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外国小说,欧洲,其他国家,
品牌: 米兰·昆德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2741036
·条形码:9787532741038
·包装版本:2006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中继续的拯救事业,如今在《帷幕》中达到顶峰。《帷幕》所勾勒的,是昆德拉的写作计划:写一种小说艺术理论,同时也是写一种生活理论。《帷幕》原作以法文写成,在法国一出版,所有全国性的报纸、杂志,比如世界报、解放报、费加罗报、快报、新观察家周刊、观点周刊均以专文评论,并被读者最为广泛的权威文学杂志《读书》评为当年最有价值的十本书之一,本次中译本由昆德拉指定译者、也是他惟一的中国学生、北京大学法语系董强教授翻译,是为期待已久的中国读者献上的一份金秋厚礼。作为昆德拉文学思辨三部曲的终结篇,《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的延续,随笔《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两者中的思考,并以更自由的笔触探索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混的小说艺术世界。塞万提斯派堂吉诃德游走世界,从此撕开由传奇、预先阐释织成的掩盖现实本质的“帷幕”……昆德拉总结性地融合自己的生活见闻,提及塞万提斯、拉伯雷、斯特恩、福楼拜、穆齐尔、乔伊斯、卡夫卡等等他钟爱的小说家,穿插多个文本如《情感教育》、《九三年》、《白痴》、《我弥留之际》,分“对延续性的意识”、“世界文学”、“进入事物的灵魂”、“小说家是什么”、“美学与存在”、“撕裂的帷幕”、“小说,记忆,遗忘”七部分,加以众多小标题,展开对时间、媚俗、喜剧性、遗忘等多个概念的剖析,宣布“一旦用于艺术,历史的概念就跟进步没有任何关系;它并不意味着一种完善,一种改进,一种提高;它像是一次探索未知的土地、并将它们标识在地图上的旅行”,“小说家并非历史学家的仆人”,“小说家不是只想着取悦读者的人”,力证在小说中引入“生活非诗性”之必要。
作者简介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后作为诗人登上文坛,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1984)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
译者:董强,法国文学博士,旅居法国十二年,法国作家协会外籍会员。作品有诗集《远方的手》(中法双语)、《松绑的手》(法语)、童话《万夜之梦》(法语、合著)等。2001年起受聘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法语系,为研究生讲授法国文学专题。董强先生为米兰昆德拉所收唯一一位中国弟子。
媒体推荐书评
米兰·昆德拉最新作品,《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中继续的拯救事业,如今在《帷幕》中达到顶峰。在《帷幕》中,昆德拉是作为文学家,把他音乐家的灵魂,深藏到渊博的知识里。他努力在小说中发现的,是“人性”的神秘。
作为昆德拉文学思辨三部曲的终结篇,《被背叛的遗嘱》和《小说的艺术》延续,随笔《帷幕》概述昆德拉在前两者中的思考,并以更自由的笔触探索与历史和生活现实交混的小说艺术世界。在昆德拉看来,小说不仅仅取悦读者的人,他更像是远方亲切的父亲,早就不“把人们的严肃当一回事”,跟读者讲着生活的秘密。
——中华读书报
编辑推荐《帷幕》文坛巨匠昆德拉三年以来最新力作
昆德拉文学思辨三部曲终结篇
系统阐释小说艺术理论的典范
在《帷幕》中,昆德拉是作为文学家,把他音乐家的灵魂,深藏到渊博的知识里。他努力在小说中发现的,是“人性”的神秘。在昆德拉看来,小说家不仅仅是取悦读者的人,他更像是远方亲切的父亲,不是太严肃,早就不“把人们的严肃当一回事”,跟读者讲着生活的秘密。
昆德拉撕裂了遮盖着世界和文学的帷幕,他将我们带到友邦,带到拉伯雷、福楼拜、司汤达、塞万提斯、加西亚•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罗伯特•穆齐尔和荷马的土地上。
目录
第一部分 对延续性的意识
第二部分 世界文学
第三部分 进入事物的灵魂
第四部分 小说家是什么
第五部分 美学与存在
第六部分 撕裂的帷幕
……[看更多目录]
文摘精彩选读
对延续性的意识
听人讲过一件关于我音乐家父亲的趣事。有一次,父亲在某地跟朋友们在一起,突然从广播或留声机里传出了一曲交响乐的和弦。朋友们都是些音乐家或音乐爱好者,马上听出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他们问父亲:“这是什么音乐?”而他在想了许久之后才回答:“听起来像是贝多芬的。”大家都强忍住笑:父亲居然没有听出是《第九交响曲》!“能肯定吗?”父亲回答道:“能。是贝多芬最后一个时期的作品。”“你怎么知道是他最后一个时期的?”于是父亲就让他们注意听其中的一个和弦连接,早些时期的贝多芬根本不可能用到它。
这件趣事大概只是一个聪明人的杜撰,但它却很好地印证了什么叫历史延续性,这是属于我们的文明(或曾经是我们的文明)的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之一。在我们眼中,一切都是历史性的,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带有逻辑性的事件、态度与作品的延续。很小的时候,我就自然而然、毫不费力地记住了我钟爱的一些作品确切的时间先后。无法想象阿波利奈尔在写了《图画诗》之后才创作《醇酒集》,因为假如是那样的话,他就会是另外一个诗人,他的作品就会有别的意义!我既喜爱毕加索的每一幅画,又喜爱毕加索的作为一个长长历程的所有作品,而我对其各个阶段的延续了然于胸。一些著名的形而上学问题,如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等,在艺术中都有着具体、清晰的意义,根本就不是没有答案的。
媚俗与粗俗
我回想起我刚刚移民到法国的头几个星期。由于当时斯大林主义已经受到了一致的谴责,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俄国人占领我的祖国所意味着的悲剧,觉得我全身笼罩着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悲哀的光环。我记得曾跟一位支持过我并帮过我不少忙的巴黎知识分子面对面坐在一个酒吧里。那是我们首次在巴黎见面。在我们头顶的空气中,我看见飘荡着一些伟大的字眼:迫害、劳改营、自由、驱逐出祖国、勇气、抵抗、集权体制、警察恐怖。为了驱散这些堂而皇之的幽灵媚俗的一面,我开始向他解释:由于总是被人跟踪,由于在我们的寓所里有警察安装的窃听器,我们都学会了“捉弄”这一门美妙的艺术。我的一个好友跟我互换了寓所,也互换了名字;他是一个追女人的高手,毫不在意窃听器,在我的房间里将他的性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每个爱情故事中最难对付的一刻是分手,所以我的移民对他来说正好是个良机。有一天,那些姑娘、妇人们发现寓所已关,也没了我的名字,而我正从巴黎,用我的签名,给我从未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