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学思想研究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文化人类学,
作者: 郑苏淮著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301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7523192包装: 平装作者简介
郑苏淮,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
目录
序
绪论人学与宋代人学研究
第一节人学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
一、人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二、人学研究要不断拓展
三、入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理学与宋代人学思想
一、宋代人学思想成立的依据
二、理学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三、理学思想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四、理学对宋代入学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宋代之前的人学思想积淀
一、中国人学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二、中国人学思想的拓展与流变
第一章李觏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本乎天谓之命,在乎人谓之性”
第二节 “性之品三,而人之类五也”
第三节 “焉有仁义而不利者乎”
第二章邵雍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性非体不成,体非性不生”
第二节 “人之类,备乎万物之性”
第三节 “邪正之由,系乎上之所好”
第四节 “乐时与万物之自得”
第三章周敦颐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人为万物之灵”
第二节 “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
第三节 “以先觉觉后觉”
第四节 “无欲而主静”
第四章司马光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天之分”与“人之分”
第二节 “学者,所以求治心”
第三节评告子与孟子的“性”论
第五章张载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以气为本的人学形上学
第二节 “天与人有交胜之理”
第三节 “得天地之最灵为人”
第四节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第五节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第六章王安石的人学思想
第七章二程的人学思想
第八章苏轼的人学思想
第九章朱熹的人学思想
第十章陆九渊的人学思想
第十一章陈亮、叶适的人学思想
第十二章宋代人学思想的特征及反思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李觏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本乎天谓之命,在乎人谓之性”
李觏不是理学家,但是李觏人学思想中功利性的基础还是人性论。李觏从人的本源人手来讨论人性,他在《庆历民言广意》中对此进行了讨论:
人感阴阳气以生。阳主动,阴主静。动则为谋、为虑、为决断、为事业。静则为懈惰、为因仍、为逸乐。动胜静则昭,静胜动则聋,理必然也。
在李觏看来,气是人和万物产生的根源。由于阴阳二气的上升与下降,相感与相合,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从而各得其宜,于是就产生了人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由此可见人性可以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因为决定人性基本内涵的是阴阳二气。人是“感”阴阳二气而诞生的,必不可少地受到阴阳二气的制约。因为阴阳二气分别主动与主静,因此,一个人到底是偏于动还是偏于静,是先天规定的,并不是人的后天努力的结果。对此,李觏还进一步分析了“动胜静则昭,静胜动则聋”的性格特点和擅长的事业。李觏说:
升高居广,出外行远,明视达听,博览详问,亲贤临众,讲礼播乐,如是者,宜于阳,阳得其宜则胜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