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可持续发展进程2007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社会与环境,
作者: 黄宁生 等著
出 版 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5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594850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广东可持续发展进程2007》是厂东省可持续发展进程研究的第四份报告。《广东可持续发展进程2007》在对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科学解析的基础上对现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作出述评。运用自主建立的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对广东省21个市2004年和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对各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类排序,对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年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与全国31个省、市、区做了横向对比。同时运用自主建立的基于资源价值耗减与环境损失评估的绿色GDP核算模型对广东省21个市2005年的绿色GDP进行了核算和评价。对国外学者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应用于对厂东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对厂东省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碳收支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探讨了其变化机制和调控措施。此外,还探讨了广东丘陵山地土壤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热力学熵原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讨论了其应用效果。针对今后广东省如何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若干具体对策建议。《广东可持续发展进程2007》是作者们在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在现代化道路上先行一步的厂东省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又一次全方位解剖。
《广东可持续发展进程2007》可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各级领导和干部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解析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述评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几何解析
第二节 对可持续发展的度量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国内外比较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第二节 城市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
第三章 2004年广东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第四章 2005年广东省各地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综力综合评价
第五章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进程及纵横比较
第一节 1978~2005年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进程纵向分析
第二节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状况与其他省市区横向比较
第六章 广东省各地市绿色GDP的评估与分析
第一节 绿色GDP的概念与绿色GDP核算的难点
第二节 绿色GDP评估方法
第三节 广东省各地市2005年绿色GDP评估结果
第四节 21个地市经济绿色化程度的变化趋势
第五节 2001~2005年各地市人均绿色GDP及其排名的变化
第六节 主要结论
第七章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与生态足迹模型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第四节 广东省1978~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
第五节 广东省1978~2004年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
第六节 广东省1978~2004年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情况及可持续发展分析
第七节 广东省生态赤字扩大化原因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评价
第八节 广东省生态足迹与全国、世界的此较分析
第九节 广东省2005~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发展趋势预测
第十节 主要结论
第十一节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第八章 广东省碳收支估算及其变化机制探讨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碳收支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碳收支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第三节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及组成情况
第四节 CO2吸收量估算模型的建立
第五节 CO2释放量估算模型的建立
第六节 碳净固定量的估算结果
第七节 碳释放量的估算结果
第八节 主要释碳源的贡献率分析
第九节 碳净固定量与释放量的对比分析
第十节 广东省陆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功能
第十一节 影响碳收支变化的因素
第十二节 对策措施与建议
第十三节 结语
第九章 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对策
第一节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第二节 广东省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对策与建议
第十章 广东省丘陵山地土壤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红壤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三节 红壤环境问题的触发因素分析
第十一章 基于热力学熵原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第一节 城市化环境影响的系统分析
第二节 热力学墒原理简介
第三节 “城市环境熵模型”的建立
第四节 城市环境墒模型的应用及可靠性分析
第十二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生态环境演变机理的研究为建设绿色广东奠定科学基础
第二节 建议我国土地利用理状分类增加一类生态用地
第三节 建议将生态赤字作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第四节 广东省丘陵山地土壤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解析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述评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国内外比较
国内外相继提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定世模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为概念模型,一类为线性组合模型。
概念模型基于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如从资源存量、资本存量、财富积累(包括可持续收人、国家财富、真实储蓄等)、资源对人口消费的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生态空间占用状况、用太阳能值表征的区域生产力变化等角度构造评价指标,用统一的量纲衡量一个地区的各种不同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逻辑自恰的模型,进而综合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概念模型的物理意义十分明确,而且模型中小存在权重确定的问题,基本上不受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结果比较客观。目前,概念模型中衡量各种不同因素对区域町持续发展影响所使用的量纲大体可归纳为四类:货币财富、土地面积、人口和能值。国外学者提出的影响比较大的概念模型有绿色GDP、生态足迹(或生态空间占用)、能值分析、人类活动强度、人类消费对地球生态的压力等几种模型。国内学者提出的影响最大的概念模型主要是基于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以货币为量纲的评价模型试图把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以及资源的过度损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以货币计量的形式表达;但是,货币评价模型在评价区域资源约束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市场价格往往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的价值,尤其是环境损失基本没有在市场得到体现。影响比较大的货币评价模型有国家财富、真实储蓄和绿色CDP。由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值用传统市场方法难以估价,目前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包括: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评估的结果差异巨大,莫衷一是。于是,一些非货币评价概念模型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