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汁大王朱新礼--创新年代
分類: 图书,管理,创业企业与企业家,企业家,
品牌: 第三篇 顶峰之舞胜在专注
作者: 孙洛 编著
出 版 社: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3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44317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当他潜八“蓝海”要做前无古人的事业时,别人说他异想天开;当他放弃“铁饭碗”接手回天乏力的烂摊子时,别人说他自讨苦吃;当他说要“把鞋子卖给不穿鞋子的人”时,别人说他痴人说梦;然而他却坐上了中国果汁行业的“至尊王座”,他引领中国消费潮流掀起了一场“健康革命”,他缔造了一个农民到亿万富豪的神话。
低调的果汁大王,曲折的创业经历。惊人的财富传奇。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看起来憨厚朴实,实际上精咀睿智;对人温和热情,做事却果断、坚毅;执着专注于果汁行业,却善于在行动中变通。农民出身的他却演绎了一个从负债千万到亿万身家的动人故事。该书通过翔实的细节披露朱新礼披荆斩棘的创业人生和独具魅力的管理智慧,给我们这些有着创业梦想的人以有益的启迪和鞭策。
作者简介
孙洛:新经济与民族企业发展进程观察者,自由撰稿人,有过多年财经记者经历,热衷于跟踪国内众多的民族企业管理理念及企业詃,曾在数家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评论。
目录
作者序 “蓝海领袖”朱新礼
第一篇 创业:白手起家以苦作舟
第一章 厚积薄发的梦想年代
第二章 梦想从负数开始
第三章 移师京城 驰骋南北
第二篇 融资:合纵连横,发展是道
第四章 牵手德隆:善始却未善终
第五章 联姻统一,转嫁达能
第六章 香港上市:迈入国际化企业行列
第三篇 品牌:顶峰之舞胜在专注
第七章 专注:用心打造专业品牌
第八章 大品牌战略: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第九章 “多管齐下”:汇源品牌营销之道
第四篇 修炼内功:汇源管理之道
第十章 商业底线:做事先做人
第十一章 赢在人才:打造一个优秀团队
第十二章 “五定四重”:企业内部制度管理
第五篇 痛并快乐:朱新礼还在路上
第十三章 朱新礼的心愿
第十四章 从难题到机遇
第十五章 艰难抉择:惊天并购案的背后
第十六章 创业有道:朱新礼畅谈创业
附录1 朱新礼经典语录
附录2 朱新礼作答某媒体问卷
书摘插图
第一篇 创业:白手起家以苦作舟
第一章 厚积薄发的梦想年代
著名央视主持人朱军曾经写过一本畅销书,书名叫做《时刻准备着》,朱新礼也是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厚积薄发,内心的智慧、力量和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离成功就不远了。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他沉于底层,苦练内功,卧薪尝胆,等待时机。
一、贫苦让他成长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乡。早在西周时代,齐鲁并行,周公和姜太公的封地就在于此。这里,还诞生了一个影响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巨人——孔子,自此以后,大儒辈出。修建孔庙,供奉孔子已成为山东人的风俗。
1952年5月,在沂蒙山区东里村一户普通农家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朱新礼。朱新礼的出生为家庭增添了惊喜、快乐和希望,也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拮据了,让父母感觉有些为难。
在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农村“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在东里村,家家都很贫苦,半夜里女人、孩子的哭声和男人的叹气声;没有饭吃而死去的人们;缺少粮食而常年乞讨在外的乡亲们……这些耳闻目睹的疾苦,在小朱新礼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让他明白了困苦带给人类的灾难。
朱新礼从小就很懂事,主动为父母分忧。父母外出工作时,他就帮忙打扫房间,拾掇家务,照顾弟弟妹妹。他很乖顺,从来不挑食,也不讲究穿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困难,物品短缺,许多物品都实行票制。粮票、布票、油票……全国实行严格的配给制。那时,朱家也并不宽裕,加上子女又多,生活一直是饥一顿饱一顿。从那时起,朱新礼就养成了生活节约的习惯。那也是生活所迫啊!
10岁那年,朱新礼千里迢迢来到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为膝下无子的伯父做继子,这可算减轻了家里的一点负担。一年多后,他思亲心切,又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没过多久,他就被父母又“赶”回到了养父身旁,直到12岁才回到山东。
贫困也许是福,它是最好的老师,它使人的脊梁更硬,潜藏着无穷的爆发力,生生不息。许多“草根”富豪都是这样发家的。朱新礼说过:“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觉得以后将要为农民做点什么,来改变中国农民的面貌,立志为天下百姓造福。”在朱新礼幼小的心里,困苦带给人类的灾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因此,他与“三农”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二、在儒家思想浸润下长大
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东,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思想受益者。“道德品质以君子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子女教育,父亲基本上都以儒家标准来严格要求。他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继承“儒家风范”,而不是粗野匹夫。
为了生计奔波,哪里谈得上高雅的追求!但是父亲一直保持着儒家的修养,不仅仍旧热爱读书,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些在朱新礼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优良的种子。他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中成长的。
作为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信奉者,朱新礼的父亲在言语和为人处世方面,基本上都是以儒家思想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习礼,知礼,授礼,他的一生都只是在与君子相比拟。同样,他也以儒家思想来教育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这一传统,并最终将其发扬光大。
甚至在为几个孩子起名字时,父亲都是参照了儒家著作《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等名句,对朱新礼的哥哥取名“新民”,其他五六个孩子也都冠以“新”字,并释其义,启迪诸子。他们兄弟几个,自幼成长在儒家思想的家庭,深受儒家文化熏陶。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小朱新礼逐渐把儒家的仁义道德内化于心,并将之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从而使其在以后的人生中受益匪浅。为此,朱新礼至今都心存感激。
家里儿女多,生活贫困,念不起书,父母就拿出自己收藏的书籍,手把手地教他们。父亲很会教育孩子,启发孩子们的心智,从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们为人处世的道理。父亲启迪了他的心智,父亲的藏书弥补了他知识上的缺憾。“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一切都为后来的崛起积蓄着能量。
“记得很小的时候,经常会问一些自己并不理解的问题,比如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尽管自己并不懂,但父亲让我懂得宇宙万物的道理。”回想起过去,朱新礼感慨万分,父亲高大的身影一直印在他的脑海中,从那个天真的年代至今,父亲永远像上帝一样是全知全能的。
父亲对儿女们的教育倾注了很多心血,他不仅教孩子们学会做事,更注重教孩子们怎样做人。由于父亲的启蒙教育,孩子们从小就练“童子功”,他们不仅能阅读儒家的经典,而且还会领悟其中的真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亲严格的管教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朱新礼。从尊老爱幼到为人处世,他总能做得恰如其分,很有规矩,彬彬有礼,而这也奠定和成就了他事业方面良好的人缘。
三、初露锋芒
1974年,22岁的朱新礼在山东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谋了个职位,他很快被提拔为团委书记,后被选为山东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总经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出色,被选为山东永新实业公司总经理。
20世纪80年代,经过十年“文革”浩劫,全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当时全国上下一派新气象,改革、冒险、创新成为时代的呼声。
在永新实业公司工作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朱新礼思维敏捷,观念转变快,很容易接受新思想,迅速活跃起来,积极施展自己的才华。担任永新实业公司总经理期间,朱新礼十分注意捕捉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改革公司落后的体制,使企业起死回生。
那时候正碰上商品短缺,原料紧张。永新实业公司前景暗淡。“屋漏偏逢连阴雨”,原料价格一路攀升又增大了成本,公司的命运生死攸关。资金的运作、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朱新礼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朱新礼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始带领公司转型。在全体职工代表大会上,他明确提出了创新的观念,制定年度计划,并提出部门负责制。他决心要带领公司全体人员奔向致富之路。
在具体做法上,针对一些人“官本位”思想浓重、整天讲空话不务实的现象,朱新礼提出一转变观念是最重要的,管理人员思想要转变,要识大体,顾大局,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他还对各部门进行具体分工,下达各部门的指标,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各单位行政主管要向经理办公会汇报本单位的计划和任务执行情况。
朱新礼以身作则,带头做工作总结,也要求所有职工认真总结经验。各项工作有了一个新突破。他亲自带队对所完成目标进行严格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的情况来选拔干部,打破终身制。
这次大胆的“历险”成绩斐然,公司迅速扭亏为盈,改革获得成功。这些经历教育了朱新礼: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人认为朱新礼命好,还有人认为他赶上了好时机。可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助者天助之”,朱新礼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头脑。
在永新实业的那段经历,为朱新礼以后创业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为成就大事打下牢固的基础。他在这些摸爬经历中,积累了创业的资本,在这块“实习”基地上,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为他以后创立汇源,大胆革新,开拓进取奠定了基础。
四、村主任踏上“共富”路
朱新礼在永新实业做得很成功,可是有时候命运总喜欢开玩笑。正当他意气风发、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开拓进取、大有作为的时候,他被调到山东沂源县东里村当村主任。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度,靠天吃饭。农民安土重迁,向老天爷祈福希望能保佑有个好收成。这种“坐、等、靠”的思想,使得中国农民一直挣扎在社会的边缘地带。
朱新礼,三十刚出头,当上了东里村的村主任。为了让全村3000多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他辗转难眠。他没有走带领大伙种玉米、种小麦的路子,而是一改老传统,带领乡亲们把全部的土地种上了葡萄。祖祖辈辈靠种庄稼为生的村民们不理解,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
在一次全村大会上,他向村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改革开放已好几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政策允许走发家致富之路,他希望村民大力发展农副业。可是话音未落,村民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顿时会场炸开了锅,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放弃了种庄稼,没粮食可吃。”“我们一直就在种粮食作物,在这方面有经验,现在改种葡萄,土地行吗?如果种上其它农作物,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反对的多,支持的少。祖祖辈辈靠种庄稼为生的村民们无法理解村主任这种突如其来的做法,对此提出了种种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