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特效疗法
分類: 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作者: 翟羽东 等主编
出 版 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30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74669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从临床疗效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和探讨骨伤治疗方法,在长时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阅了大量骨伤疗法,从中科学地筛选并提炼出具有治疗效果好、疗效快、并发症少、实用性强的治疗方法30余种,加以系统地研究、论证和论述,并提出骨伤特效疗法理论,供骨伤科医务人员及基层医务工作者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0章,47节,48万余字。书中从临床疗效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和探讨骨伤科治疗方法,总结和提炼出效果好、疗效快,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实用性的治疗方法30余种;同时介绍了骨伤特效疗法发展简史和分类及50余种骨伤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加以论证和论述,并提出骨伤特效疗法理论,供骨伤科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医务工作者阅读和临床参考。
作者简介
翟羽东,男,1960年1月生,河北省承德人,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现任河北省承德县医院副院长,骨伤科主任。兼任承德名医协会会长,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承德医学院教学医院副教授,承德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医药理论与临床》常务主编,承德市颈肩腰腿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25年,1989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伤研修班,1993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进修一年。在骨伤科学理论及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擅长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和脱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手法、三维正脊、针刀、除痛疗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椎间盘切吸术等微创方法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和软组织损伤。 现为河北省承德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华脊柱医学名医。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了《颈肩腰腿病医疗与保健》《实用骨伤科学》医学著作,参编医学著作四部。先后获得“中华医药科研成果一等奖”“国际中西医优秀成果交流大会银质奖”“承德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奖”和“全国医药人才精英奖“等奖励。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骨伤特效疗法发展简史
第二节 骨伤特效疗法的分类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基础
第二章 复位固定疗法
第一节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疗法
第二节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疗法
第三节 穿针外固定器疗法
第四节 手术内固定疗法
第五节 交锁钉固定疗法
第六节 牵引复位固定疗法
第三章 微创介入疗法
第一节 椎间盘髓核溶解术
第二节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第三节 半导体激光汽化疗法
第四节 臭氧消融术疗法
第五节 椎问盘后路镜技术
第六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法
第七节 关节镜疗法
第八节 下肢静脉曲张的介入疗法
第九节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
第四章 小针刀疗法
第一节 小针刀疗法机理及方法
第二节 小针刀疗法临床应用
第五章 生物融栓植入疗法
第一节 生物融栓植入概述
第二节 段层套管生物融栓植人治疗颈椎病
第三节 段层套管生物融栓植入治疗腰椎问盘突出
第四节 段层套管生物融栓植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第五节 段层套管生物融栓植入治疗类风湿关节 炎
第六节 特殊类型的关节炎与植入
第七节 典型病例介绍
第六章 封闭除痛疗法
第一节 封闭作用机理与方法
第二节 封闭疗法临床应用
第七章 整脊疗法
第一节 舒筋手法
第二节 旋转复位法
第三节 三维正脊疗法
第八章 物理康复疗法
第一节 低频电疗法
第二节 中频电疗法
第三节 高频电疗法
第四节 红外线疗法
第五节 石蜡疗法
第六节 磁疗法
第七节 氧疗法
第九章 特效药物疗法
第一节 特效内治法
第二节 特效外治法
第三节 常用的中成药
第四节 解热消炎镇痛药
第十章 特效疗法护理
第一节 特效疗法一般护理
第二节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护理
第四节 穿针外固定疗法的护理
第五节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的护理
第六节 半导体激光疗法的护理
第七节 椎间盘后路镜护理
第八节 经皮椎体成形术护理
第九节 三维正脊疗法护理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骨伤特效疗法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骨伤疗法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中医对骨伤科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总结出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最早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外治法,如简单的包扎、按摩等,这些方法可谓是骨伤疗法的起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骨伤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公元前16世纪,甲骨文就记录了骨折病名,描绘小腿、肘、手部的损伤;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时代,《周礼》主张对创伤骨折进行内外用药、包扎固定治疗;公元前8世纪,《吕氏春秋》提出“形不动则精不流”的人体生理、病理观,是功能体育疗法思想的萌芽;《礼记》对创伤进行分类诊断,把骨折和一般软组织分为“伤”“创”“折”“断”四大症;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五十二病方》记录用酒或用有消毒作用的药物煮水处理伤口,这时期的一些文献还描写了股骨骨折、小腿骨折和肱骨骨折,并指出肱骨再次骨折不易治愈。
约公元1世纪成书的《治百病方》,应用活血化瘀方药内外并治创伤,汉代当时还盛行功能体育疗法。《帛画导引图》就有多个图式注明用于治疗骨、关节疾病。公元3世纪,中国著名的外科之祖华佗及其弟子施行了骨科手术,主张通过功能锻炼治疗骨、关节损伤,华佗总结前人经验,创五禽戏,指出这种体育疗法能使“气血流通,病不得生……并利蹄足”,阐明练功能活气血,舒筋骨。至此,中医治疗骨折的基本理论、基本治疗观点产生,主要的四大治疗法即按摩(复位)、包扎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也初步形成。公元4世纪,葛洪力主功能体育疗法,提出应用竹帘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此种固定法是不超过关节的局部固定法,这种不妨碍关节活动的固定形式,成为中医治疗骨折的主要固定法且一直延续到16世纪;葛洪对创伤骨科另一突出成就是他对开放创伤和危重创伤的认识,指出开放创口可因“毒气”感染而继发感染;描述了股动脉、肱动脉外伤出血和颅脑损伤,指出这些损伤的危险性;他主张用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如大青叶、葱白煮水或盐水来处理伤口,他描述的整复下颌关节脱位的方法至今还为临床所应用。
公元5-6世纪,朝廷太医署已有专职从事治疗骨折损伤的医生。《北史》记录的切开复位手术,可谓切开复位手术疗法萌芽。
公元7世纪,《诸病源候论》一书指出中风、着水、异物感染、死骨和包扎不严可导致开放性骨折感染化脓,提出与现代清创手术原则相似的手术疗法。
公元7-9世纪的唐代,太医署内设按摩科负责治疗骨折,强调正确复位治疗骨折的重要性。从此,中医治疗骨折的原则之一整复,进一步确立。
公元7世纪末,孙思邈总结补骨髓、长肌肉、坚筋骨的药物,奠定了内服药治疗骨折的药物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