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其他各部门经济,
作者: 张春霖等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17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61480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书中切身实地的调查、大量的成功案例,对企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企业把握政策方向,成功渡过难关;世界银行的报告,具有权威性。
内容简介
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惨淡,动荡与机遇共存,企业如何走出经济严冬?甚或转危为机?对全球各行各业知名企业的高管的调查显示,他们一致认为,政府对企业要做的不是救助,而是要鼓励创新,创新才是企业的出路所在。中国企业本来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就不够强,能否抓住这次大洗牌的机会,迎头赶上。书中经典的案例、精辟的分析,为企业启动创新、把握机会指点迷津。
目录
总序
致谢
绪论
发展挑战
转型挑战
建议
第一章采取平衡战略
2006《科技规划》
本研究的目标与范围
广义的创新概念
中国创新的规模
中国创新的成就
创新对中国的经济成功的贡献
中国面临的创新挑战
采取平衡策略
结论
第二章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
中国研发活动的执行者
增强国有企业的创新性
进一步缩减国家所有权
加强外部激励
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
提高对创新的需求
结论
第三章提高私营企业的能力
中国新兴的私营企业
中国私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聚焦观察
为创新而有效管理人力资源
促进中小企业同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
加强创新服务
结论
第四章强化风险投资业的生态系统
风险投资行业的生态系统
中国的本土风险投资业
强化风险投资行业的生态系统
政府在支持风险投资行业中的作用
结论
第五章以行动向前推进
平衡的战略思考
支持创新的政策
针对中小企业的项目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媒体评论
技术创新对于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份研究报告的出版恰逢其时。报告对中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和目前遇到的障碍的分析,是我目前见到的最为客观深入的。有志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界人士将会从报告的分析和建议中得到有益的启迪。——薛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本书阐述了为什么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在中国仍然滞后,为什么改变这种状况对中国的长期繁荣至关重要,采取什么行动可以取得快速的进展。针对这些问题,本书都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见解。可以说,本书是对相关事实和问题的一个极其全面和平衡的概览,是关注中国竞争力的政府官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者的必读书。——鲍太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该报告对中国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客观、符合实际的评价和结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其中关于采取平衡的创新战略,特别是平衡研发投入与其他创新要素投入的建议非常重要,对我们改进和完善创新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吕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本报告以极敏锐的观察力将中国企业的创新作为研究的主题,不仅抓住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症结之所在,也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系统地分析了这一症结产生的机理.构建了一种具有高度关联性且颇具说服力的分析框架。——王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书摘插图
第一章采取平衡战略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中国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在此期间,中国保持了年均9%的GDP增长速度,并使得4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势头能持续吗?这是今天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企业的创新至关重要。
实际上,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建立广泛的创新体系视为增长战略的核心内容(Yusuf,2005)。关于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政府有充分的认识。经过多年的广泛磋商和研究,中国政府在2006年初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钢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2006《科技规划》”)。中国共产党也通过了实施科技规划的《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2006《科技规划》
针对未来15年的发展,《科技规划》制定了一个四支柱的总体创新战略,具体包括:(1)“自主创新”(增强国内创新能力);(2)“重点跨越”(选择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实现突破);(3)“支撑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4)“引领未来”(着眼长远,部署超前)。
第一个支柱,即“自主创新”,概括表述了中国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的决心,是整个新战略的主题。实际上,2006《科技规划》就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设定了具体指标,即到2020年把对外技术依存度(技术进口支出占研发投入和技术进口支出合计的百分比,吴辰和高昌林,2007)降低到30%以下。
在2006《科技规划》中,与自主创新的方针相伴随的是对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的进一步强调。该规划和中共中央《决定》都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在阐述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时,2006《科技规划》指出要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中共中央的《决定》进一步阐述了实现自主创新的路径: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