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图 图说资本论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 (德)卡尔马克思原著,谢洪波编译
出 版 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2页数: 21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752549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经典内容:在秉承原著观点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为例,用通俗易懂的叙述语言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经济学的各种观点和理论呈现在读者面前。文字深入浅出,注重科学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精美图片:近200幅精美图片,包括绘画、人像、解析图表、示意图以及原理图等,与文字相辅相成,在展示原著博大精深的同时,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理想读本:全新的视角、精炼简洁的文字、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一个崭新的层面去领略《资本论》的内涵,是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想读本。
内容简介
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现如今,经济学不只是专业人士的研究对象,即使是普通人,要想顺应时代的变迁,洞悉财富的奥秘,读懂经济学也是必备的功课。想要了解经济学,不能不读《资本论》。本书撷取了《资本论》的精华部分,在秉承原著观点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为例,配以大量的解析图表、示意图以及原理图等,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经济学的各种观点和理论呈现在读者面前。全新的视角、精练简洁的文字、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全方位、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经济学巨著,力求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掌握经济学原理,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经济问题。
目录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商品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资本化
第二章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三章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变化
剩余价值的量变到质变
第四章资本的积累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资本和收入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原始积累
第五章资本形态和资本周转
货币资本的循环
生产资本的循环
商品资本的循环
流通时间和费用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生产和流通
资本的周转与种类
预付资本和资本周转周期
总资本再生产
第七章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
成本价格和利润
利润率
年剩余价值率
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利润
一般利润率的形成与生产价格规律
超额利润
第八章 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和利润
商品经营资本
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平均化
第九章 生息资本和信用
生息资本
利润和利息
信用和银行资本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
书摘插图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是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就先从商品开始。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商品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物的有用性,即满足人们需求的效用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比如梳子可以用来梳头发,这种有用性决定于商品本身的属性。因此,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使用价值的质是由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例如梳子可以用木头、铁等做成,馒头是用小麦磨面做出来的。它们的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就不同。并且,同一种商品,又可以有多种自然属性,因而又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量是以一定的规定性为前提的,商品的性质不同,计量的商品尺度也就不同,例如,一把梳子,一尺布,一吨铁等。
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_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困素,就不能成为商品。
空气、山川河流、天然湖泊等,不是劳动产品,虽然它有使用价值,但因为没有价值,所以不是商品。同样一个物尽管有用,而且也是人类劳动产品,但生产者生产它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不用于交换,那它也不是商品。如果要将它变为商品,则必须通过等价交换,把它转移到另一个人(在那里其使用价值得到体现)手里。另外,一个物虽然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如劳动生产中的报废产品。
如果你做了一把梳子,只为了自己用,那么这把梳子就只有使用价值。做梳子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少数不能用的报废梳子,虽然是经过劳动产生的,但是它没有使用价值,也不是商品。只有你做了梳子,而其他人用钱或物(比如馒头)和你交换,其他人拿梳子去梳头发了,这个梳子才是商品。
所以,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而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例如,如果一把梳子可以换2个馒头,那么2个馒头就是一把梳子的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交换价值,并且,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在交换中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交换,例如1把梳子=1个馒头,说明在这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存在着一种等量的东西。如果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就只剩下一种属性,那就是劳动的生产物,在它们身上都有商品生产者一定数量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共同的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一切商品所具有的共同的东西。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在量上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正在于它们凝结了同量的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交换价值所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商品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形成,人类一般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商品的交换价值只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则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人越懒,做梳子的技术越不熟练,做一把梳子用的时间越多,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肯定不是。因为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而体现在商品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做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这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我们知道,在现在同一社会条件下,计算一个商品价值的劳动量不是个别人的劳动时间,而是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如果手工半小时做1把梳子,而用机器,1分钟就可以做出1把同样的梳子。过去都是手工做梳子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30分钟/把,现在几乎都是用机器生产梳子,所以生产梳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看成是1分钟/把,那过去工作30分钟只相当于现在1分钟的劳动,那么,现在劳动的价值也就是原来的1/30了。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短,凝结在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也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长,该物品的价值也就越大。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从马克思时代的商品原理到现代社会,商品的范围变得更大更广了,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磁悬浮列车、海底穿梭的核潜艇……虽然这些商品琳琅满目,用理论说明时也变得复杂多样,但是它们仍然都具有商品的二因素属性。
首先,它们能靠自己的自然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具有使用价值(通常具有多种使用价值)。飞机能够满足人们的远距离出行、运输大宗货物、快速救援等需求;电脑能够满足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文字处理和软件编辑等一系列的需求……
其次,它们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但具有交换价值,而且也有价值,都是凝结在飞机或者电脑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这一点上,飞机与电脑是无差别的。电脑与飞机相比,外表的差异很大,但是不管制造飞机和电脑在时间上、工序上,以及工人数量上存在多大差距,决定它们价值量的因素是一样的,那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由劳动产生的价值和交换后的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使用价值。其中劳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以1把木梳和1个馒头为例,假设1把木梳的价值比1个馒头的价值大一倍,若1个馒头=W,那么1把木梳=2W。木梳有能够满足人们一种特殊需要(梳头)的使用价值。生产木梳,就需要进行特定专门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又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
这种以一定具体形式进行的有用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与物质相结合创造了使用价值。木匠生产出木梳,无论是自己用还是出售给他的顾客用,木梳都具有使用价值。同时,木梳和生产木梳的劳动之间的关系,并不因为木匠成为专门职业而有所改变。每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都包含着一定的、有目的的有用劳动。因此,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
现在,我们放下商品的使用价值,着手对商品价值进行考察。
上例中,假如l把木梳的价值比1个馒头的价值大一倍,那么,2个馒头的价值量就等于1把木梳的价值量。从价值上考虑,木梳和馒头都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实物,是人类劳动的具体体现,但做木梳和蒸馒头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如果把劳动的具体形式撇开,劳动就只剩下一点:人类劳动力的耗费。这种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各种劳动化为当做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由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决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做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简化的麻烦。
正如在分析木梳和馒头的价值时,抽去它们使用价值的差别一样,在分析创造这些价值的劳动中,劳动的有用形式的区别也被抽去。作为使用价值的木梳或馒头,是有一定目的的人类劳动同木材或小麦的结合,而作为价值的木梳或馒头,不过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同样,这些价值所包含的劳动之所以算做劳动,并不是因为它们同木材或小麦发生了具体的劳动关系,而是因为它们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正是由于这两种不同的劳动方式,它们才形成了木梳或馒头的使用价值。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及拜物教
商品的交换
商品是物,不能自己到市场去,更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商品要进行交换,就必须找个“监护人”,即商品所有者。通过“监护人”的意愿,商品之间彼此发生关系,即交换。交换是双方的事,只有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意愿,才能出让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来完成交换过程。所以,商品“监护人”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互不侵犯对方对自己商品的占有权。在这里,商品“监护人”彼此只是作为商品的代表即商品所有者存在,因此,商品的交换必须以商品所有者的行为为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