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到存在者(彼岸人文译丛)
分類: 图书,哲学,哲学流派,存在主义,
品牌: 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12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4377501
·条形码:978753437750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彼岸人文译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从存在到存在者》为“彼岸人文译丛”中的一本,所进行的是一项准备性的研究。它纵览了一系列十分宽泛的研究主题,涉及善之难题、时间以及作为向善之运动的与他人之关系。从1947年至今,书中那些由中心主题ilya衍生而来的叙述,甚至完成这些叙述的结论,都一直在各自层面上保有其意义。然而,某些言说可能过早地阐发了ilya概念可能的拓展。
作者简介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1923年进入法国斯特拉堡大学哲学系,开始其哲学生涯。他是最早把德国现象学介绍到法国的哲学家。1928-1929年,他在德国弗莱堡在学师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研究现象学,深受两位大师思想的影响而又有所超越。他是继胡塞尔、海德格尔之后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其主要著作有:《从存在到存在者》、《和胡塞尔、海德格尔一起发现存在》、《整体与无限:论外在性》、《困难的自由:论犹太教文集》、《塔木德四讲》、《论布朗肖》、《来到思想中的上帝》、《上帝、死亡和时间》等。
媒体推荐存在到存在者:从本质上说,存在是奇特的,它撞击着我们,如黑夜一般,将我们紧紧地裹挟,令我们窒息,痛苦万分,却不给我们一个答案。它就是存在之恶。如果说,哲学就是存在之诘问,那它就已经意味着对存在的坦承。如果说,哲学不仅仅是这个诘问,那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超越这个诘问,而不是去回答它。超越存在之诘问,所得到的并非一个真理,而是善。
——埃马纽埃尔·列维纳斯
编辑推荐请允许我们指明那些经过拓展至今都还能引起我们重视的要素,《从存在到存在者》第一章中作者对其尝试着进行了现象学分析的懒惰、疲惫、努力。它们都被ilya形式的存在(etre)打上了冷漠、恐怖而又挥之不去的烙印。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ilya本身的描述,以及对其非人的中性(neutralite)的反复强调。克服这种中性的途径就是实显(hypostase),可以说它令比否定更强大的存在(etre)臣服于诸存在者(etres),令实存(existence)屈服于实存者(existant)。《从存在到存在者》中的绝大部分描述都在试图趋近这种实显,这种“置放”(position)。
目录
第一章 与存在(existence)的关系以及瞬间第一节 与存在(existence)的关系第二节 疲惫与瞬间第二章 世界第一节 意向第二节 光第三章 无世界的存在(existence)第一节 异域感第二节 无存在者(existant)的存在(existence)第四章 实显第一节 失眠第二节 置放第三节 通向时间结论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本三十年前的老书中的“ilya”①概念,在我们看来仿佛是抵抗的片段。哪怕是最绝对的、否定一切存在者(existant)的否定——哪怕它否定了产生否定思想的存在者(existant)本身——都不能关闭系词意义上的存在(etre)所永远开启的“舞台”:那是一种无名的,没有任何存在者(etant)宣布为之负责的、没有存在者或存在的东西的存在,是布朗肖(Blanchot)所形容的无休止的“嘈杂”(remue-m6nage),是如同无人称的“下雨了”(ilpleut)或“天黑了”(ilfaitnuit)一样无人称
文摘第一章 与存在(existence)的关系以及瞬间第一节 与存在(existence)的关系像“破碎的世界”或“颠倒的世界”这样的说法,即使再通俗平常,依然表达了一种真实的感觉。人世现实和理性秩序之间差距甚远;阴暗封闭的心灵之间如物质一般互不相通;各种逻辑层出不穷又相互抵触;你我之间无法相遇相知;智识因此竟不能履行它原先最本质的职责——这么多的事实,在世界的黄昏中,唤醒了关于世界末日的古老梦魇。如果排除所有的神话意味,“世界末日”这个词所表述的就是人类命运的一个时刻,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从中提炼其意义。这是一个大限的时刻,因而也蕴含了独特的教益。因为,在我们和世界之间永恒的互动关系被打断的那一刻,我们所面对的,既非一般人所错误认为的死亡,亦非所谓“纯粹自我”(moipur),而是无名的存在状态。存在(existence)并不是和世界的关系,它先于世界。正是在世界末日的情境下,我们与存在(etre)的那种原初关系才得以呈现。但是“关系”这个词用在这里并不恰当。它预设了一些术语或实体,它们既互相协作又彼此独立。和存在(etre)的关系与此之差别不能以道里计。称之为“关系”只是一种类比。因为,虽然世界的消失令我们对存在(etre)警醒起来,但存在却既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件物品,更不是全部人和物品的集合。它是我们存在的事实,“有”(ilya)的事实。存在的人或物不是根据一个在大幕开启、演出开场前就作好的决定去和它的存在(existence)发生关系的。它恰恰是通过已经存在(exister)着来担承这种存在(existence)的。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如果排除构成了生命行为的所有思想、情感和指向人和物的活动,在我们的存在(exister)中,依然进行着一个事件,它不同于对存在(existence)的参与,又为参与存在做着准备,这个事件就是出生。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瞬间都相互等价,可以相互替换,所以出生便存在(etre)于每时每刻。对存在(etre)的征服不停地一再重新开始,如同发生在笛卡儿式的时间中,发生在离散的瞬间中,而每一个瞬间都脱胎自虚无。我们并没有人为地、独断地将同义反复的两个词语相互代用,把存在(exister)的东西搁置一旁,以便然后去想象存在者攫取它的存在(existence)的那个动作。我们不会被这种重复的字面上的二元性所迷惑。诚然,存在(existence)和存在者(existant)之间的二元对立是一个悖论——因为存在的东西如果尚未存在,那它就什么也征服不了。但是,这种“二元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