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形技术基础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作者: 司乃钧,舒庆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4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5855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目前教改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创新精神编写的。
本书包括金属材料、铸造成形、塑性加工、焊接与胶接、非金属制品成形、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等内容,各章后附有习题。
本书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类、近机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二节 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第三节 钢的热处理工艺
第四节 常用金属材料
习题
第二章 铸造成形
第一节 金属的铸造性能
第二节 砂型铸造
第三节 铸件结构设计
第四节 特种铸造
第五节 常用合金铸件生产
第六节 铸件质量与检验
第七节 铸造方法的选择
习题
第三章 塑性加工
第一节 金属的锻压性能
第二节 自由锻
第三节 模锻
第四节 锻件质量与检验
第五节 板料冲压
第六节 轧制、挤压与拉拔
第七节 锻压方法的选择
习题
第四章 焊接与胶接
第一节 熔焊
第二节 压焊与钎焊
第三节 堆焊、热喷涂与热切割
第四节 焊件质量与检验
第五节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第六节 焊接结构设计
第七节 焊接方法的选择
第八节 胶接
习题
第五章 非金属制品成形
第一节 塑料制品成形
第二节 橡胶与陶瓷制品成形
第三节 复合材料制品成形
习题
第六章 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
第一节 毛坯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 毛坯的种类与选择
第三节 毛坯选择示例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二章 铸造成形
第一节 金属的铸造性能
金属(纯金属和合金)在铸造成形过程中获得形状准确、内部健全铸件的能力称为金属的铸造性能,它表示了金属铸造成形时的难易程度。铸件质量与金属的铸造性能密切相关,金属的铸造性能主要用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氧化性、凝固温度范围、热裂倾向性等来衡量。
一、金属的流动性
1.流动性的概念
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流动性是金属在铸造过程中的一种综合性能,它对铸件质量有很大影响,是影响金属液充型能力(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铸件的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流动性好的金属,充型能力强,易获得形状完整、尺寸准确、轮廓清晰、壁薄和形状复杂的铸件;有利于金属液中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与排除;有利于金属凝固收缩时的补缩作用。若流动性不好,铸件就容易产生浇不到、冷隔、夹渣、气孔和缩孔等缺陷。在铸件设计和制定铸造工艺时,都必须考虑金属的流动性。
2.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1)金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 不同种类的金属具有不同的流动性。灰铸铁和硅黄铜流动性最好,铝硅合金次之,铸钢流动性最差。
同种金属中,成分不同的合金具有不同的结晶特点,流动性也不同。例如,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的结晶是在恒温下进行的,结晶过程从表面开始向中心逐层推进(即逐层凝固),凝固过程中铸件断面不存在液固两相并存的凝固区,已凝固层与液相之间界限较清晰,凝固层内表面较平滑,对未凝固的金属液流动的阻力小,有利于金属液充填型腔。此外,在相同浇注温度下,共晶成分合金凝固温度最低,相对来说,合金液的过热度(即浇注温度与合金熔点温度差)大,推迟了合金液开始凝固的时间,因此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其他成分合金的结晶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即结晶区域为一个液相和固相并存的两相区。在此区域初生的树枝状枝晶使凝固层内表面参差不齐,阻碍合金液的流动。而且因固态晶体的导热系数大,使液体冷却速度加快,故流动性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