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名著名译插图本)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世界名著,欧洲,其他国家,
品牌: 陀思妥耶夫斯基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020043798
·条形码:9787020043798
·包装版本:2005-05-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名著名译插图本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卡拉马佐夫兄弟》内容简介——费多尔·卡拉马佐夫是俄国外省县城里的一个暴发户。他积聚了十万多卢布的家当。但没有宗教信仰(在作者看来亦没有精神生活),一味追求感官享乐,为人卑琐,贪财好色,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米卡是个军官,和他同时迷恋上了一个名叫格鲁申卡的外来女人。同时,他家还养着一个厨子叫做斯麦尔佳科夫。由于争风吃醋,米卡扬言要杀死父亲,但是却没有去杀,真正杀死他的是厨子。厨子是费多尔和一个白痴女人的私生子。 厨子斯麦尔佳科夫之所以要杀死他,原因是受了费多尔的第二个儿子伊凡的影响。伊凡虽然在行为上很高贵,但在思想上却和费多尔一样没有任何信仰,因而也就没有道德观念。他主张“什么事都可以做”,因此促使斯麦尔佳科夫杀死了费多尔,并拿走了三千卢布。案发之后,却阴差阳错地弄到了大儿子米卡头上,在审判过程中,虽然斯麦尔佳科夫向伊凡承认自己杀害了费多尔,但他马上自杀了。 没有了证人,又由于米卡前后两个情人的争风吃醋,搅乱了口供,法庭最判决米卡二十年苦役,米卡后来也意识到自己应该主动经受苦难的磨练,宽恕一切人,为人类赎罪。小说中的理想人物是费多尔的儿子阿辽沙,他扳依宗教,献身于上帝和人类的爱。便即使他也主张并参与策划米卡越狱潜逃,至于越狱是否能成功,小说则留给读者去想象。
作者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的,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46年,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穷人》。小说一出版,即轰动文坛,受到读者的普遍赞扬。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之为“社会小说的第一次尝试”。之后,他又先后写出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几个中篇小说,以及其代表作《罪与罚》。
媒体推荐书评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年)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他就在构思这部小说了,经过近三十年的酝酿,一八七八年才动笔写作,边写作边发表,历时二年,于一八八○年,在《俄国导报》上连载。
编辑推荐诞生19世纪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却充斥着现代元素。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各色写作技巧,很多文学评论家也因此称这部小说在结构上有些散乱。那个全知全觉的讲述者便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虽然小说中的思想与感受大多与作者有利害关系,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无所不用其极的这种写作怪癖却让他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小说中的人物。在陀氏的文本中,讲述者与小说人物的语言严丝合缝,因此小说中也自然不存在话语的权威( 见巴赫汀的《托斯妥耶夫斯基文学艺术的问题: 复调与不确定性 》中有更多关于陀氏与其人物的关系的研究)。这种写作技巧提升了“真理”的主题,也让叙述变得更加主观。
语言风格也是陀氏这部小说中的一大特色。每个人都德行一致,有着自己的语言风格。例如律师菲久科维奇 习惯将“偷”说成“抢”,更有一次断言老卡拉马佐夫被谋杀案中的五个嫌疑人是“完全不负责任的人”,读者因此便可感觉到这个律师总是想显得自己很有学问却反而总是措辞不当。文中还有几处脱离故事情节之处,都是为了让读者注意并了解那些在故事一开始并不那么重要的人。例如第六卷《俄罗斯修士 》中,全篇几乎都被用来介绍佐西马神父,其中还包含了一段佐西马神父的自白,而这个多年前遇到的人物似乎并没有主线的故事中起到什么作用。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部
第一卷 一个破碎的家庭的故事
一 费奥多尔·帕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
二 甩手不管长了
三 续弦和续经弦后生的孩子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