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
分類: 图书,科普读物,其他科普知识 ,
作者: 田如森,史宗田编著
出 版 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字数:版次: 1页数: 10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006761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太空行走的基本知识、发展简况、出舱航天员需进行的基本训练.太空行走的关键装备——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空间试验、太空作业等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课外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一、辉煌的飞天历程——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从进入太空到太空行走的跨越
(一)正确的战略抉择
(二)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三)首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四)圆满完成首次太空行走
(五)神舟七号飞船的结构特点
(六)功能优异的“飞天”舱外航天服
(七)英雄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活动全过程
(八)开展多项空间科学试验
二、什么是太空行走
三、为什么要进行太空行走?
(一)组建空间站
(二)进行太空维护、维修
(三)实施太空救援
四、太空行走发展简历
(一)航天先驱者的贡献
(二)早期的航天员出舱活动
(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
五、太空行走需闯“四关”
(一)真空
(二)强辐射
(三)失重
(四)骤冷骤热交替变换
六、挑战极限的训练
(一)失重训练
(二)真空、低压环境训练
(三)吸氧排氮,预防减压病
(四)航天员出舱程序训练
(五)在轨训练
七、太空行走需具备的两大关键装备
(一)气闸舱
(二)舱外航天服
(三)美、俄舱外航天服的比较
八、太空行走
(一)太空行走的方式
(二)出舱活动窗口
九、太空行走之最
十、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的故事
十一、太空作业
(一)太空作业任务类型
(二)工具箱
(三)太空机械臂
(四)太空作业实例
(一)航天飞机出舱险情时有发生
(二)空间站太空行走常与险情相伴
(一)太空机器人出舱活动
(二)高压航天服
(三)重返月球
(四)登陆火星
书摘插图
一、辉煌的飞天历程——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从进人太空到太空行走的跨越
(一)正确的战略抉择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是突破载人飞船与空与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到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太空飞行,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五年的光辉历程,实现了从进入天空到太空行走的跨越。
(二)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送上太空,9时lO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飞船由距地面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4度的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于16号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智能化程度较高。从1999—200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发射了四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突破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关键技术、载人飞船再人升力控制、应急救生、软着陆、故障自动诊断、舱段间分离、防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飞船的起飞质量为7.8千克,座舱最大直径为2.5米,可载三人,一步跨过美苏的四十年发展历程,飞船总体性能优越,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