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中国:板声大师
分類: 图书,艺术,舞台艺术 戏曲,
作者: CCTV《走近科学》编辑部编
出 版 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15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393744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说破芸芸众生相,唱尽悲欢离合腔”。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在北京天桥的茶馆酒肆,还是成都的街头巷尾,或者山东临清的运河码头,快板书一直是不同时代人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曲艺形式。当年一个走红的快板艺人绝不逊色于几十人组成的戏班子,一人能顶一台戏。由此可见快板的艺术魅力。
快板从诞生那天起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快板书的群众影响力达到了巅峰,田间地头和学校厂矿到处可以听到清脆的竹板声,人人都能唱两句快板词。许多人至今珍藏着登台表演的青春记忆。在那个文娱生活近乎荒漠的年代,快板不仅是人们文化生活的最重要部分,甚至承载了不只一代人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爱情的集体记忆。
仅仅依靠民间艺人口耳相传,却能够穿越历史滚滚烟尘,活跃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快板,它是如何诞生的?又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历程?我们曾经熟悉,却逐渐变得沉寂的快板的前世今生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这正是《板声大师》创作的初衷。
创作伊始,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几乎找不到一本关于快板历史的书籍或者对快板艺术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专著,没有任何专业资料可供参考和学习,因为对于快板的历史研究目前还属空白。无奈,作者们自己作研究,开始了对曲艺专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和地方史志学者的大面积采访,努力还原历史,发掘、寻觅、搜集资料。终于,快板、山东快书、金钱板……百多年的发展史跃然纸上,那些曾经誉满华夏的传奇艺人不再是过眼云烟。
其中最令人欣慰的是对“快板大王”毕革飞的探寻。从40年代起,毕革飞在人民军队里已经尽人皆知,他的快板词短小易记,被誉为枪杆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带给战士们巨大鼓舞。战士称赞他的快板比子弹还有力量。解放后毕革飞英年早逝,资料没有记录他的影像,作品留存也十分有限,“快板大王”从60年代初开始从人们的视野消失了。四十多年后,历尽艰难、几经辗转,终于,已经发黄的影集和创作手稿被打开,“快板大王”回到了他热爱的快板艺术的历史中。
目录
1.板声响起
2.武老二
3.金钱板
4.文明来宝
5.闯荡津门
6.烽火岁月
7.英雄儿女
8.说新唱新
9.时代记忆
10.新的传说
书摘插图
1.板声响起
(我)大傻杨,打竹板儿,说一来来到大茶馆儿。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
茶座多,真热闹,也有老来也有少;有的说,有的唱,穿着打扮一人一个样。……
1958年3月29日,位于北京灯市西口的首都剧场座无虚席,随着“大傻杨”唱着数来宝出场,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的新作——话剧《茶馆》第一次开场了。
这样的开场令观众耳目一新,就连老舍先生也说这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他这样解释自己对“大傻杨”的设计:“此剧幕与幕之间需留较长时间,以便人物换装,故拟由一人(也算剧中人)唱几句快板,使休息时间不显过长,同时也可以略略介绍剧情。”
这部三幕话剧以老北京一个茶馆为背景,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入手,描写了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图景。而对剧中历史线索的叙述交代,对北京风物人情十分熟悉的老舍先生,就用了老百姓最为熟悉的曲艺形式——数来宝。
数来宝又名顺口溜、溜口辙、练子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最初主要是乞丐用来走街串巷、在店铺门前即兴演唱,讨要钱财。三百六十行,见什么唱什么。
倪钟之(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研究员):数来宝作为曲艺的一个门类,应归属于韵诵类,它本身是唱词,但是表演的时候不是歌唱而是数念。它原本就是半乞半艺的这种形式,在我们中国起源很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