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二十讲

中国昆曲二十讲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艺术,戏剧,地方剧艺术,
  品牌: 骆正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63364725

·条形码:9787563364725

·包装版本:2007年3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昆曲二十讲》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清丽妩媚见长,秉承了优雅的美学传统,带有浓重的文人气息,一言一动皆温文尔雅。诗歌和音乐构成昆曲的灵魂,音乐美妙婉转,唱词充满诗意。

身为心理学教授,作者在欣赏昆曲时,极富创见性地借鉴了艺术心理学专业的诸多理论和概念,深具启发意义。本书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对昆曲的独特理解和深入研究,既是对昆曲及其相关知识的介绍,亦是作者研究赏析昆曲经历的记录。

作者简介骆正,1935年生于山东烟台,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现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讲生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情绪控制学、文艺心理学,兼讲“戏曲欣赏”。作者童年时便在父亲的影响下,与中国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6岁登台唱戏,此后兴趣不减,还参与了电视剧《梅兰芳》的演出。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与戏曲界专业人士的交流与沟通。著有《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京剧二十讲》等。

媒体推荐书评

戏曲的众多特性之中“虚拟化”是最基本、最深刻的,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

许多涉及表演的实物都用“拟”的办法变成“虚”,如用一根鞭子代替“马”,在这里,“鞭子”是“马”的“象征”,有了这个象征物,模拟的动作或姿势可以降低要求或没有:手执马鞭在舞台上迈四方步也算是“骑马”,尽管没有跨马骑马的动作或姿势;舞台上的桌子可以表示高山或者床,尽管刚才还是作为桌子用的。虚拟可以泛化到各个领域,如对山河地理风雨等自然现象的虚拟,对人物动作的虚拟,甚至对时间、空间、心理活动的虚拟。

——骆正

编辑推荐《中国昆曲二十讲》北大著名教授潜心之作 中国传统文化通俗读本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继《中国京剧二十讲》之后的又一力作。

将心理学理论化约在戏剧赏析之中,新意层出。

戏曲的众多特性之中"虚拟化"是最基本、最深刻的,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

许多涉及表演的实物都用"拟"的办法变成"虚",如用一根鞭子代替"马",在这里,"鞭子"是"马"的"象征",有了这个象征物,模拟的动作或姿势可以降低要求或没有:手执马鞭在舞台上迈四方步也算是"骑马",尽管没有跨马骑马的动作或姿势;舞台上的桌子可以表示高山或者床,尽管刚才还是作为桌子用的。虚拟可以泛化到各个领域,如对山河地理风雨等自然现象的虚拟,对人物动作的虚拟,甚至对时间、空间、心理活动的虚拟。——骆正

目录

序曲

基础篇

第一讲:戏说

第二讲:虚拟

第三讲:歌唱

第四讲:舞蹈

第五讲:故事

第六讲:审美

攻玉篇

第七讲:昆腔

第八讲:昆曲

第九讲:昆剧

第十讲:昆影

大师篇

第十一讲:俞振飞

第十二讲:梅兰芳

赏析篇

第十三讲:《十五贯》

第十四讲:《思凡》

第十五讲:《游园》

第十六讲:《长生殿》

第十七讲:《桃花扇》

第十八讲:《西厢记》

第十九讲:《潘金莲》

第二十讲:《单刀会》

终曲:我和昆剧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中国昆曲二十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