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改革非平衡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国锋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047342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稿是作者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拟从我国产权改革的系统性出发,通过分析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非平衡问题,剖析基于这种非平衡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与农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浙江省这一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非平衡演进过程中农地可持续利用相关变量的动态考察,旨在揭示这种非平衡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与农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内在矛盾,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破解产权改革非平衡和实现农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可信答案。
作者简介
孙国峰,男,1969年2月生。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1997年9月- 2000年 6月在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经济问题。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2003年10月-2005年9月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其变迁;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参加中组部 “博士服务团”赴甘肃挂职锻炼;2005年—2007年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近5年来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经济学家》、《改革》等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制度演进的互利原则研究》(获2004年 “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我国农地制度安排与经济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原始积累分析》等两部;编著《区域经济导论》一部;主持完成了两个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一个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课题、一个浙江工商大学基金前期课题(2004)和一个浙江省社科联课题(04N03),正在主持一个浙江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
目录
引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三节 几个基本概念
一、经济人的有限理性
二、机会主义倾向
三、搭便车
四、制度及制度变迁
五、所有权与产权
六、土地制度
七、土地产权
八、土地产权制度
九、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第四节 框架结构与研究内容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一、理论创新
二、方法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产权与权力:论土地要素的性质与理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土地产权的历史衍变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产权制度
二、奴隶制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与封建土地私有产权制度
三、资本主义土地私有产权制度
四、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产权制度
五、简评
第三节 理论回顾
一、环境、资源禀赋与经济系统的自我积累
二、公平与效率的内在要求
三、利益博弈和诱致性变迁
四、简评
第四节 土地要素的性质:一个新的理论解释
一、多变的理论与不变的土地特性
二、土地的自然属性与资本的社会属性
三、国家权力与伪土地所有权的结合
四、家庭承包制的自然经济性
五、国家权力如何体现对农民利益的市场化保护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城市和农村产权改革非平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农村产权改革
一、改革背景
二、改革阶段
三、改革之争与改革“红线”
四、简评
第三节 城市产权改革
一、改革阶段
二、改革理论
三、土地要素安排
四、简评
第四节 产权改革非平衡的提出及成因比较
一、界定
二、背景比较
……
第三章 产权改革非平衡、原始积累与农地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 农地集体所有、经营模式与农地可持续利用
第五章 对浙江省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产权与权力:论土地要素的性质与理论
第一节 引言
本章首先对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土地产权制度做了一个简单的分类描述,目的在于让我们在具体研究本书的核心问题时能够对土地这一生产要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纵向了解。的确,横向比较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土地产权这一特殊的人类制度安排而言,掌握其历史脉络却是更为重要的。我们只有梳理了人类为什么会走过或选择这样一条颇显共性的道路,才能更加理性地比较存在于当前现实中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也才能更加充满信心地驾驭和展望我们在这一制度安排上的主动选择。任何事物的研究都离不开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在梳理前人关于这一问题的近成定论的工作中,首先所强烈感受到的就是存在于土地产权安排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这在后面第三节理论回顾中要仔细论及,但是在历史问题的可见的线索中,却始终贯穿着公平和效率相互争斗的声音。其实,任何制度安排都难以避免被这一问题所直面的尴尬。而原因也正在于任何制度安排就狭义而言都离不开人这一社会主体。这就隐隐地说明了一个这样的道理,无论历史上存在过或存在着何种土地产权制度,它们也最终都是为人这一主体而设并且因为这一主体而发生变迁。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历史也罢,理论也罢,人以及围绕着人而发生的利益纷争果然成了事件的核心。制度果然是在这样的一个路径中前进吗?如斯,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我们的实践和理论在这一变迁中的位置和作用?我们又如何能够理性而清晰地剖析本应和我们自身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任何社会问题?抱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世界观到底该如何选择?我想,在进行眼花缭乱的研究分析之前,首先分析自己的立场也是十分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