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逆向物流制度与模式

分類: 图书,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作者: 魏洁著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2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520766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的研究属于前沿领域,无论EPR(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还是逆向物流,相关的讨论和实践都方兴未艾。由于当前整个人类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压力。这项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全书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EPR制度的内容、特征、本质及其实施现状:◎逆向物流的概念、意义、理论基础及其效应:◎EPR制度下的企业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选择;◎专用回收体系下参与主体不同时的回收模式;◎共用回收体系下的企业逆向物流回收合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一种新的环境政策——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对其具体内容、特征和实施现状作了全面说明,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企业的逆向物流。针对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书着重从企业的角度研究EPR制度下企业逆向物流的实施。通过构建具体的决策模型,作者说明了如何在EPR制度下对企业逆向物流的回收体系作出选择,并对不同回收体系下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在环境与资源问题日趋紧迫的今天,本书提供了一种很有前瞻性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可为进一步的理论研讨提供契机,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研究、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物流从业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所有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循环经济理论的兴起
1.1.2 逆向物流战略的实施
1.1.3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提出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EPR制度研究综述
1.2.2 回收逆向物流研究综述
1.2.3 第三方逆向物流及合作研究综述
1.2.4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本书的结构
1.3.1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研究的内容
1.3.2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EPR制度概述
2.1 EPR制度的源起及定义
2.1.1 EPR制度的源起
2.1.2 EPR制度的定义
2.2 EPR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功能
2.2.1 EPR制度的理论基础
2.2.2 EPR制度的功能
2.3 EPR制度的责任内容
2.3.1 有EPR制度与无EPR制度时生产者责任的不同
2.3.2 对EPR制度基本要素的理解
2.4 EPR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2.4.1 EPR制度的本质
2.4.2 EPR制度的特征
2.5 EPR制度的实施
2.5.1 EPR制度的实施对象
2.5.2 EPR制度的执行方式
2.5.3 EPR制度的实施步骤
第3章 EPR制度实施现状
3.1 国外EPR制度实施现状
3.1.1 EPR制度国外立法的一般状况
3.1.2 国外EPR制度的主要特点
3.1.3 国外推行EPR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4 国外EPR制度的几个具体范例
3.2 我国关于EPR制度立法的现状与问题
3.2.1 我国EPR制度实施现状
3.2.2 完善我国EPR制度的意义
3.3 我国EPR制度的建立
3.3.1 在我国立法中构建EPR制度的指导原则
3.3.2 我国建立EPR制度的建议
第4章 逆向物流概述
4.1 逆向物流的不同解释视角与概念界定
4.1.1 要素构成说
4.1.2 系统过程说
4.1.3 逆向物流的定义
4.2 几个与逆向物流相关的概念
4.3 逆向物流的产生原因
4.4 逆向物流的分类
4.4.1 按逆向物流形成原因分类
4.4.2 按回流物品特征分类
4.5 逆向物流的特征
4.6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绿色物流的关系
4.6.1 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关系
4.6.2 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的关系
4.7 逆向物流的作用与意义
第5章 逆向物流的理论基础与效应分析
5.1 逆向物流的理论基础
5.1.1 循环经济理论
5.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5.1.3 生态经济学理论
5.1.4 生态伦理学理论
……
第6章 EPR制度下企业逆向物流回放体系的选择
第7章 专用回收体系下企业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
第8章 PRO组织参与的逆向物流回收合作
第9章 第三方回收逆向物流合作
书摘插图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循环经济理论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的思想也随之诞生。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系统内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按“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从而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效果。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能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问的尖锐冲突。发达国家正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我国也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说明,缓解我国资源全面紧张的状况刻不容缓,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人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