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300/400 PLC梯形图与语句表编程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电工技术,电器,

作者: 边春元等编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31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1126146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PLC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对S7—300/400 PLC的语句表(STL)和梯形图(LAD)编程语言体系指令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介绍,并通过实例对如何利用语句表(STL)和梯形图(LAD)进行PLC控制系统设计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讲解。

第1章介绍了PLC的发展、特点、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第2章分析了S7-300/400PLC的硬件资源系统;第3章详细地介绍了S7.300/400 PLC的语句表(STL)和梯形阿(LAD)编程语言体系指令;第4章简单介绍了STI弹7软件的编程环境;第5章介绍了使用STL、LAD进行编程的方法;第6章通过实例介绍PLC应用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技巧。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实用性很强,同时也融合了编者多年宝贵的应用经验。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教材或者参考书,同时也可以作为PLC控制系统应用与开发的工程师的参考书或自学教材。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PLC基础

1.1PLC的发展概况

1.1.1PLC的由来

1.1.2PLC的发展简史

1.1.3PLC的发展趋势

1.2PLC的功能及应用

1.2.1PLC的功能

1.2.2PLC的应用

1.3PLC的分类和特点

1.3.1PLC的分类

1.3.2PLC的特点

1.4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4.1PLC的基本组成

1.4.2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1.5PLC的主要编程语言

1.6S7系列PLC概述

第2章S7-300/400PLC的硬件系统及内部资源

2.1硬件系统基本构成

2.1.1概述

2.1.2S7—300/400PLC的组成

2.1.3S7—300/400PLC的结构

2.2CPU模块及性能特点

2.2.1S7—300PLC的CPU模块

2.2.2s7—400PLC的CPU模块

2.3输入/输出模块及模块地址的确定

2.3.1S7—300PLC的SM

2.3.2S7—400PLC的SM

2.3.3模块诊断与过程中断

2.3.4信号模块地址的确定

2.4S7—300/400PLC的内部资源

2.4.1装载存储区

2.4.2工作存储区

2.4.3系统存储区

2.4.4外设I/O存储区与累加器

2.4.5状态字寄存器

2.4.6系统存储器区域划分及其功能

2.5分布式I/O

第3章S7-300/400PLC的梯形图和语句表指令

3.1STEP7的编程语言和PLC的程序结构

3.1.1STEP7的编程语言

3.1.2PLC的程序结构

3.2S7—300/400PLC的指令系统基础

3.2.1数制

3.2.2数据类型

3.2.3数据的格式标记

3.2.4指令的基本组成

3.2.5操作数

3.2.6寻址方式

3.3位逻辑指令

3.3.1语句表的位逻辑指令

3.3.2梯形图的位逻辑指令

3.4数据处理指令

3.4.1STL的装入指令与传送指令

3.4.2LAD的赋值指令

3.4.3STL的比较指令

3.4.4LAD的比较指令

3.4.5STL的转换捂令

……

第4章利用STEP7创建和编辑项目

第5章梯形图和语句表的编程方法

第6章PLC控制系统设计

附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PLC基础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在其早期主要应用于开关量的逻辑控制,因此也称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即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它具有体积小、编程简单、功能强、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灵活通用与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在冶金、化工、交通、电力等工业控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工业控制的四大支柱(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和数控技术)之一。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Pc混淆,本书中可编程序控制器均简称为PLC。

1.1 PLC的发展概况

1.1.1 PLC的由来

在可编程序控制器问世以前,工业控制领域中是以继电器控制占主导地位的。这种由继电器构成的控制系统存在明显的缺点: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寿命短、运行速度不高,尤其对生产工艺多变的系统适应性差。如果生产任务和工艺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设计,并改变硬件结构,这不仅影响了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而且对于比较复杂的控制系统来说,不但设计制造困难,而且其可靠性不高,查找和排除故障也往往是费时和困难的。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