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抄底

分類: 图书,个人理财,证券/股票,
作者: 吴比编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126715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在当前金融危机笼罩的形势下,金融巨头伺机而动,寻机抄底。而我们最关心的是中国的机遇是什么。本书以简洁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详细介绍了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诸多政治家和不同行业的商业巨头的抄底行动。一战,二战。经济危机,网络泡沫……真实历史事件的完整再现,让读者以史为鉴,寻找中国本土金融的突围之道。对于广大关心金融危机走向、关心海外并购的投资者、企业家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本书都很值得借鉴和学习。
最环的时刻,最好的时刻!政客、财团,精英,疯子……当所有人都恐惧时,却有人在危机中博弈。谁是下一个超级赢家?纵览历史,且看历次大萧条如何造就抄底神话!
洞悉世界经济风云 解析全球抄底历史
立足本土金融现状 指点海夕卜掘金之道
战争、经济危机、网络泡沫、次贷熊市……当大灾难来临,是迷茫溃败,还址逆风飞扬?
抄底盛宴呈现。海外并购的时机成熟厂吗?
内容简介
本书从19世纪初全球范围的抄底行动开始阐述,详细介绍了迄今为止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下抄底的前因后果。战争与经济,一战、二战、亚洲金融危机、网络泡沫等,真实的历史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一个个大事件都成为作者分析的论据。本书最后还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分析,给意欲仿效巴菲特进行抄底的中国人一些指导性建议。
作者简介
吴比,财经作者,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史与经济变迁,《爱国者:解密一个民族品牌的成长史》及《奔腾入海:中国民企人物三十年沉浮史1978-1992》作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19世纪初各国战争:“滑铁卢”铸就财富密码
战争是天大的“喜讯”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凯旋门”
硝烟中镳就“金”脉
四面触角的金融帝国
玩经济危机于股掌
第二章 1873年经济恐慌:大崩溃下的致命“诱惑”
抄底“幽灵黄金”
谁动了繁荣的经济
洗劫财富的美国
大企业时代来临
钢铁大王卡内基“乞丐变富翁”
冷酷无情的洛克菲勒
顶着道德光环的摩根
第三章 一战:大战有声,财道无形
欧洲灯火熄灭
大国崛起之谜团解析
石油:战争的宠儿
华尔街:伴随硝烟腾飞
杜邦公司:贩卖死亡的商人
第四章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大萧条中的黄金带
令人战栗的记忆
华尔街:抄底死在半山腰
危机成就了罗斯福
希特勒:有了上台的经济土壤
8本与苏联:在萧条中披荆斩棘
好莱坞:与衰退背道而驰
第五章 二战:化“战”为机的伟大博弈
二战的始作俑者
民主制度的强大兵工厂
大品稗,在二战中崛起
第六章 亚洲金融危机:冲破危险的藩篱
索罗斯:做导火索的天价回报
资本洗牌的狂潮
中国的“勇敢者的午餐”
房产复兴运动
经济变局中的企、监扩张
第七章 21世纪初网络泡沫破裂:喧嚣中的逆行
被风投催化的“网络瘟疫”
泡沫“破”出来的机会
并购,危机中的成长盛宴
抄底之王巴菲特的逆势生存
汪潮涌:抄定搜狐不放松
第八章 2007年次贷危机:狩猎次贷熊市
谁为经济飓风下注
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
伸手可触的“底”(上)
伸手可触的“底”(下)
国进民退:政府救市与抄底兼顾(上)
国进民退:政府救市与抄底兼顾(下)
低谷中的并购觊歌(上)
低谷中的并购凯歌(下)
殴神巴菲特的进退之道
摩根大通:“独善其身”变身收购机器
第九章 中国企业的抄底使命
后黄金时代
“中国鱼吃洋鱼”的时来运转
挖掘财源茂盛的审场(上)
挖掘财源茂盛的亩场(下)
借道品稗的晕轮效应
“过剩人才”:看上去很美
中国能源企业:以收购拿下定价权
“抄底”并非没风险
尾声205
现在是中国最合适的抄底时机吗?
中国有实力抄底吗?
中国哪些行业最适合抄底?
抄底有风险,下手请谨慎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如果看得准,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反向操作,出手收购境外金融企业,借机进入美国华尔街。 ——唐双宁前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光大集团董事长
书摘插图
第一章 19世纪初各国战争:“滑铁卢”铸就财富密码
战争是冷酷无情的,它以最暴力的形式对这个世界进行着毁灭。不过,连拿破仑自己也没想到,使其一败涂地的“滑铁卢”竟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凯旋门。
权力、军事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世界布局棋子,成了资本抄底的最好砝码,也是资本抄底最有力的垫脚石。每一次政治、军事与金融旋涡,罗斯柴尔德家族总能从中斡旋、手握财富密码,他们在不动声色的运筹帷幄中布下了劫掠财富的天罗地网。
战争是天大的“喜讯”
公元600年前,阿尔凯奧斯这个流浪的古希腊贵族与诗人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忠告:“创造城市的不是遮盖着华丽屋顶的房屋,也不是砌筑完美的石墙;不是运河,也不是造船厂,而是人们利用机会的能力。”
那么,抛却人道主义以及对社会致命性的毁灭,战争有没有给人们带来机会呢?
在“动乱的风暴”中,风雨飘摇的扁舟只要找到安全的避风港,学会适时出击,就能牢牢抓住战争中若隐若现的黄金命脉。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家族能像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样大发战争横财,其崛起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也令后人望尘莫及。如果说谁是抄底之王,我们更愿意把这顶桂冠送给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着怎样的金手指,能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犹太小卒成为在世界上纵横捭阖的金融寡头?《货币战争》一书如此虔诚地论述道,“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暗箱操作,像钟表一样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权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使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两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战争的残酷旋涡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货币战争》把罗斯柴尔德家族视作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性经济族群,恪守规则的组织,天衣无缝的行为,分毫不差的理性,这些都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登上财富宝典的重要砝码。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理性人,也没有绝对的理性族群。与其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一个集智慧、天赋、纪律于一身的金钱犹太先知,不如说是祸起萧墙的王室纷争与硝烟弥漫的绵绵战火,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迅速崛起与蹿红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再加上罗斯柴尔德家族被贪欲所催生的大无畏精神,这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攻破资本城的“杀手锏”。
当很多人还在内部争斗、战争的旋涡中挣扎,并战战兢兢地寻找合适的保护伞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却在炮火轰鸣中勇敢地踏上了财富列车。难怪老罗斯柴尔德的夫人在去世之前说道:“如果我的儿子们不希望发生战争,那就不会有人热爱战争了。”借着战争的东风,河东河西或许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在未结识威廉王子之前,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履历简简单单,并无超凡之处。
家族:罗斯柴尔德。如果没有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出人头地,整个罗斯柴尔德家族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平庸或许还将延续。不过,出生于1744年的梅耶.罗斯柴尔德改写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正常轨迹。从此,罗斯柴尔德在历史名册上熠熠生辉,它的分量不亚于高居权力巅峰的王位。
家庭背景:父亲摩西为金匠和放贷人,为梅耶留下了部分财富,这部分财富成为梅耶原始积累的一部分。
相貌品行:典型的希伯来人,身材修长,小点状黑胡须,戴有假发。长相不够风流倜傥,也没有三寸不烂之舌,但梅耶精明能干,并有着过人的经商天赋。
教育经历:父亲摩西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角色,摩西去世后,13岁的梅耶在汉诺威欧本海默家族银行当银行学徒,学徒期间,梅耶掌握了大量的金融知识,并结识了一些位高权重的政府要员和财大气粗的金融家,其中,冯•伊斯托弗将军成为他扩展人脉的重要枢纽。
家庭:梅耶与犹太人区某位上层社会人物的女儿古特里。斯切纳波尔结为夫妻,生有五子五女。或许,连古特里.斯切纳波尔也没想到,她旺盛的生育能力,出色地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开枝散叶,成为其夫梅耶向欧洲各国放出的利剑,为日后金融帝国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职业:子承部分父业,买卖古董,兑换钱币,并经营棉织品、烟酒等日常生活用品。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梅耶歪打正着,他的古董生意让他有了取悦威廉王子的资本。
创造一飞冲天的奇迹,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现实的土壤,在梅耶平淡无奇的简历中蕴涵着种种蓄势待发的因子:人力、物力与财力,一旦在恰当的时机点燃导火索,离罗斯柴尔德璀璨时刻也就不远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凯旋门”
“在他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眼里没有战争与和平,没有口号和宣言,也没有牺牲或荣誉,他们忽略了这些迷惑世人的东西,他们的眼中只有垫脚石。威廉王子是一个……”弗雷德里克.默顿的这句话在人们评述罗斯柴尔德家族时被广为引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度意气风发的威廉王子,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所布下的棋局中,也不过是梅耶不停地用古币喂出来的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
作为王位继承人,威廉在1760年成为小小汉诺郡的独立统治者。威廉王子不仅嗜权如命,还对财富爱不释手。与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他对战争乐此不疲。因为,借助战争,他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军权作为抄底的老本。
战争频发时,军队成为各国亟须的“商品”,尤其像英国王室之类军队“市场”匮乏的国家,一旦对外爆发战争,他们的军队需求将会极度膨胀,于是催生了军队“市场”的衍生物品——租赁军队。天生嗜财的威廉王子打着“维护和平”的幌子,向各个国家兜售“租赁军队”,赚得盆满钵满,最多时高达两亿美元,威廉王子也由此获得了“欧洲最冷血的贷款鲨鱼”的绰号。当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资本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威廉王子的“抄底”则是小巫见大巫,虽然他也擅长抄战争之底,但他也只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进行抄底的一颗关键棋子。
威廉王子对收集古币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恰恰为做古币生意的梅耶找到了投靠威廉王子的突破口。在法兰克福,梅耶碰到了在威廉王子宫廷中做事的冯•伊斯托弗将军。经由他引荐,威廉王子逐渐对这位把古币说得头头是道并多次把稀世金币卖给自己的梅耶产生了好感。
我们大都听过壁虎断尾求生的故事。壁虎遭遇敌人袭击时,不得不忍痛断尾,以有机会置之死地而后生。作为一个古币商人,罕见的古币无异相当于梅耶的身家性命,但他更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诱饵越丰厚,上钩的鱼就越大。作为威廉王子,权力上能呼风唤雨,财富上也是坐拥金山银山,但恰恰被“嗜好”二字迷惑了心智。梅耶“以小失换大得”,以小小金币俘虏了威廉王子的“胃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梅耶的东风只是一张薄薄的、谦卑布满字里行间的请求信,“我将会履行对您的各种诺言,而同时我恳请得到王子您最宽厚地优先授权而成为王宫代理人。我将永远奉献我所有的能力和财产为王子服务……如果获得这项使命尚需讨论,我希望得到商业上的尊重,同时,这将会使您在法兰克福建立您的财富。”威廉王子终于向梅耶伸出了“橄榄枝”。1769年9月21日,威廉王子正式任命梅耶为宫廷代理人,而梅耶也在自己的招牌上镶上了王室盾徽,罗斯柴尔德的名称从此也有了更为华丽的修饰——黑塞•汉诺公国王宫代理人。
然而,“黑塞。汉诺公国王宫代理人”的身份只是徒有其表,威廉对梅耶这个工于心计的犹太人仍然心存芥蒂,王宫代理人所带给他的也只是小利小惠。心急如焚的梅耶只能隔着玻璃门,看那些深得威廉信赖的经纪人在汇兑生意中赚得不亦乐乎,他妒忌得两眼喷火。
1785年,威廉王子的父亲弗雷德里克二世突然去世,威廉王子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黑塞.卡塞尔王位,成为兰德格雷夫.威廉九世•梅耶再次感到他依附的威廉是棵摇钱树,不过遗憾的是他只是在威廉信任的边缘地带徘徊,难以真正赢得威廉的信任。1787年,梅耶“故技重演”,把大量古币、纪念章等稀世珍宝以“吐血价”卖给威廉,威廉的防线逐渐崩溃,梅耶再次提出成为威廉代理人的请求。经过再三请求,梅耶终于在1790年接到了将“2 000泰勒汇给王宫代理人梅耶。罗斯柴尔德”的通知。
倘若只是代理人,梅耶建造金融帝国还只能是痴人说梦。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德国与英国的贸易突然中止,商品的稀缺性导致进口商品物价飞涨,梅耶趁机从英国运来大批商品贩卖。借助革命这个支点罗斯柴尔德家族转动了金融帝国的杠杆。
到180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声名鹊起,成为法兰克福犹太首富,梅耶也获得了罗马帝国皇帝授予的“帝国皇家代理”的头衔。“帝国皇家代理”成为梅耶在各国无障碍通行的金牌,他在资本上长袖善舞的才技不再拘泥于法兰克福甚至德国,而是在欧洲各国运用自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