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图书馆学 档案学 ,
作者: 马费成 主编
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40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210834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信息资源的概念、特征、作用和功能,系统分析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工具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分布、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组织与存储、信息资源检索与挖掘、信息资源质量评估、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安全、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等方面。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考生的参考教材,还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信息资源
1.1 信息资源的概念
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
1.1.3 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1.1.4 信息成为资源的表现——社会经济信息化
1.2 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划分
1.2.1 记录型信息资源
1.2.2 实物型信息资源
1.2.3 智力型信息资源
1.2.4 零次信息资源
1.3 信息资源的特征与功能
1.3.1 信息资源的特征
1.3.2 信息资源的功能
1.3.3 信息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2.1 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2.1.1 传统管理阶段
2.1.2 技术管理阶段
2.1.3 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2.1.4 知识管理阶段
2.1.5 资产管理阶段
2.2 信息资源管理的三大领域及其发展
2.2.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2.2.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2.2.3 社会信息资源管理
2.3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3.1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2.3.2 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2.3.3 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2.4 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2.4.1 宏观管理
2.4.2 中观管理
2.4.3 微观管理
2.4.4 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3章 信息资源分布
3.1 信息资源分布的特征
3.1.1 信息资源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3.1.2 信息对时间的分布特征
3.1.3 信息资源对空间的分布特征
3.2 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
3.2.1 信息资源的离散分布——布拉德福定律
3.2.2 信息生产者分布——洛特卡定律
3.2.3 普赖斯定律
3.3 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
3.3.1 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
3.3.2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4章 信息资源采集
4.1 信息资源采集的原则
4.2 信息资源采集的程序
4.2.1 需求分析
4.2.2 信息源的评价与选择
4.2.3 信息资源采集策略的确定
4.2.4 信息资源采集的实施与监控
4.3 信息资源采集的方法
4.3.1 信息资源采集的效率指标
4.3.2 传统信息资源采集方法
4.3.3 网络信息的采集方法
4.4 信息资源采集的技术
4.4.1 信息获取技术
4.4.2 文本挖掘技术
4.4.3 自动分类技术
4.4.4 自动文摘技术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5章 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存储
5.1 信息描述
5.1.1 信息描述的原则及程序
5.1.2 传统文献的描述著录
5.1.3 数字信息资源的描述
5.2 信息揭示
5.2.1 信息主题
5.2.2 信息揭示的一般程序
5.2.3 信息标引
5.3 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5.3.1 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
5.3.2 文献实体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5.3.3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5.4 信息资源索引系统的建立
5.4.1 索引系统概述
5.4.2 计算机索引系统的建立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6章 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挖掘
6.1 概述
6.1.1 信息检索的定义
6.1.2 信息检索的类型
6.1.3 信息检索的历史
6.2 信息检索系统与过程
6.2.1 信息检索系统
6.2.2 信息检索典型过程
6.3 信息检索模型
6.3.1 布尔模型
6.3.2 向量空间模型
6.3.3 概率模型
6.4 信息检索评价
6.4.1 查全率和查准率
6.4.2 常用的评价指标
6.5 信息检索相关技术
6.5.1 网络搜索引擎
6.5.2 多媒体检索
6.5.3 跨语言信息检索
6.5.4 XML信息检索
6.6 Web挖掘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7章 信息资源的质量评估
7.1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意义
7.1.1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理论意义
7.1.2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实践意义
7.2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7.2.1 信息资源质量的内涵
7.2.2 信息资源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
7.3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方法
7.3.1 定性评估方法
7.3.2 定量评估方法
7.3.3 半定量评估方法
7.4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流程和实施
7.4.1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流程
7.4.2 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的实施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8章 信息资源规划
8.1 信息资源规划需求的变革
8.2 信息资源规划的内容与任务
8.2.1 信息资源规划的概念
8.2.2 信息资源规划目标
8.2.3 信息资源规划对象
8.2.4 信息资源规划主体
8.2.5 信息资源规划形式
8.3 信息资源规划方法与模型
8.3.1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8.3.2 战略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8.3.3 EA规划方法
8.3.4 信息资源规划方法比较
8.4 信息资源规划的组织与实施
8.4.1 规划流程与方法
8.4.2 EA信息资源规划的应用实例与评价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9章 信息资源开发
9.1 信息资源开发概述
9.1.1 信息资源开发的内涵
9.1.2 信息资源开发的目标
9.1.3 信息资源开发的原则
9.1.4 信息资源开发的内容与任务
9.2 信息资源开发模式
9.2.1 需求驱动型开发模式
9.2.2 价值驱动型开发模式
9.3 信息资源开发流程
9.3.1 需求分析
9.3.2 计划制定
9.3.3 项目实施
9.3.4 效益评估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0章 信息资源利用
10.1 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1.1 记录型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1.2 实物型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1.3 智力型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1.4 零次信息资源利用策略
10.2 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产权保护
10.2.1 信息资源利用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10.2.2 信息资源合理使用制度及其调整
10.3 信息资源利用中的用户行为
10.3.1 信息素养与用户行为
10.3.2 用户信息需求
10.3.3 用户信息查询行为
10.3.4 用户信息消费行为
10.4 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伦理规制
10.4.1 信息伦理的内涵与特点
10.4.2 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伦理问题
10.4.3 信息资源利用的伦理规范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1章 信息资源安全
11.1 信息资源安全的内涵和意义
11.1.1 信息资源安全的内涵和特征
11.1.2 信息资源安全隐患
11.1.3 信息资源安全的意义
11.2 信息资源安全策略
11.2.1 信息资源安全策略规划
11.2.2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11.2.3 信息网络安全策略
11.3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1.3.1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11.3.2 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机制
11.4 信息资源安全技术
11.4.1 不同服务层面上的信息资源安全技术
11.4.2 网络信息资源安全技术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2章 信息资源配置
12.1 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12.1.1 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
12.1.2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
12.1.3 信息福利
12.2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与模式
12.2.1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市场自组织过程
12.2.2 信息市场失灵
12.2.3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机制
12.2.4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2.2.5 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边界
12.2.6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12.3 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与效率
12.3.1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层次
12.3.2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
12.3.3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与社会经济效率
12.3.4 信息产业资源配置与信息产业经济效率
12.4 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产权
12.4.1 外部效应和“黄金法则”
12.4.2 公共物品和“搭便车”
12.4.3 产权对外部效应的作用
12.4.4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12.4.5 产权制度的效率与资源配置的效率
12.4.6 信息产权的效率
12.5 信息资源共享
12.5.1 信息资源共享的沿革与发展
12.5.2 中国文献信息资源布局与共享模式
12.5.3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12.5.4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
12.5.5 信息资源共享与效率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3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
13.1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需求
13.1.1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1.2 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1.3 信息技术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1.4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1.5 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需求
13.2 信息政策
13.2.1 信息政策的含义
13.2.2 国家信息政策的体系构建
13.3 信息法规
13.3.1 信息法规的含义
13.3.2 国家信息法规的体系构建
13.4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保障
13.5 国内信息政策法规实践
13.5.1 “十一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13.5.2 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第14章 信息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14.1 信息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内容
14.1.1 绩效评价的实质和意义
14.1.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4.2 信息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14.2.1 平衡计分卡
14.2.2 直接比较评价法
14.2.3 差额比较法
14.2.4 分离贡献评价法
14.2.5 影子收益评价法
14.2.6 投资评价法
14.3 信息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流程和实施
14.3.1 绩效评价的流程
14.3.2 绩效评价的实施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信息资源
1.1 信息资源的概念
信息,作为事物存在和运动方式以及关于这些状态和方式的广义知识,当他在其他信息活动要素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流通、加工、存储和转换过程作用于用户,从而为人类创造出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时,就成为人类和人类社会所必需的资源,即信息资源。从广义上理解,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信息成为重要资源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全面信息化。
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信息可以说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和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不仅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而且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研究中也被广泛采用。然而,对什么是信息迄今尚未有公认的定义。
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方,“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因为通信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传输信息,通信科技工作者为了解决通信中的种种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信息的本质及其度量的方法。这一领域的奠基之作当推哈特莱1928年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他认为,发信者所发出的信息,就是他在通信符号表中选择符号的具体方式。20年后(即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他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了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申农在定量测度信息时,把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的减少,亦即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基于这一思想,布里渊直接指出,信息就是负熵。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他在《控制论与社会》(1950年)一书中写道:“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我们适应外界环境的偶然性的过程,也是我们在这个环境中有效地生活的过程。”维纳显然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他指出,“正如熵是无组织(无序)程度的度量一样,消息集合所包含的信息就是组织(有序)程度的度量。事实上,完全可以将消息所包含的信息解释为负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