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
品牌: 傅国涌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331 页
·ISBN:7535429629
·条形码:9787535429629
·包装版本:2005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选取不同年龄、不同倾向并作出了不同选择而各有其重要影响的十四位著名知识分子,包括学者梁漱溟、胡适、宋云彬、夏承焘、浦江清,金融家陈光甫,科学家竺可桢,作家沈从文、胡风、包天笑,出版家张元济,报人徐铸成和诗人革命家柳亚子,作家兼文化工作领导人夏衍,通过他们在1949年的日记、书信、回忆等最能袒露心迹、折射历史的文字与口头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五十五年前那个大变动时代的脉搏,使许多生动的细节、曲折的过程和未曾披露的真相一一呈现在今天读者面前。十四位人物之后还有两篇专文,同样通过私人记录,分别再现了1949年一批知识分子名人应召北上和参加开国大典的情景。
经过作者辛勤搜罗、精心耙梳出来的这些带有非凡生命个体的体温的历史,让我们看到风卷残云的大潮和来之不易的胜利所带来的万千气象与人心所向,看到面临大变革大动荡所引发的欢乐与哀愁、憧憬与彷徨以及艰难的选择与深邃思虑……
作者简介傅国涌,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毕业于温州教育学院,曾在中学任教。1999年开始写作,以历史随笔为主,在《书屋》《随笔》《读书》等10余家报刊发表100多万字。文章曾多次被转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2002中国年度最佳随笔》《2003中国年度最佳随笔》、《2002年中国随笔年选》、《2003年中国随笔年选》、《2002年杂文精选》、《2003年杂文精选》等。著有《金庸传》、《走近叶公超》、《笔底波澜——百年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等。
编辑推荐1949年是中国历史发生大转折的一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揭开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本书选取当时不同年龄、不同倾向并做出不同选择而各有其重要影响力的14位著名知识分子,通过他们这一年的日记、书信和回忆等,真实记录了55年前那个大变动时代的脉搏。《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是一部可读可信、可圈可点的鲜活之书,也是新世纪学人深入时间隧道,透视历史本来面貌的一次之旅。
目录
前言
张元济:“及身已见太平来”
变革时代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影响近代史的出版家:张元济
当前困难正多,此时且慢庆祝
……[看更多目录]
文摘变革时代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
194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它注定要承载历史变革中的兴衰荣辱,在胡风笔下,饱满的激情洋溢在《时间开始了》的组诗中,对于新政权的领袖,他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毛泽东/一个新生的赤子/一个初恋的少女/一个呼觅的难主/一个开荒的始祖……对于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盛大场面,他兴奋地描述道:海!/欢呼的海!/歌唱的海!/舞蹈的海!/闪耀的海!/从一切方向流来的海!/向一切方向流去的海!/劳动着,战斗着,创造着/从过去流来的海/劳动着,战斗着,创造着/向未来流去的海!而在杨刚、子冈、浦熙修、李普等人笔下,大时
代的宏大气势澎湃而来,胜利的喜悦、欢腾的情绪飞扬着,仿佛一曲慷慨激昂的交响乐,震撼着每一个听众的心灵。
在这些历史的背后,每个人却生存在自己的际遇里,它游离于我们今天熟悉的视线之外,却真实无疑地发生着。《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就是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人写真,它栩栩如生地将张元济、柳亚子、胡适、梁漱溟、胡风、沈从文等人定格,交叉显示出知识分子群体中不同个人的复杂心态,为读者展示出一幅立体的图景。张元济,一个见过光绪、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五位第一号人物”的政协委员,在83岁高龄时从上海赴京出席政协会议,与毛泽东、周恩来见面,往来时耿耿以国力民生为念,以自挽联“及身已见太平来”吐露自己的心态。身在台湾的包天笑先生这一年记下的日记则是台湾物价猛涨、通货膨胀的全过程,在冷冰冰的数字后面,是民众生活的苦难,他用“其实中国人天天过愚人节”这样的话感叹国民党统治的时代。
发生在特殊时期的悲喜剧在这一年交相上演,令人目不暇接。在旧政权灭亡、新政权诞生的更替之际,知识分子的心态更为复杂。大部分知识分子跃跃欲试,希望能在新的政权下取得一定的政治地位,以施展平生所学,柳亚子踌躇满志、情绪亢奋,而“不失书生本色”的宋云彬也为政协代表的名额忐忑不安,“深恐有人先得我鹿”。至于作家沈从文却由于自觉先前开罪过左翼文化旗手郭沫若,在1949年到来时而惴惴不安。此前,他从郭沫若1948年一篇火药味十足的《斥反动文艺》中预感到了某种气息。三四月份,沈从文“用剃刀把自己的颈子划破,两腕脉管也割伤,又喝了一些煤油,”其精神已近崩溃。而后,他被停止北大教职,到历史博物馆工作,“指点解说,抄写说明”。在这些生动的细节下,知识分子们在变化面前呈现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他们既不甘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