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圈子我做主:人际交往就那么几招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青少年成长,
作者: 徐守森 编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2页数: 17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3614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开玩笑也有学问,学会拒绝早来的爱,老师喜欢谁?讨厌谁?又忽略了谁?对父母,你理解多少?……
“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青春的意义,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学会包容、接纳和欣赏自我和他人。它启发生命的智慧,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引导青少年不仅成为成熟的个体,更成为具有和谐群性、健康向上的社会人。
——徐光兴(教育部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萱萱比较内向,跟同学闹了别扭就自己生闷气。买了这本书给她,希望能帮助她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让她成为受同学和老师欢迎的人。
——萱萱的妈妈(42岁,理财师)
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值得用心体味的话,确实受益匪浅。能照着做的话,效果一定wonderful!
——陆飞(初二女生)
内容简介
“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用生动丰富的实例、幽默风趣的漫画为你解读青春的心事。
嫉妒、自卑、羞怯、封闭……交往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何克服?教师、家长、同学、异性……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时怎样才能进退自如?答案就在本书中,人际交往就那么几招,你的圈子你做主。
本书适合中学生朋友及其家长、老师阅读和参考。
目录
序言:青春的生命之歌
引子: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透视
一 神奇的交往
1.问世间,交往为何物?
2.就我自己,真没劲儿!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交往者互动方面的原则
交往者自律方面的原则
4.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自我中心型
自我封闭型
亦步亦趋型
社会功利型
5.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效应
人际吸引的影饷因素
性格成就命运
交谈的艺术
倾听的艺术
6.人际交往的礼仪
公共场所的礼仪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礼貌用语的使用原则
二 中学生的交往范围
1.学会和老师交往
老师喜欢谁?讨厌谁?又忽略了谁?
与老师交往有学问
影响师生情感沟通的心理障碍
和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那一次,我喜欢上了老师,
2.学会和家长交往
父母子女的三种交往方式
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吗?
对自己、对父母,你理解多少?
沟通.从心开始
主动权在我们手中
3.学会和异性交往
异性交往,流言多多
异性交往,好处多多
异性交往,学问多多
想入菲非不是错
异性交往,过犹不及—-做说还休话早恋
怎样处理第一次收到的情书?
学会拒绝早来的爱
那个同学有点色
走出单相思的幻影
4.学会和同学交往
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
同学间如何正常交往?
有人说我坏话怎么办?
和同学开玩笑有学问
心扉洞开,顷刻冰消雪融一消除同学隔阂
人际交往谨防“过度投资”
学会请教,学会拒绝
学习好的人怎样与同学相处?
5.学会和陌生人交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在陌生的环境里学会微笑
不是孙悟空,仍需火眼金睛——防人之心不可无
三 影响交往的不利因素
1.骄傲——可怕的陷阱
2.自卑——自产自销的精神枷锁
3.“红眼病患者”——嫉妒者的别称
4.掀起你的盖头来”——克服羞怯
5.心理健康的腐蚀剂——孤僻
6.黄昏里的蝙蝠——猜疑
7.自我中心
8.“真没面子”——虚荣心浅析
9.敌对心理
书摘插图
一 神奇的交往
1.问世间,交往为何物?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友谊和交往是一对孪生姐妹。
友谊,人类感情长河中的巨流;
“交友,人类纯洁的天性和美德。
古往今来,不知留下了多少被传为佳话的友谊故事。在我国历史上,有广为流传的“桃园结义”、“高山流水”、“弃家赎友”;在国外,更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深情厚谊,歌德与席勒的真挚结交。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是《诗经•伐木》篇中的一段诗句,写的是自然界的鸟儿嘤嘤叫着,发出求友的声音。鸟儿尚且如此,何况人是社会化的、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岂能不交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朋无友,孤家寡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下去?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剥夺试验:让一个人独处在实验室里,不让其与外界接触,结果没几天被试者就受不了了,甚至精神有些失常。可见,交往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
交上一个朋友,不仅能使你得到友情的快乐,能替你分担生活中的忧愁,而且还能丰富精神生活,美化情感生活;更珍贵的是,能使你在生活的道路上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友谊会使生活绝望的人重新看到生命的光芒和希望。
今天,从宏观方面讲,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门打开,一方面,社会越来越开放,时空距离越来越浓缩,信息的传递越来越迅速,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
从微观方面讲,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离不开社会;人一生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恨,也同样与其他人的交往分不开。没有同他人的交往,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也不会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换句话讲,没有与他人的交往,就谈不上其他的一切。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生活离不开与人的交往,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却关系着他生活是否幸福。假如一个人拥有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无疑他是幸福的。相反,假如一个人生活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那么伴随他的必然是孤独、寂寞、自卑和疑虑。可见,人际关系状况影响着人的生活质量。
不言丽喻,我们面对的21世纪,既是信息社会,也是交往社会,它要求我们不仅应当是智能人,同时又是社会人。只有这样,才能在进入社会以后,善于同他人交往、竞争,更善于与他人合作。新的世纪要求新型人才,特别需要具有团结协作能力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这一要求,我们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塑造自己,学会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受欢迎的人,这样,就能在集体活动中更多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2.就我自己,真没劲儿!
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萧伯纳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学习、劳动、生活,人生中的每一步都与社会紧密相连,人生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必须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在交际中予以实现,谁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交际。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最高目标,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保持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融洽、和谐、宽松、愉快的关系,促进个人学习或工作的顺利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信息获得的功能。一个人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更何况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人们必须不断从其他途径进行辅助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不被时代所遗弃。交际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自己百般探索、长期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问题,在与人的偶然交谈中,会突然得到启示,产生灵感。社会交际比之于从书本获得知识更直接、更迅速,内容更广泛。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我们就能认识更多的人、听到更多的事、获得更多的思想和信息。
第二,具有完善自我意识的功能。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是一种很珍贵的品质,而这种成熟的自我意识主要是通过与人交际,在与别人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完善成熟的。首先,人是以他人为镜,从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的。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的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友伴交往,能使我们从别人的个性中找到与自己的相似之处,发现别人的优点或缺点,然后以此为镜调整和改进自己。比如,你和一个豁达宽宏的人相处,时间一长,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自己也会变得豁达和宽宏起来。其次,人还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多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于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是很有好处的。除了要“自知”外,人还要“知人”。人的社交范围越大,接触的人就越多,也就越能了解更多人的品行,这就能增加人们涉世的经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败。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为今后走上社会做好一些心理准备。
第三,具有自我表现功能。人总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信任自己。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可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你的为人、你的性格、你的学识、你的才华。若说人生有机遇的话,那么,这种机会首先就蕴含在人们对你的了解与赏识之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为人所用,个人抱负才有可能得以如愿以偿地实现。
第四,具有激励的功能。在中学生同龄人之间,由于相互有着强烈的情绪共鸣和高度的心理相容,因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正义、正直、慷慨、友爱、睿智这些美好的人格从来不是由某个单方面所能引发出来的,只有在与他人的交际中才能形成、才能体现。’因此,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既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唤起竞争意识,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努力向先进看齐,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富于激励性的环境气氛。
第五,具有身心保健功能。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相互交际,诉说个人喜怒哀乐,就会增进彼此问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经常交际的人,往往精神生活更丰富,身心也更健康;而那些孤僻、不合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烦恼和难以排遣的忧愁。
在现代开放性的信息社会里,任何一个人与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和交流,作为还未真正走向社会,但很快就要走向社会的中学生,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社会中就要开始注重人际交往,那种“关起门来读书”的做法肯定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必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获得一个人的心。
——苏格拉底
交往者互动方面的原则
人际交往总是双向的、相互的。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总是遵循一些互动准则的。中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准则,无疑会有益于他们进行正确的、和谐的人际交往。
平等互利
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同学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同学之间不能因为家长身份的高低、条件的好坏、个人经历的深浅和特长的多少,而对人“另眼相看”;也不能因为双方在学习成绩、现实表现、能力,甚至外表容貌等方面存在差异而看不起别人;更不能因为自已受到老师或学校的表彰,或获得某种荣誉称号,或担任班级与学校的干部而自觉高人一等。中学生从青少年起就要树立平等待人的观念,为今后走向社会、在更广阔的领域与别人平等交往、广交朋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是希望能从对方得到同情、帮助、鼓励和启迪,得到力量和慰藉。如果这些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相互间的交往就会缺乏持久性,缺乏吸引力。因此,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平等待人,而且也要乐于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排忧解难,给别人以信心和勇气;而不能只想到在人际交往中自己一方的获取,自己一方的权益。当同学思想上遇到障碍时,应及时帮助他分析原因,尽快克服、排解;当同学学习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帮助他们尽快克服困难,防止掉队;当同学因家庭情况的变化而生活困难时,应尽可能伸出援助之手,为同学分忧。
相互理解
相互理解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言行能够得到对方的接纳、赞成或支持,从而引起双方看法、意见的一致和情感的共鸣。
中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不能只想到自己的言行需要别人的理解,而不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当别人的某些说法或做法在你看来不妥,甚至是错误的时候,最好不要盲目地责备别人,而应换一个位置,站在别人的角度设想一下这样说、这样做的原因和理由,这样往往就能更容易理解对方的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