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税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分類: 图书,经济,财政税收,
作者: 高培勇,孙国府,张迪恳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50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5132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8年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中国财经报社和中国税务报社在京联合主办了“纪念中国财税改革30年座谈会”。
曾经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先后主政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老领导、长期活跃在财税理论界的新老专家学者、从事财税实际工作的财税系统官员以及其他方面代表共约80多人喜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共同回顾30年财税改革的基本历程,直面当前财税改革的迫切问题,前瞻未来财税改革的基本前景。
因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未能亲自与会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在会前或会后,特地惠寄了发言稿,以书面形式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人民网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税务报等主要新闻媒体到会采访报道。
作为在京举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这次座谈会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目录
在“纪念中国财税改革30年座谈会”上的致辞(代序)
分税制改革抓住了历史机遇
财政支出改革是对财政部门本身的削权
财税领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阵地
上下一起努力保证新税制顺利实施
财税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继往开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财政事业的新局面
财税改革的路子走得对
理论的发展实践的检验——“纪念中国财税改革30年座谈会”
发言稿
中国30年财税体制改革的简略回顾和展望
财税改革30年的辉煌成就与丰硕经验
一项最大政治工作的光辉实践——改革开放30年财政工作述要
改革历程
中国财税30年改革的简要回顾与评述
艰苦的历程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税制改革的简要回顾
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
中国需要探讨多维的财政理论——改革开放30年财政理论发展与建设
财政30年公共化变革:回顾与展望
财政改革发展30年:阶段、特征和实践
中国财政改革:内在逻辑、演进路径与前景展望
风云财政30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成就及其建议
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政府与不同主体的财政关系的角度
财政改革30年:公共财政的公共性和规范性分析
财政改革30年:公平、效率与制度安排
改革是共赢的博弈——波澜壮阔的财税体制改革回眸
中国财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30年财政改革之谜与未来改革之难
财政管理与收入分配
中国农业财政政策的回顾与基本经验
关于居民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思考-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政策30年:发展历程、实践成效和改革方向
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发展历程与改革取向——纪念改革开放30年
坚持公共财政建设深化财税改革
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中国向公共财政转变的几点思考——纪念中国财税改革30年
“一品两制”的根源及回归路径
税制改革
财政体制
地方财政
财政监督
书摘插图
改革历程
中国财税30年改革的简要回顾与评述
二、财政改革对全局改革的可能贡献与必要配套
近年不断听到关于中国体制改革走向的话题,很多人在反思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得失。总体上看,中国的改革被称为渐进式改革,是就改革推进过程的基本特征而言。与“渐进式”相对应的是所谓“大爆炸”式(如俄罗斯的转轨方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形象化的说法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不求一步到位,当时清醒意识到不可能立即采用“配套”、“速决”的方式解决经济社会的改革问题。因而在中国改革的起点上要提到三件大事,第一个是当时的决策层允许农民和基层实施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在农民自下而上的局部实验得到开明的对待,并很快被证明是解放生产力的有效改革措施之后,得到了自上而下的肯定。这种肯定迅速带来了中国整个农业生产局面的重大改观。
第二个就是兴办特区,这也是在比较低端、在某些局部,允许通过兴办特区的实验做“撞击反射”的探索,以“不争论”的相对宽松环境,鼓励少数区域首先在城市改革的探索中摸着石头过河。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深圳等地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区还包括珠海、厦门、汕头,以及后来的海南)。
第三个则是在宏观层面,在财政这个分配领域以分灶吃饭的分权改革作为突破口,率先动作,然后努力打开后续改革的空间。宏观上先从分配环节实行分权,再逐步启动其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逐渐松动指令性计划控制,逐渐改变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工资制度、价格机制、人事控制等方面各种各样的传统体制的办法,乃至深入到企业治理结构、投资、金融、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等等领域。在财政分权以后,改革空间是在试验、试点形式下陆续打开的,而且各项改革在互相之间还引发出一系列的连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