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国书生意气
分類: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中国古代史,
作者: 吴铮强 著
出 版 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3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392722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以专业素养解读历史真实,以生动笔触叙述独特人生,引領读者进入正说历史的趣味之旅。
如果上天给你一个月光宝盒,让你穿梭时空到中国古代的某个王朝去旅游,那么你定要选择北宋。因为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北宋社会与现代生活最为接近,高雅,浪漫,繁华,精致,品质卓越,这些都是北宋的标签。
内容简介
【学者精彩解读 正史原本如戏】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内文掠影】
北宋是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理学的诞生,儒学在北宋实现了复兴,儒、道、佛三家也开始相互交汇地深入发展,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北宋完成了唐朝韩愈、柳宗元开创驹古文运动,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北宋占据了六家。
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个黑胖子,喜欢喝酒、赌博。他武功高强却防范武人,瞧不起文人却又喜欢重用文官。这个人文化不高,算计不深,倒是有点大大咧咧。他的好处在于重义气,人脉之广超乎想象。一点都不奇怪,这样的人最后混成了成功人上。
作为一名资深的阴谋家,赵普确信一个阴谋正在实施中。
如果要去开封府找包青天包拯大人,你一定要仔细核对年份,包大人并不是长年在开封府上班的,他也任开封尹的时间仅有一年半左右。如果你恰好与包拯同朝为官,而包拯刚好担任谏官,那你要注意了。虽然宋朝官场上利用职务之便捞点好处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有时因太清闲办公室里找不到人也很正常,不过包拯在时大家还是注意点,不然你就等他弹劾你吧。对了还有,千万不要找人打听包大人身边的大帅哥展昭,压根没这号人。
作者简介
吴铮强,浙江海宁人。少读《水浒》,后学宋史。现供职于浙江大学历史系。
目录
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赵匡胤
1.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2.千里送京娘
3.军官生涯
4.出门靠朋友
5.点检为天子
6.陈桥兵变
7.宋朝建立
8.杯酒释兵权
9.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
10.皇帝的睡眠问题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
1.赵普的秘密
2.危险的遗命
3.以天下为己任
4.完美的阴谋
5.雪夜访普画轴
6.何以能负周世宗
7.皇弟政治势力的养成
8.罢相与封王
9.悔恨与焦虑
10.程玄德与酒
11.又见兵变
12.政敌卢多逊
13.政治是可以交易的
14.不可触摸的真相
落落中原几将材:曹彬
1.庸将负盛名?
2.良将第一
3.儒将风度
一国君臣如病狂:赵恒
1.大哥得了疯病
2.野心勃勃的二哥
3.百余年来第一位太子
4.依赖型人格的养成
5.宁作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6.恼人的御驾亲征
7.完美的用阵图
8.相公睡着了,鼾声如雷
9.我只要现在的太平
10.澶渊之盟
11.王钦若与寇准
12.再作一番大事业
13.封禅大典
14.我希望变成上帝
开封有个包青天:包拯
1.狸猫换太子
2.朴学大师修订《七侠五义》
3.仁宗皇帝的身世
4.假皇子冷青案
5.嫂娘的故事
6.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7.包公怒铡陈世美
是谁救了马英九:范仲淹
1.范仲淹与滕子京
2.范仲淹与吕夷简
3.将军白发征夫泪
4.西夏闻之惊破胆
5.朋党论
6.庆历新政
7.岳阳楼记
少一进士及第耳:狄青
1.北宋第一大帅哥
2.天声远振,系公之才
3.主帅之争
4.五虎平南
5.征西遇贵人
6.英雄不问出身
7.面涅将军
8.少一进士及第耳
9.迎一赤老,屡日不来
拗相公:王安石
1.做官要做地方官
2.王安石的拗脾气
3.偏爱法家的神宗皇帝
4.朝中无人
5.安石不出,如苍生何
6.唐太宗算什么
7.王安石和司马光
8.要从道德的高度提升皇帝的境界
9.生老病死苦
10.青苗法
11.答司马谏议书
12.三不足
13.熙宁变法
14.王韶平戎策
15.市易法
16.唐坰闹殿
17.宣德门下马事件
18.流民图
19.吕惠卿
20.权力的恶斗
21.王安石的时代结束了
22.半山园
23.永乐兵败
24.能了诸缘如梦幻
25.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
我生百事常随缘:苏轼
1.孺子近道
2.读轼书,不觉汗出
3.鸿飞哪复计东西
4.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5.在“冒险夜行”的政局中
6.更欲题诗满浙东
7.西湖虽好莫吟诗
8.惟有诗人被磨折
9.我生百事常随缘
10.难以追陪新进
11.这回断送老头皮
12.小臣愚暗自亡身
13.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14.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5.礼岂为我辈所设也
16.人人皆戴子瞻帽
17.鏖糟陂里叔孙通
18.一肚子不合时宜
19.譬如原是惠州秀才
20.天女维摩总解禅
21.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
22.道大不容,才高为累
世间本无花旦石:范寥
1.当年游侠成都路
2.世间本无花旦石
3.范公来寻八桂路
4.范君胆勇如季路
5.宋朝文人的另一面
6.年光专用酒留连
花城人去今萧索:赵佶
1.北宋的病灶
2.端王轻佻
3.画图犹喜见文雄
4.李师师与浪子
5.非用蔡京不可
6.丰亨豫大
7.教主道君皇帝
8.天下都无叹息声
9.海上之盟
10.收复燕云
11.东京保卫战
12.靖康之变
13.亡宋太上皇
14.屈身辱志兮恨难雪
15.昏德公与重昏侯
16.恩莫隆于兄弟
书摘插图
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赵匡胤
小说、戏曲中出现的年轻时代的赵匡胤,是手持棍棒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常常与一帮出身高贵却又市井无赖的人结义为兄弟。这或许只是曲艺作家虚构的艺术形象。但出乎意料的是,有历史学家研究认为,赵匡胤的真实形象可能和这些话本描绘的相距不远。因为即使在当了皇帝以后,赵匡胤仍然保留了很多游侠时代的豪爽习性,比如经常是大碗喝酒,喜欢在酒宴上决定国家大事,并且特别钟爱独自一人微服私行。
1.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
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
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曾经在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
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传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少林长拳全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太祖拳”。
在结束游侠生涯、成为一名职业军官后,赵匡胤为了亲自训练士卒总结平生武学,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的三十二势拳法。后来赵匡胤发迹变泰,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昔日士卒发现曾经的军官已成一代天子,自觉身价陡增,于是在民间传授赵匡胤三十二势拳法,并名之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宋初少林寺主持福居禅师为振兴少林拳法,曾邀当时全国十八家武林高手入寺切磋技艺,宋太祖长拳便是十八家之一。后福居禅师综合诸家之长汇成《少林拳谱》,这也是少林拳法的起源。
近日少林寺在淘宝网上开设网店,名曰“少林欢喜地”,其中有一部《少林武功医宗秘笈》,标价9999元,特别引人注目,不知其中是否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二十一岁那年,赵匡胤告别结婚三年的娇妻贺氏,孤身一人闯荡江湖。这一年是公元948年。
就在前一年,北方的契丹攻入大晋的都城开封,俘虏了后晋的皇帝石重贵。后晋因此灭亡,而契丹在开封改国号为“辽”。
与此同时,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国号(后)汉,刘知远就是后汉高祖。
后来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纵兵抢掠,结果被中原民众赶出了开封。刘知元乘机出兵攻占了洛阳、开封。
赵匡胤离开家乡时,刘知远已经去世,他把皇位交给了儿子刘承佑。
赵匡胤的家就在当时的都城开封。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便是朝廷的一名禁军将校。
在这样一个年代,王朝的更替已经司空见惯,战乱之中民众朝不保夕,倒是军人的家庭有充足的军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相比被任意蹂躏抢掠的平头百姓,军人的生命和生活反而是最有保障的。
在这样一个年代,有出息的男子都去从军,而有眼光的女子都希望能够嫁给一位强壮的年青军官。
赵弘殷年轻时也曾走投无路,四处游荡。后来来到洛阳郊外的杜家庄,遭遇大雪,赵弘殷躲在杜家庄门前。
杜家庄庄主平日豪侠好客。仆人见到一位壮汉落难杜家庄,便请他进屋,好生招待。不久杜家庄庄主看中了赵弘殷,就把一个女儿嫁给了他。
赵弘殷因此成了杜家的第四个女婿,后来与杜小姐后下三男三女。长子匡济夭折,其它两个儿子就是赵匡胤和赵匡义,宋朝的太祖和太宗。
据说杜家庄前曾经有一个小池塘叫做双龙潭,预示着两位皇帝的降临。
赵匡胤出生在这样一个军官之家。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在二十一岁时离开父母、四处游荡。
有人认为,当时赵弘殷事业不济,很难帮儿子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或许根据多年的经验,赵弘殷深知,如果让儿子在禁军中从普通士卒起步,将来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与其如此,不如让儿子去拜访各路军阀,或许他们正缺人手,能为儿子提供一份更加适合的差事。
不过有一篇叫《飞龙记》的话本小说却告诉我们,赵匡胤是一个难以管教的淘气鬼,一点也不听父母的话。
父母让赵匡胤进私塾读书,赵匡胤却不用心学习。他混迹于街头那些不务正务的不良少年,经常做出越轨的举动,甚至发生触犯刑律的事件,最后发展到赵弘殷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的程度。
这虽然是话本小说的记载,但非常符合离家出走的常理,就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都是杀人犯罪后闯荡江湖的。
与赵匡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他总是像大人一样一本正经,如父母亲期待的那样认真学习,刻苦读书。
2.千里送京娘
赵匡胤体格魁梧,身体强壮,为人豁达大度,气概非凡。更重要的是,他的武艺高强。
自从赵匡胤离开家乡四处闯荡,江湖上便多出了一位侠客。
他的故事一直在江湖上流传,很多事迹和传说在当时被编为说话(话本)和戏曲。
《赵太祖飞龙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部。
宋朝的开封、杭州等都市中,有一些叫作瓦子的娱乐场所。在那里,并排建造着许多大大小小专供演戏、说唱的小屋,表演说话、曲艺、舞蹈、歌曲、戏剧等等,一天到晚,热闹非凡。
从北宋中期起,说话的内容除了《三国志》、五代风土人情之外,还表演名人故事。到了南宋,说话的节目、内容又有了增加,有关于婚姻爱情、神仙鬼怪、公案传奇、英雄豪杰等各类故事。这些说话的话本,以后就发展、扩充成《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流传到今天的宋元时期话本还有不少,《新编五代史平话》《京本通俗小说》等就是其中几种著名的话本集。
可惜的是,当时流行的讲述赵匡胤传奇故事的《赵太祖飞龙记》已经失传。其实《飞龙记》在当时很受老百姓欢迎,明代初期有一本写朝鲜人的汉语教科书叫做《朴通事谚解》,书中就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去部前买书却了(部前是大都的地名)。
买了什么书?
买了《赵太祖飞龙记》和《唐三藏西游记》。
除了《飞龙记》之外,还有一部讲述赵匡胤行侠仗义的短篇话本,叫做《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话本说青年时代的赵匡胤,力敌万人,是个助弱抑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好管闲事的侠客。由于在开封闯下大祸,触犯王法,赵匡胤被迫从都城远逃他乡。
一路上赵匡胤打抱不平、惩治各地恶棍。当他来到山西太原时,遇到了叔父赵景清。当时赵景清在本地一座叫清油观的道观中出家当道士,于是赵匡胤在那里停留下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匡胤看见道观中一座紧闭着的殿房里,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一打听,原来这位少女是蒲州人,被强盗抢到这里。赵匡胤侠义心肠,听了这位少女的悲惨遭遇,毅然决定把她送到家里。途中遭到抢夺姑娘的那伙强盗的袭击,但一个个都被赵匡胤击退杀死,最后终于平安地将姑娘送回家乡蒲州。
姑娘的父母亲喜出望外,热情地款待了赵匡胤,希望他长久地留在那里,并表示要把女儿嫁给他。但赵匡胤毅然拒绝,当即离开姑娘的家走了。姑娘的父母亲未能如愿,十分纳闷,感到一个少男与一个少女一起长途旅行一千里,两人的关系理应十分密切,可这个青年却抛弃自己的女儿,自顾自地走了,这是一个多么无情无义的人。于是就责问女儿,要他如实说出和这个青年的关系。女儿反复说明赵匡胤是一个正真纯洁的青年,属于柳下惠式的正人君子,姑娘的父母却始终不肯相信。姑娘感到十分悲痛,为了表示她与赵匡胤之间的关系洁白无瑕,就投井自杀了。有一位日本的学者认为,这篇话本的中心意思是说明,宋朝虽然在很多方面不及汉、唐,但其君主在不贪女色这一点上却大大胜过汉朝与唐朝的帝王。
小说、戏曲中出现的年轻时代的赵匡胤,是手持棍棒叱咤风云的一代豪杰,常常与一帮出身高贵却又市井无赖的人结义为兄弟。这或许只是曲艺作家虚构的艺术形象。但出乎意料的是,有历史学家研究认为,赵匡胤的真实形象可能和这些话本描绘的相距不远。因为即使在当了皇帝以后,赵匡胤仍然保留了很多游侠时代的豪爽习性,比如经常是大碗喝酒,喜欢在酒宴上决定国家大事,并且特别喜爱独自一人微服私行。
3.军官生涯
无论赵匡胤离开家乡四处游荡的岁月里有没有打抱不平、行侠仗义,他离开父母的真正目的是拜访各地军阀,希望找到一个施展抱负机会、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
赵匡胤曾沿着黄河溯流而上,走到陕西一带。传说当时他流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头,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为馍太干了咬不动,正在愁之时,恰好看见路边一家羊肉铺在煮羊肉,便走上前去恳求店家给他一碗羊肉汤,希望能把干馍泡软了再吃。店家看他可怜,就让他将馍掰碎放到碗里,浇了一勺正在翻滚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过的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得身上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精神倍增。吃罢,赵匡胤向店主连连道谢,继续登程。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长安市人得知当今天子曾在此店里吃过羊肉汤泡馍,纷纷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长安市中一道独特的风味食品――羊肉泡馍,一直流传至今。
除了留下一道地方小吃之外,赵匡胤在陕西一无所获。后来赵匡胤又在西京洛阳游荡了一段日子,然后向南谋求出路。赵匡胤曾去去复州(今湖北天门)投奔其父旧友防御使王彦超,可是王彦超只给了他一些银两,把他拒之门外。
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在一次宴会上问王彦超:你以前在复州时,朕来投靠你,你为什么不接纳我?
王彦超连忙退席叩头回答说:我当时只是一个刺史,一勺水哪里能容下一条龙呢?如果我当时接纳了陛下,陛下可能就当不成皇帝了。
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
在王彦超那里吃了闭门羹后,赵匡胤只好去投靠隋州(今属湖北)的董宗本。但在董宗本手下赵匡胤感到很憋屈,不久便离开了。
这时在洛阳一座寺庙中,住着一位擅长占卜相面的老僧。他一见到赵匡胤,就赠给他一笔丰厚的礼物,并指点赵匡胤向北而去,说是能找到安身立命、大展宏图的处所。于是赵匡胤折返北上,并在途中遇到当时的后汉枢密使、也就是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当时正忙于讨伐一场叛乱,急需用人,赵匡胤于是应募进入郭威帐成为一名小校。不久后周建立,赵匡胤本来被郭威从一般将校被提拔为驻守滑州(今属河南)军队的副指挥使。但在出发去滑州任职前,赵匡胤结识了郭威的内侄、当时的开封府尹的柴荣,于是被任命为开封府所属的马军直使,从而留在了京城。
这样,赵匡胤终于成为了中央禁军的一员将领,一名职业军官,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郭威是一名十分节俭的皇帝,不过他在位只有三年。郭威死后,他的内侄、养子柴荣继承了帝位,这就是后周世宗。
新皇帝周世宗三十四岁,正是精力充沛的年龄,但在大臣和军队中的威望还不够高。偏偏这时北汉刘崇看准后周帝位交接这一政局不安定的时机,在辽(契丹)的援助之下,率领军队大举入侵后周。
消息传来,周世宗打算亲征。但朝廷中多数大臣认为,敌人来势凶猛,应该持慎重态度,反对世宗亲自出征,其中四朝元老冯道的态度最为坚决。
大臣们反对的理由是,皇帝年轻、缺少战争经验,而北汉、契丹的军队又是联合行动,对后周的形势十分不利。然而临阵畏敌对于血气方刚的周世宗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新皇帝力排众义,毅然决定御驾亲征。
在周世宗的督促、激励下,后周军队迅速向北行进,在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县)与北汉军队遭遇。后周军队分左、中、右三路分列布陈。但战争一开始,右路军一触即溃,指挥员樊爱能、何徽带领骑兵望风而逃,步兵则丢弃武器投降北汉。情况非常危急,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后周军队。在危急关头,周世宗率领侍卫部队亲自上陈督战,“跃马突入敌阵”。
周世宗身先士卒,将士们自然奋不顾身,争先恐后地冲进北汉军队的阵营。这时还是禁军殿前军的一名将校、负责禁卫周世宗的赵匡胤,也大喊“国家安危,在此一举”,跃入敌阵,奋力拼杀,把敌军阵营冲得七零八落。战争形势顿时大变,后周军队士气大振,奋勇直前,北汉军队全面崩溃,刘崇慌忙逃回晋阳,契丹军队则不战而退。这次后周大获全胜的战役,历史上称为“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后,周世宗的威望大大提高,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要统一中国。不过通过高平之战,周世宗也发现他的军队中有很多老弱病残,而且纪律松散,这对自己的统一事业非常不利。于是周世宗开始整顿禁军,罢免淘汰年老体弱之人,把各地勇壮之士召募到都城,选择其中最优秀者编成一军,称为殿前诸班,统领指挥这支军队的将领叫殿前都点检。
担任这次选拔殿前诸班兵士的,就是在高平之战中建立功勋、升任为殿前都虞侯的赵匡胤。
通过整编,后周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周世宗立即着手统一天下的活动。955年,在夺取了后蜀的秦、凤(以上今属陕西省)、成、阶(以上今属甘肃省)四州后,周世宗再次亲御驾亲征,讨伐南唐,势如破竹地攻取了淮南、江北要地。
南唐军队惊慌失措,一下子乱了阵脚。这时赵匡胤率领殿前率领殿前军勇跃直前,从淮南的涡口一直攻到清流关,占领了军事要冲滁州,活捉南唐大将皇甫晖等。在进攻六合时,赵匡胤又与南唐军队反复激战,斩敌首级一万多。因战功卓著,赵匡胤由殿前都虞候升任为殿前都指挥使匡国军节度使。赵匡胤的父亲、时为马军副都指挥使的赵弘殷却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因病去世。
后周军队很快深入南唐腹地,但由于这一带多河川湖泊,精锐的骑兵无法发挥其高度的机动能力,结果就被南唐强大的水军所击败。返回开封,周世宗吸取教训,利用南唐的俘虏训练水军,组建了强大的后周水军。
957年,周世宗再次亲自领兵出征南唐,一举攻陷重要据点寿州,在江北的南唐军队被后周全部消灭。
同年十月周世宗第三次亲征,一举攻至长江岸边,南唐精疲力竭,把江北十四州全部割让给后周,两国以长江为界,南唐被迫将“大唐”的国号改为“江南”。
在对南唐的军事行动中,赵匡胤屡建功勋,深得周世宗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屈指可数的禁军最高级将领之一,在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