建筑细部设计(第2版)
分類: 图书,建筑,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
作者: 陈镌,莫天伟著
出 版 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2页数: 28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I S B N : 97875608387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细部设计”指的是什么?作者理解就是在充满了技艺的打样和营造过程中对形态联结与技术构成的经营。“营造”是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重要的本体特征,对这一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形成更本质意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和建筑教学思想。而细部设计是“营造”活动的重点。 本书在原版基础上,对图片更换、增加累计400余幅;同时针对“细部设计的原则”和“细部设计的手法”这两个章节增加了新的有说服力的例子。还利用新增补的“建筑表皮与当代荷兰细部设计”等章节,对当前建筑细部设计的一些趋势进行了讨论。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版序细部的设计营造的重点操作的欢娱
绪论
第1章 细部的缘起与意义
第一节 细部的缘起
一、细部的起源
二、细部的演变
第二节 细部的感知性
一、人体与尺度的建立
二、细部对尺度的感知功效
第三节 细部的意义
一、象征性
二、关联性
第2章 细部的产生部位
第一节 三类联结部位
一、功能性联结部位
二、结构性联结部位
三、形态性联结部位
第二节 细部设计的重点部位
一、构件的穿插处
二、材料的接头处
三、形体的转折处
四、色彩的过渡区
五、形状的变化处
六、新旧的衔接处
第3章 细部设计的原则
第一节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关系
一、细部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二、细部的民族性问题
第二节 部分与整体的协同关系
一、部分与整体的相互作用
二、统一的两种途径
第三节 施工与构造的制约关系
一、细部设计的实践性
二、细部节点系统的开放性——对标准化问题的讨论
第4章 细部设计的手法
第一节 细部设计中相似的概念和类型
一、呼应
二、重复
第二节 细部设计中对比的概念和类型
一、夸张
二、变异
三、微差
第三节 细部设计中相似与对比的对象
一、形式
二、材料
三、颜色
第四节 细部设计中手法的综合运用
一、对比手法
二、协调手法
三、淡化手法
第5章 建筑设计中细部的定位
第一节 细部垂直向度的定位
一、对既有传统的不同理解——京沪两地建筑细部的比较
二、对外来事物的不同态度——西班牙与广东两地建筑细部的比较
三、从传统走向未来
第二节 细部水平向度的定位
一、细部情感的外在表现:夸张—平庸
二、细部情感的气质表现:古典—现代
三、细部情感的内涵表现:精神—世俗
第6章 建筑表皮与当代荷兰细部设计
第一节 当代荷兰建筑细部设计
一、当代荷兰细部设计潮流
二、当代细部设计的几种手法
第二节 建筑表皮(表皮建筑)
一、表皮建筑表皮
二、编织的表皮
三、重复的表皮
四、透明的表皮
五、极少主义的表皮表皮建筑
结束语
附录
中外人名对照表
建筑名称对照表
插图出处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1章细部的缘起与意义
建筑中为何会有细部?其作用与意义又何在?细部又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都是研究这个课题时应该最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对细部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才有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下面我们将从细部的缘起、细部的感知性和细部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
第一节细部的缘起
“缘起”一词在汉语中有两重含义:一是佛教中指一切事物必须具备种种因(原因,直接原因)、缘(条件,间接原因)而后生起。佛教认为宇宙人生的种种现象皆在关系中存在,无独立的个体;亦因关系的演变而分离或消失。二是泛指事物的起因。可见,“缘起”一词强调的是事物与内在关系之间的一种动态联系。研究细部为何产生,我们就必须探寻这“内在关系”的产生和演变。
一、细部的起源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特有的“彩画” (图1—1),其产生的根源是为了保护木材免受虫蛀而在结构的露明部分施以油彩。保护木材这一功能体现了“彩画”的起源与意义,其次才涉及美观的问题,也就是说,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单色的油彩,而后才出现复色的图案。同样,两河流域下游的古代西亚建筑,其外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斑斓的饰面,其原始动机也是为了保护墙面。因当地多暴雨,人们在砌筑时为了保护土坯墙免受雨水侵蚀,趁土坯尚潮软之际,在建筑的重要部位嵌进长约12cm的圆锥形陶钉。陶钉的底面涂成红、白、黑三种色彩,密密地挨在一起就组成了各种图案,形成所谓的陶钉饰面(图1—2)。而后,人们又改用沥青作为防水材料,陶钉逐渐被淘汰了。但为了保护沥青免受烈日的暴晒,人们又在其外面贴上各种颜色的石片和贝壳,形成斑斓的装饰图案,从而将早先用陶钉作大面积彩色饰面的传统给保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