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经典古籍,
作者: 王庆其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56印刷时间: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171182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研究生教材)之一。本书围绕《内经》原著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联系当今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专题研究形式深入阐发。全书分为“学术原理”、“理论发微”、“临床应用”、“多学科研究”四个部分。“学术原理”,主要探索《内经》学术体系形成的文化、历史、哲学背景。“理论发微”,着重对《内经》理论体系的精髓,探讨其科学意义及学术价值。“临床应用”,对《内经》所确定的医学原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专题阐述;总结《内经》的临床医学成就及其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学术价值,作为学经典做临床的范例。“多学科研究”,将《内经》与其他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内容择要作专题阐述,以拓展学术领域,启迪思路,开拓视野。
目录
第一章 《内经》哲学思想与方法论
第一节 《内经》的天人观;
一、秦汉时期的天人观
二、《内经》人与天地相应观
三、《内经》天人观的涵义
四、《内经》天人观的启示与评价
第二节 《内经》论气
一、《内经》气理论溯源
二、《内经》气的概念
三、“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四、气是生命之本
五、百病生于气
六、治病在于调气
第三节 《内经》论阴阳
一、阴阳学说溯源
二、阴阳概念的内涵
三、阴阳属性的特征
四、阴阳理论的临床应用
五、阴阳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 《内经》论五行
一、五行学说溯源
二、五行学说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五行系统模型的特点
四、五行学说的评价
第五节 《内经》的方法论
一、《内经》方法论的层次与分类
二、《内经》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三、《内经》方法论的特点
四、《内经》方法论的启示和评价
第二章 《内经》理论发微
第一节 《内经》藏象理论发微
一、《内经》的生命观
二、脏腑的性质与功能特点
三、五脏之本
四、五脏气化
五、五神藏
六、气血
七、五脏系统理论
八、藏象理论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内经》经络理论发微
一、十二经病候对辨证论治的启示
二、《内经》络脉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三、《内经》刺法理论
四、经络实质研究
第三节 《内经》病因病机理论发微
一、《内经》病因理论发微
二、《内经》病机理论发微
三、病机十九条的临床启示
四、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内经》诊法理论发微
一、诊法原理
二、《内经》望诊撷要
三、《内经》切诊撷要
第五节 《内经》治疗理论发微
一、论治思想
二、治疗原则
三、治疗大法
四、治疗手段
第六节 《内经》养生理论发微
一、养生理论的渊源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三、《内经》养生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内经》养生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七节 《内经》体质理论发微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形成的因素
三、体质的分类
四、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
五、体质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第八节 《内经》运气理论发微
一、运气的概念
二、运气理论形成的基础
三、运气理论的启示
四、运气理论现代运用概况
五、运气理论的评价
六、运气理论研究展望
第三章 《内经》临床应用
第四章 《内经》多学科研究
书摘插图
第一章《内经》哲学思想与方法论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中医学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兵家、法家、名家等都对中国古代医学,特别是中医学最早的经典文献《内经》的学术思想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正如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所说:“《内经》中某些有价值的思想,和当时的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常是血肉相连的。科学不断丰富和巩固了唯物主义哲学,而唯物主义哲学也经常对科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因此,了解《内经》的哲学思想与方法论及其思想渊源,有助于探寻《内经》学术理论的真谛。
第一节《内经》的天人观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汉书司马迁传》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北宋哲学家邵雍强调:“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中国化了的佛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医家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内经》的天人观集中体现在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