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循环经济规划之道——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效率方法及应用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邱寿丰著
出 版 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5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608400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趋势,在我国也得到了大力提倡。我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进行或拟进行循环经济规划。为了使我国循环经济规划研究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本书尝试引入生态效率理论,并借鉴其他研究领域的一些方法,构建出一套基于生态效率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的系统性方法,并以上海为例进行实际应用验证。这不仅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完善,也给政府制定循环经济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学生教学之用,也可供在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经济与环境,规划、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研究与管理者参考。
作者简介
邱寿丰,1972年11月生于福建省永泰县。200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闽江学院公共经济学与金融学系讲师。主要从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营销研究。2002年以来,已主持或参与循环经济相关科研课题16项。参与编写的著作有《中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上海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5》;译作有《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生命周期的视角》。在《城市规划》、《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循环经济相关论文。
目录
丛书序
序
前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2 循环经济规划研究方法
2.1 物质流分析
2.2 生态足迹
2.3 生态效率
2.4 3种方法评价
3 度量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指标
3.1 循环率并非循环经济的科学测度
3.2 生态效率指标是循环经济的合适测度
3.3 国内外宏观层次生态效率指标
3.4 度量我国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指标
4 以物质流分析为起点的问题分析方法
4.1 物质流核算
4.2 地区物质流核算
4.3 生态效率、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关系
5 以情景分析为工具的目标分析方法
5.1 情景分析法
5.2 循环经济规划目标情景分析法
5.3 我国部分循环经济目标情景分析
6 以完全分解模型为判据的领域分析方法
6.1 选择循环经济建设优先领域的基本原则
6.2 完全分解模型
6.3 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分析
7 以政策矩阵为对照的政策分析方法
7.1 循环经济政策矩阵构成
7.2 循环经济政策矩阵中不同政策的特征
7.3 有效循环经济政策的设计
7.4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矩阵分析
8 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8.1 上海的物质流核算
8.2 资源投入分析
8.3 污染排放分析
8.4 小结
9 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分析
9.1 上海的经济发展目标
9.2 上海的资源投入目标分析
9.3 上海的污染排放目标分析
9.4 小结
10 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域分析——以能源消费为例
10.1 上海能源消费概况
10.2 上海产业能源强度变化分解
10.3 上海产业能源消费变化分解
11 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分析
11.1 上海循环经济政策现状矩阵
11.2 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现状分析
11.3 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
12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①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从末端治理开始逐步发展到清洁生产,在逐步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以提高生态效率和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3R原则)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理念和实践(任勇,2004)。北欧、北美的一些发达国家较早地开展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杜邦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创造的“3R制造法”和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但从国家层面看,则应首推德国和日本的循环经济实践(解振华,2005)。
德国是第一个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在废弃物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在工业和部分生活型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后,由消费带来的日益增加的垃圾(包括工业和消费领域的废弃物)成为德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