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华金匮要略讲课实录*中医名师讲课实录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经典古籍,
作者: 王雪华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36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3146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同时,它也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所说专书,就意味着它是专讲杂病治疗学的。作者认为,它既是杂病治疗学,也是张仲景杂病的辨证治疗学。这本书是张仲景在东汉末年完成并问世,具有首创性,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称其为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医药后学者、从业者、研究者的必读之书。为什么呢?原因有四,即权威性、指导性、科学性、探索性。
第一,权威性。《金匮》不管是对外感热病,还是对内伤杂病,都是中医药学的理论源头。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临床应用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变化无穷,常读常新啊!所以,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权威性,也是被世人所公认的。
第二,指导性。就是对中医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均具有广泛而较高的指导意义。体现在《金匮要略》里的五个基本论点。这五个基本论点,我就点题:①天人合一的整体恒动观念;②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为指导;③辨证论治;④治病求本;⑤形神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集中反映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第三,科学性。就是张仲景创制了大量有效的经方,这些经方对热病、杂病的疗效,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已经历1800多年了,不仅是时间的考验,更是临床实践的考验,证明其自身的实用价值,并决定了中医的灵魂在临床。所以说,经方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第四,作者补充说它的探索性。汉代张仲景的著作,它既是古代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尤其对一些疑难杂证(症),经方的临床应用,常有意想不到的惊奇疗效。在理论认识上,往往又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值得努力探索。后世医家一致推崇它,赞誉它,称它是“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这个问题将放在后面本书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中予以说明。
作者简介
王雪华,女,1943年生,哈尔滨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61年号人黑龙江中医学院(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六年制。1972年6月起在校任教,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在中医内科、妇科临床及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药学》的教学研究中造诣颇深,学验俱丰。曾应邀赴韩国、美国及澳门、台湾等地讲学,其学术影响和声誉遍及海内外。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张仲景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和“经方的临床应用与开发实验研究”,此研究有利于深入挖掘仲景学说的理论内涵,有利于深刻阐发张仲景对内伤杂病的证治规律。临床:担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业绩已载入《当代名老中医图录》;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学:国家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示范课程《金匮要略精讲》主讲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人;曾荣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称号及教学优质奖、教学方法大奖赛一等奖。科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特约编委,黑龙江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中药辨治坏死性淋巴结炎的验案一则”已于2008年12月10日网上发表,2009年2月SCI收录,出版社为KARGER,DOI号10.1159/000180018);主审、主编、副主编大型辞书、专著、教材、教参等计20余部;主持并参与省级重大科研课题8项,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目录
绪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蚍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附篇
后记
书摘插图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茅一
第一篇的篇名叫“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和各论篇名中的“病脉证治”是有区别的。因为它有概论的性质,对全书有纲领性的意义,重点是杂病的诊断、治则与肝虚治法,不谈具体证治。
一、篇名意义
为什么以“脏腑经络”命名呢?脏腑经络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生理上说,脏腑经络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从病理上讲,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
1.篇名为“脏腑经络”,是要表明篇名的含义
(1)以此学说作为理论指导、理论基础。
(2)张仲景认为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是临床的诊断依据。因为证候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是整体功能的失调。
(3)张仲景首创脏腑经络辨证的方法,临床应用较为全面,有利于辨明杂病的病性、病位。
2.杂病的病因病机复杂
(1)内伤杂病,病自内生,常见脏腑病变。需要脏腑辨证方法,来具体落实病变是在哪一脏、哪一腑。
(2)时病转归及兼感外邪,可以兼见经络病变。需要脏腑经络辨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