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旅游经济 酒店管理 ,
作者: 沈和江,张天平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32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3159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区域发展、旅游圈带、休闲游憩行为、产业聚集和多业共生、人地关系及系统结构等理论,全面概述国内外城乡交错带旅游研究现状、发展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理区域内休闲游憩资源的类型、结构、特点及空间布局,休闲游憩系统配置及优化,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有效机制、表现形态、市场需求特征等诸多方面,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河北省为例,对石家庄、保定、唐山和秦皇岛等主要城市的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参考用书、旅游管理专业和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及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资料,也可作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指导资料,且对城郊旅游爱好者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引言
1.2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1.3研究现状与进展
1.4主要研究内容
1.5研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第2章城乡交错带:概念及其理论释义
2.1城乡交错带的内涵界定与区域识别
2.2城乡交错带的地域结构与功能
2.3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理论与模型
2.4城乡交错带旅游地资源类型
2.5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的原则
参考文献
第3章国外城郊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
3.1国外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
3.2欧洲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与保障机制
3.3主要国家城郊旅游发展特色举要
3.4 国外城乡交错带旅游地开发理论与游憩系统配置模式
3.5外国城乡旅游的发展趋势
3.6国外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4章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4.1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历史演进
4.2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现状
4.3我国城郊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4.4当前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5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第5章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地类型与发展模式战略
5.1城乡交错带旅游地开发条件的识别
5.2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地开发类型
5.3城乡交错带旅游地开发与保护关系的模式选择
5.4我国区域旅游地开发模式的研究
5.5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6章城乡交错带旅游地休闲游憩系统配置与优化研究
6.1旅游地游憩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6.2游憩地域系统要素构成研究概述
6.3城乡交错带休闲游憩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构建
6.4城乡交错带游憩线路系统开发模式
6.5城乡交错带旅游地游憩系统的配置
6.6城乡交错带游憩系统的优化
参考文献
第7章我国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7.1制度安排下的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与意义
7.2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主题内涵分析
7.3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路径
7.4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责任:从《成都宣言》到《贵州宣言》
7.5基于“休闲体验”的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真谛
7.6城乡旅游互动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第8章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表现形态研究
8.1城乡交错带旅游产品表现形态
8.2城乡交错带旅游驱动下土地利用的变化
8.3都市居民出游距离及选择偏好
8.4城乡交错带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表现
参考文献
第9章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功能的变迁与衍生
第10章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市场研究
第11章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书摘插图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多年来,有关城市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城乡交错带作为城乡交往的最前沿,这一区域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其经济、信息、文化、贸易、生态景观、人流、物流等诸多方面,呈现出既不同于城市,又有别于乡村的独特性。城乡交错带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全球城市与区域科学研究的热点。而伴随城市郊区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城乡交错带独特的功能和景观,使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观光、度假、疗养、学习、劳作体验的重要场所,由此带动了这一区域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城市郊区休闲旅游、乡村体验游等各种休闲游憩活动的快速发展,也同样成为旅游学界重点研究的内容。
通过互联网络在著名的Google搜索引擎工具上,对“城乡交错带”、“郊区旅游”、“环城游憩带”三个关键词进行检索,2007年8月12日22点20分~23点40分的检索结果表明,三个关键词的相关信息量是:“城乡交错带”达128 000条;“郊区旅游”有633 000条;“环城游憩带”56 700条。同时,通过其他专业门户网和网络搜索工具搜索,三个关键词网讯信息量也十分丰富,见表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