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不生病的饮食智慧

分類: 图书,保健/心理健康,饮食营养 食疗,
作者: 霍军生主编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2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2900495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了解身体需要,摄取均衡营养
清代医学家黄绣宫说:“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人体有五脏六腑,食物有四气五味,提高生命质量的第一步,是要善于根据身体的需要,科学摄取食物中的营养。
顺应四时变化,科学调节饮食
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四季交替的规律也是人体的代谢规律。春季饮食要由温补、辛甘逐渐过渡到清淡养阴之品;夏季人体易因新陈代谢旺盛而伤津耗气,饮食也要以清淡生津食物为主;秋季风高气燥,饮食上也要相应地以滋阴润燥为主,冬季是滋补的最佳季节,这一季节的饮食既要敛阳又要护阴。
对症食疗,祛病强身
生病是身体传达的一种信号,需要用积极的饮食调养予以回应。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就是用日常食物作为治疗疾病的武器,西医也认为食物与营养是健康的基石,可见食物对于祛病强身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霍军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副主任,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学会副理事长。 多年从事人群和食物营养工作。主要科研领域为营养食品、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相关的工艺技术、功能学及成分检验、标准制修订以及国家营养干预项目的组织与推动。已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7部。
目录
Part 1 解读中华食疗智慧
中华饮食精髓新解
五类膳食,保证营养平衡
三餐吃好,无病到老
食物四性与饮食宜忌
饮食五味决定五脏安康
十大平衡保证饮食健康
健康饮食的“金科玉律”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健脑益智,延缓衰老
食不可无绿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女子不可百日无(红)糖
蜂蜜代糖,有益健康
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
“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
饮食疗养治百病——8大常用病患饮食法
流质饮食法
半流质饮食法
软食法
高蛋白饮食法
低蛋白饮食法
高热量饮食法
少油饮食法
低胆固醇饮食法
正确烹调保疗效家常药膳9大制作方法
Part 2 合理膳食及时预防远离四季常见病
春季养生专家谈
明媚春季中的健康隐患
春季饮食解析
春季易缺乏的6种营养素从哪里补
夏季养生专家谈
炎炎夏日健康危机多
夏季饮食解析
秋季养生专家谈
多事之秋的健康隐患
秋季饮食解析
冬季养生专家谈
严寒冬季需小心哪些病患
冬季饮食解析
起居运动应季安排有讲究
四时之气与五脏养生
专家教你防治四季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冬、春易流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冬、春易流行
……
Part 3对症食物祛病强身保健身
书摘插图
Part 1 解读中华食疗智慧
中华饮食精髓新解
五类膳食,保证营养平衡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根据中医文献中这段对平衡膳食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每天要吃的食物分成以下五大类,只要每天按类别适量选择食用,就能基本保证营养的平衡。
◆【谷类粮食为主食】粮食是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好坚持粗细搭配。普通人每天的粮食摄入量应根据运动量大小来确定,一般以每天5130克谷类为宜,其余的热能由肉、蛋、鱼、脂肪等副食供应。总的来说,粮食摄人量应占热能供给的60%~70%,约占膳食总量的32%。
◆【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包括肉、禽、蛋、鱼等。成人每日应摄人70~100克的蛋白质食物,占总热能的10%~15%,其中鱼、虾共50克,蛋25~50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