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及应用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水资源调查与水利规划,
作者: 张建军 等著
出 版 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7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34402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河流环境系统的认识,从理论的角度界定黄河水环境承载能力概念及内涵;以黄河水功能保护目标为约束条件,在充分考虑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条件下,分析论证了黄河水域纳污能力设计条件;以黄河典型河段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黄河水域纳污能力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制定的技术原则与方法,以及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黄河水资源保护的研究和工作方向。
本书可供水利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事流域、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需水的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探析
1.1 相关研究进展
1.2 水环境承载能力概念及内涵
1.3 黄河水环境承载能力特性分析
第2章 黄河水功能区及水质现状
2.1 水功能区
2.2 黄河水质现状评价
第3章 黄河水域纳污能力设计条件研究
3.1 自净水量研究综述
3.2 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分析
3.3 黄河干流纳污量
3.4 黄河自净水量模型研究
3.5 黄河自净需水量计算
3.6 小结
第4章 黄河典型河段污染物总量控制实例
4.1 研究河段概况
4.2 研究河段水功能区
4.3 研究河段纳污现状
4.4 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4.5 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黄河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利用分析
5.2 黄河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探析
1.1 相关研究进展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某些地区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及环境污染已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能够维持多久,什么是健康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由此而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及挪威首相希伦特兰(Brundtland))。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很自然地提出了环境承载能力的问题,即人们寻求的资源开发程度和污染水平,不应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各国在自己的发展战略中都作了有法律约束的规定,我国科委发布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中指出:区域的开发建设,要进行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综合平衡。但是环境承载能力在其定义、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仍不是十分明确,具体界定到“水环境”中的水环境承载力概念也是如此。
目前,与水环境承载力相关的定义概念较多,诸如“水环境承载(能)力”、“水域纳污能力”、“水环境容量”、“水体允许纳污量”等。但是这些概念在研究范畴、概念内涵、定量化指标、相关计算方法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1.1.1 水环境承载能力
1.1.1.1 环境容量与水环境容量
为改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1968年日本学者首先提出了环境容量的概念。自日本环境厅委托卫生工学小组提出《1975年环境及量化调查研究报告》以来,环境容量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以环境容量研究为基础,逐渐形成了日本的环境总量控制制度。欧美国家的学者较少用环境容量这一术语,而是用同化容量、最大容许纳污量和水体容许排污水平等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