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党政干部读本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党政读物,
作者: 《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党政干部读本》编写组 编
出 版 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5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8786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
理各类群体性事件。
——温家宝
要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善于见微知著,增强维护稳定的果断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习近平
要在源头治理、妥善处置上下功夫,依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诱因,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周永康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非法集资、非法传销、地下钱庄等经济犯罪突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斋建柱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危害、成因、预防与处置、应对能力及相关法规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索群体性事件中本质性和规律性的内容,深入探讨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理论与和实践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此外,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每章正文之后都选编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便于给各级党政干部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强了可读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群体性事件概述
第一节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一、群体性事件的外在表现
二、不同时期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
三、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一、按照事件等级划分
二、按照参与者的社会身份划分
三、按照事件原因划分
四、按照事件法律性质划分
五、按照事件发生地区和影响的范围划分
六、按照事件组织化程度划分
第三节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一、群体性特征
二、利益性特征
三、突发性特征
四、对抗性特征
五、危害性特征
六、变异性特征
七、扩散性特征
【案例解读】甘肃陇南事件的反思
第二章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我国正处于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时期
二、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第二节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性质
一、群体性事件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
二、基本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三、根源在于物质利益矛盾
四、事件包含对抗性因素
第三节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势
一、事件数量和规模呈扩大趋势
二、涉及领域广、参与主体多元化
三、对抗性日益增强,理性、平和方式也增多
四、“无直接利益者”参与增多
五、组织化倾向日益明显
六、事件发生地区、行业相对集中
七、事件的指向对象具有差异性
八、网络、短信成为信息传递的新手段
九、多种矛盾问题交织,处理难度加大
十、境外政治力量试图涉足国内群体事件
第四节当前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矛盾
一、转型期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矛盾
二、谨防金融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
【案例解读】云南孟连事件的反思
第三章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第一节群体性事件的经济危害
一、暴力行为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第四章转型期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第五章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
第六章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
第七章不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第八章提高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能力及相关法规解读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群体性事件概述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内涵和外延都很复杂。从理论上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准确界定、明晰其内涵和外延,这是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一、群体性事件的外在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在各个时期对群体性事件的称呼不尽相同。如“聚众闹事”、“群众事件”、“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突发事件”、“突发性群体事件”、“群体性事件”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其表现形式基本相似。
公安部从群体性事件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角度,将群体性事件表述为“群体性治安事件”,认为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并进一步列举出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十种表现形式:
(一)人数较多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二)集会、游行、示威和集体上访活动中出现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罢工、罢课、罢市;
(四)非法组织和邪教等组织的较大规模聚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