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研究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
作者: 许强 等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24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39914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长江三峡工程水库为研究背景区,以雅砻江二滩、白龙江宝珠寺和大渡河龚咀水库为类比水库,采用野外调研、物理模拟、数值分析、遥感监测、理论分析等手段,查明了类似于三峡库区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地质条件、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塌岸成因机理、模式和演化过程、塌岸预测评价理论方法与防治技术、塌岸信息管理与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实际应用于三峡水库及我国在建或已建多座山区河道型水库,取得了显著效益。全书共四篇14章。第一篇主要阐述了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三峡、二滩、宝珠寺和龚咀水库)塌岸地质环境、岸坡形态和结构类型、水库水动力条件;第二篇重点阐述了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机理、模式、参数,塌岸预测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塌岸危险度评价方法及应用;第三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常用护岸措施,针对不同塌岸模式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的防治对策;第四篇介绍了塌岸防治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包括系统结构、功能、知识系统和开发实现过程。
本书可供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生产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地质条件研究
第1章 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基本地质条件
1.1 三峡库区区域地质与环境地质
1.1.1 库区区域构造与地层岩性
1.1.2 库区环境地质概况
1.2 雅砻江二滩电站水库塌岸研究
1.2.1 工程概况
1.2.2 库区地质环境
1.3 龚咀水电站工程概况及库区环境地质
1.3.1 工程概况
1.3.2 库区地质环境
1.4 宝珠寺库区区域地质与环境地质
1.4.1 工程概况
1.4.2 库区地质环境
第2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岸坡形态和结构类型研究
2.1 岸形态特征
2.2 岸坡结构类型
2.3 岸坡类型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3.1 地形地貌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2.3.2 地层岩性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2.3.3 岸坡结构对库岸稳定性的影响
第3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水动力条件分析
3.1 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概况
3.1.1 三峡水库库水位变化情况
3.1.2 三峡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洪水标准
3.2 流水作用
3.2.1 流水的基本特征
3.2.2 河流的侵蚀作用
3.2.3 河流的搬运作用
3.2.4 河流的堆积作用
3.3 波(风)浪冲蚀磨蚀作用
3.4 库水的物理化学作用
3.5 地下水作用
第二篇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评价研究
第4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目的
4.3 试验设备
4.4 试验模型设计
4.4.1 相似关系
4.4.2 试验材料
4.4.3 模型设计
4.5 模拟试验
4.5.1 多因素模拟试验及现象
4.5.2 单因素模型试验及现象
4.5.3 结构模型试验及现象
4.5.4 长期作用试验及现象
4.5.5 实体模型试验及现象——万州大周塌岸
4.6 试验数据分析
4.6.1 多因素模拟试验数据分析
4.6.2 单因素模拟试验数据分析
4.6.3 长期作用试验成果分析
4.6.4 实体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4.7 模拟试验塌岸机理分析
第5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模式研究
5.1 概述
5.2 冲磨蚀型
5.3 坍(崩)塌型
5.3.1 坍塌型
5.3.2 崩塌型
……
第6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参数研究
第7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评价方法研究
第8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危险度评价研究
第9章 三峡水库塌岸预测与遥感监测验证
第三篇 山区河道型水库堨岸防治技术研究
第10章 常用堨岸防治工程措施
第11章 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的应用
第12章 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防治对策
第四篇 堨岸防治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第13章 堨岸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第14章 堨岸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基本地质条件
1.1 三峡库区区域地质与环境地质
1.1.1 库区区域构造与地层岩性
三峡库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全国地貌区划为板内隆升蚀余带的中低山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分别以奉节和南津关为界,西、中、东三段地貌迥然不同。西段属四川盆地,主要为砂岩、泥岩组成的川东侵蚀低山丘陵区;中段为著名的长江三峡河段,属川鄂褶皱山地,主要为碳酸盐岩组成的侵蚀中山峡谷区;东段则为江汉一洞庭丘陵平原区。扬子准地台是长江流域的主体构造单元,本区位于中部。区内主要涉及上扬子台褶皱带、江汉一洞庭坳陷、四川台坳和大巴山台缘坳褶带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见图l.1。
扬子准地台经历早期优地槽和晚期冒地槽阶段,晋宁运动使之褶皱回返,固化成为地台基底,其构造线方向在本区总体为Nww向,控制了本区以后构造变形的发生和发展。区域构造格架总体特征表现为受黄陵、神农架两地块的控制,外围褶皱构造呈弧形环绕或向其收敛。北面为大巴山一大洪山弧形褶皱带,构造线由西向东呈NW—EW—NWW向;西为川东弧形褶皱带,构造线走向自西向东,由NE向渐变为NEE向;西南及南面为NNE转向NEE的八面山弧形褶皱带及长阳EW向褶皱带;东侧上叠中新生代江汉一洞庭坳陷盆地。区内主要断裂在规模、方向配置及发展历史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与其所在构造单元相适应。外围,北部有大巴山台缘坳褶带近EW向的阳Et断裂,城口一房县(青峰)断裂及鄂西北、陕西秦岭褶皱系的Nw—NWW向断裂系,如安康断裂、白河一古城断裂、两郧断裂等;西南面为黔江隆褶束的NNE—NE向断裂系(鄂西南断裂组),主要断裂有齐岳山断裂、郁山断裂、黔江一恩施断裂、咸丰断裂及以东的保靖一慈利断裂;东南面为江汉一洞庭断陷NE向断裂系,主要断裂有太阳山断裂、湘阴一洪湖断裂;东面为鄂中断块NNW向断裂系,主要断裂有远安断裂带、南漳一荆门断裂、武安一石桥断裂、胡集一沙洋断裂和钟祥一永隆河断裂等,见图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