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著)

分類: 图书,艺术,影视,影视艺术理论,
品牌: 安德列·塔可夫斯基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86 页
·ISBN:7020039855
·条形码:9787020039852
·包装版本:2003年8月第1次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雕刻时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九三二年生于俄罗斯札弗洛塞镇,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学于苏联电影学院,一九六一年毕业。他的电影曾经赢得多项国际性大奖;第一部长故事片《伊万的童年》于一九六二年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第二部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于一九六九年的嘎纳影展赢得大将,接下来的作品,《索拉里斯》(1972)、《镜子》(1974)、《潜行者》(1979)均受到西方国家热烈推崇。他的作品以擅长运用惊人的象征意象驰名于世。一九八三年在意大利拍摄《乡愁》时,塔可夫斯基决定终生不再重返苏联。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一九八六年夏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许多影评人曾试着诠释其浓烈的个人化视野,却始终难以企及。终于,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这些文章系长期陆续写成,惟《牺牲》一章口述于其生命最后几周。在这本艺术证言里,我们看到这位大师在“一团时间”里雕塑生命,仿佛时间奔驰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
作者简介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九三二年生于俄罗斯札弗洛塞镇,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学于苏联电影学院,一九六一年毕业。他的电影曾经赢得多项国际性大奖;第一部长故事片《伊万的童年》于一九六二年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一九八六年夏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媒体推荐书评
“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梦境。”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这位伯格曼眼中“当代最重要的导演”,终其一生完成了两部短片和七部长片,部部堪称经典。自一九六二年《伊万的童年》荣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以来,塔可夫斯基电影中如梦似幻的诗意特质,以及全然原创又缱绻萦回的影像,即令人屏息专注;可谓继承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辉煌传统。
编辑推荐在民间,这是被私下里认为电影图书中最为知名的一本,又因与其同名的“雕刻时光”咖啡馆而更加闻名。塔可夫斯基电影中如梦似幻的诗意特质,以及全然原创又缱绻萦回的影像,即令人屏息专注;可谓继承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辉煌传统。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
在民间,这是被私下里认为台湾远流"电影眼丛书"中最为知名的一本,又因与其同名的“雕刻时光”咖啡馆而更加闻名。
"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梦境。"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这位伯格曼眼中"当代最重要的导演",终其一生完成了两部短片和七部长片,部部堪称经典。自一九六二年《伊万的童年》荣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以来,塔可夫斯基电影中如梦似幻的诗意特质,以及全然原创又缱绻萦回的影像,即令人屏息专注;可谓继承了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辉煌传统。
许多影评人曾试着诠释其浓烈的个人化视野,却始终难以企及。终于,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在这本艺术证言里,我们看到这位大师在"一团时间"里雕塑生命,仿佛时间奔驰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
"倘若我们能将《雕刻时光》浓缩成一则单一的讯息,那么,它必然是,对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形式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 -《洛杉矶时报书评》
目录
前言
1、缘起
2、艺术-理想的思慕
3、烙印时光
4、电影的宿命角色
5、电影影像
……[看更多目录]
文摘精彩插图(一)

精彩插图(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