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集(全8册)

分類: 图书,地图,中国地图,综合,
品牌: 谭其骧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页码:549 页
·出版日期:1996年
·ISBN:7503118407
·条形码:9787503118401
·包装版本:1982-10-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套装数量:8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历史地图集》(全8册)(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作者简介谭其骧谭其骧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善人。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1950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建立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后升级为研究所,历任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八届政协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研究和中国历史地图的绘编。
目录[显示]
谭其骧-个人简历
谭其骧-生平简介
谭其骧-求学时期
谭其骧-治学严谨
谭其骧-只求真理
谭其骧-主编图集
谭其骧-主要著作
[编辑本段]谭其骧-个人简历
1911年2月25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籍贯浙江嘉兴)。
1926年—1932年,进上海大学社会系;1927年,转入上海暨南开大学中文系;次年转入外文系,旋转历史系,1930年毕业;同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先生,193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32年—1935年,1932年春任北平图书馆员、辅仁大学兼任讲师,后又兼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讲师。1935年在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次年仍回北平,先后在燕京、清华大学任教。
1940年初至贵州浙江大学史地系任副教授、教授。
1950年后,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8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编辑本段]谭其骧-生平简介
谭其骧(1911-1992)字季龙、 笔名禾子,浙江嘉善人。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图书馆馆员,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浙江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称号。九三学社社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34年与顾颉刚等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早年研究地理沿革、疆域史地和民族问题,自成体系。1955年起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并致力于黄河水系的研究,对黄河史研究作出贡献。
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中国历史地图集》1986年获上海(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谭其骧先生主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称为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另一工程为二十四史的点校),从开始设计到完成历时30年之久,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编辑本段]谭其骧-求学时期
1926年,谭其骧只有16岁,就已在上海的上海大学和暨南大学读书。毕业后,他考进了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成为顾颉刚先生的研究生。顾先生的严谨治学和虚怀若谷的精神,给谭其骧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更重要的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就对历史地理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做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燕京大学历史系当研究生时,他选修了顾颉刚先生的“尚书研究”一课。顾先生讲的《尚书·尧典》篇时,认为其写作时代应在西汉武帝之后,一条重要的论据是,《尧典》里说虞舜时“肇+有=州”,而先秦著作称述上古州制,只有九分制,没有十二分制的。到汉武帝时置十三制史部,其中十二部都以某州为名,自此始有十二州,所以《尧典》的十二州应是袭自汉武帝时的制度。谭先生觉得顾先生在讲义里所列举的十三部,不是西汉的制度。为了获得确切的理论根据,他查阅了《汉书》、《后汉书》、《晋书》等有关篇章,并把自己的看法写信告诉顾先生。顾先生对谭其骧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表示赞赏。
[编辑本段]谭其骧-治学严谨
谭先生治学的严谨表现在早年对专业的选择上。为了究竟作怎样的选择,他曾寝食不安地反复思考好几天。他认为自己形象思维能力较差,而逻辑思维的能力却比较强,所以学历史特别侧重于搞考证就相当合适。于是,他从社会学系转到中文系,又转到外文系,最后才定下历史系。这并不是所谓的见异思迁,而是基于这样一个严肃的思考:我要从事的专业,必须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性格等相符,这样才能锲而不舍,终身以之。
搞历史地理,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这不仅需要熟读大量古代的有关典籍,还需要作大量的野外考察。几十年来,他把《汉书·地理志》几乎翻烂了,杨氏《水经注图》虽是新买的一本,也被翻得中缝破裂。他曾去天山南北、跋涉中原各省,考察长江水系和黄河古道。对于1500多个汉县,谭先生大部分都能记得它们属于哪个郡县和地理位置。他甚至从业余消遣——读笔记小说中,捕捉到许多有关信息。
谭先生从不拿学问做名利的敲门砖,更不去迎合时尚。他认为求真、求实是做学问的基本,一个人如果只知迎合“当前需要什么”,那就无法求到真学问,其专业也无以为继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因一时的厚今薄古而不敢讲古代史,也不因为评法批儒而违反历史真实地而大捧法家。谭先生激动地说:“我为求真,不在乎是否得罪权贵。”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劝任何想要真正取得一点成就的人,还是专心致力于你的专业,不要去写应时文章为好。”这就是谭先生对后学的殷切希望。
编辑推荐《中国历史地图集》(全8册)出版后在国内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疆域辽阔的统一政权,但由于封建正统观念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也由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大多未得到足够的记载和研究,以往的历史地图集只画中原王朝或汉族政权,抹煞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图集》以充分反映几十个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事实为目的,确定以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为历史上中国的基本范围,各历史时期所有在此范围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是汉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显示。一些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如突厥、吐蕃等也尽量选用它们的极盛疆域的年代。《图集》既反对只承认汉族政权、中原王朝为主的谬论,也否定了把少数民族政权、边疆地区政权都当作中原王朝附庸的错误观点,有利于正确了解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点。2.以前的历史地图集大多以文献资料为定点上图的依据,而历史记载极为浩繁,编者精力有限,错漏很多。在文献记载本身错误的情况下,地图上的差异更难避免。《图集》尽量吸收了80年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学、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用于核实校正文献记载。边区图的编绘还吸收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因而内容更加精确完整。对基本靠文献确定的点线,也组织认真研究,尽可能纠正前人的错误。3.我国以往的历史地图,一般都以一个朝代为一幅全图,内容非常简略,地名位置也不准确。杨守敬《历代舆地图》才采用了将全国分解为数十幅图的方法,但因所有图幅采用同一比例尺,而历史时期各地区开发程度和记载的详略极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区往往地名过密,几乎难以辨认,而边疆地区却显得空白过多。同时这种平均分割往往将同一政区分属不同图幅,查阅十分不便。《图集》在总结了杨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以各历史时期大行政区(或监察区、地理区)分幅,按内容密度确定不同比例尺,彻底解决了问题。由于采用高精度地图为底图,古今对照更为精确,科学性强,便于查阅。4.历史上疆域、政区、地名变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权时期内屡有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对时间断限一般不够重视,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后相差数十、百余年。《图集》无论总图或分幅图,都确定标准年代(个别无法确定的,尽量确定一较短的标准时期),各时期尽量显示同一年代的政权疆域和政区建置。对时间较长的朝代,使用多幅总图显示不同年代的形势。5.《图集》编者在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历史上变化较大的自然要素的处理上,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改正了不少传统的错误说法,如云梦泽、洞庭湖、郡阳湖、黄河、长江、海河的变迁过程都在经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结论。这对于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国土整治的长远规划都具有积极意义。《图集》不愧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一项重大成果,不仅是以往历史地理研究和历史地图制作的科学总结,也为今后进行编绘反映历史时期各种地理要素及其动态变化的专门地图和综合地图奠定了基础。
目录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原妈社会时期原始社会遗址图原始社会早期遗址图黄河注域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图夏时期夏时期全图安邑、帝丘附近商时期商时期全图商时期中心区域图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全图西周时期中心区域图宗周、成周附近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全图晋秦成周、新田附近郑宋卫齐鲁北燕楚吴越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全图诸候称雄形势图韩魏赵中山齐鲁宋燕秦蜀楚越索引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宋·辽·金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明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清时期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