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论
分類: 图书,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区域规划,
品牌: 方创琳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36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100051185
·条形码:9787100051187
·包装版本:2007年1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国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工作虽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但仍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今天,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贯穿到区域发展的全过程中去,重塑区域优势,重组区域联盟,统筹区域问题,化解区域冲突,防止区域侵略,消除区域剥夺,根治区域病理,促进区域繁荣。基于这种迫切需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指出,自“十一五”起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认为促进中国地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必须强化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这是我国规划工作的一个新任务。为了加强区域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透明性、广泛的公众参与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对“十一五”期间区域规划的研究。
作为长期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我有幸以“中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重点及模式研究”为题,成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期间立项开展研究的56项中标课题之一。在开展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我国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媒体推荐序言
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思想先后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20年代滥觞于当时工业经济最发达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很多城市和工业区都遭到纳粹德国飞机的狂轰乱炸,待到战后急于要在废墟上重建城市和工业,因而设立了城乡规划(City and Country Planning)部,专司其事。正好1945年我有幸考取公费到英国留学,而且更巧的是我进入了以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专业著名的利物浦大学。先我两年入学的陈占祥学长即从事这一研究,1947年他在取法于英国的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毕业论文“北京城的新规划”而获得博土学位。当时我虽从事经济地理专业学习,但多少也对城市与区域规划发生了兴趣。新中国建立后,陈占祥学长即参加了北京市规划局工作,发挥了他所学之专长。但当时主流是“一边倒”学习前苏联的先进经验,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少数工业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和新工业基地结合城市规划而进行以工业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规划试点工作。待到“十年动乱”后的80年代初,国务院领导先后到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访问,认为西德进行的区域规划、法国进行的领土规划和日本进行的国土规划等的经验值得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是忧就把国土资源的开发整治和规划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在国家计委内成立了国土局,编制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并推进了各省和少数典型地区以国土规划为名的区域规划工作。到90年代中期,我国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主旨是协调人口增长、资源供求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谋求全国和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跨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又提出“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区域规划的主导思想,并加强空间管治的政府行为,除了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规划外,还加强协调相邻地区之间的关系。
区域规划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一项根据区域发展优势与条件,按照科学发展观对特定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和空间布局。作为一种战略性和空间约束性规划,区域规划是政府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分别确定重点开发地区、优化整合地区、限制开发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地区、生态脆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并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等落实到具体空间的主要手段,也是政府实施空间管治、强化区域调控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纵观世界各国区域规划动态嬗变的历史进程,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作为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域之间关系的政府干预手段,被当作是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工具,被世界各国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和新功用,于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由于如此,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编制并实施着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战略地位由此不可替代。
我国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工作虽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但仍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指出,自“十一五”起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认为促进中国地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必须强化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这是我国规划工作的一个新任务。为了加强区域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透明性、可操作性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对“十一五”期间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等的研究。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时期,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和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的实施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贯穿到区域发展的全过程中去,迫切需要重塑区域优势,重组区域联盟,统筹区域问题,化解区域冲突,防止区域侵略,消除区域剥夺,根治区域病理,促进区域繁荣。
本书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正是基于这种迫切需要,紧紧抓住我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这一亟待加强的薄弱研究环节,以科学发展观、人地关系和谐理论和环境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从探讨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内涵人手,在对国内外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进行归纳总结评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基本原理;提出了我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层次和功能类型;系统总结了我国近50年来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动态演变格局,并对未来规划与管治的新格局进行了展望;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基本模式,提出了未来我国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的分区分级方案;优选出我国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的重点地区,进而从推进区域一体化、自主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顶层的区域规划与管治协调机构、规划立法、先进技术手段、双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区域规划与管治的制度建设重点,最后提出了跨行政区域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行政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的基本思路,并结合中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以及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焦作市、菏泽市、石家庄市等地区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思路与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并为编制和实施我国“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本书内容新颖,结构严谨,写作规范,图文并茂,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先进技术手段应用的介绍,同时结合作者本人工作实践的若干重要规划案例为支撑,更有说服力。全书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强、创新性强和实用性强,首次将传统的区域规划与代表学科研究前沿的空间管治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规划实践中去,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空间失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及生态环境失调等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本书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中标项目(中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重点及模式研究)研究成果的凝练与总结;二是于作者近5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的近十个城市以及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数十个不同类型和不同时空尺度区域规划的实战经验总结;三是作者先后到数个城市作有关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演讲报告和参与规划评审心得体会的总结,基础十分扎实。
本书作者长期钻研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研究,专业基础扎实,工作刻苦认真,学术思想活跃,开拓进取和独立工作能力强,业务成绩显著。本书是作者继《区域发展规划论》、《区域发展战略论》之后,又一部研究区域发展的力作;总体看来,是一本很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著作,甚望本书的出版对新形势下我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可直接应用的理论基础。
国际地理联合会前副主席
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吴传钧
2006年春于中关村
编辑推荐我国的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工作虽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但仍是我国规划体系中一个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今天,迫切需要通过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贯穿到区域发展的全过程中去,重塑区域优势,重组区域联盟,统筹区域问题,化解区域冲突,防止区域侵略,消除区域剥夺,根治区域病理,促进区域繁荣。基于这种迫切需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明确指出,自“十一五”起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认为促进中国地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必须强化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这是我国规划工作的一个新任务。为了加强区域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透明性、广泛的公众参与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对“十一五”期间区域规划的研究。
作为长期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我有幸以“中国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重点及模式研究”为题,成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期间立项开展研究的56项中标课题之一。在开展本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我国区域规划和空间管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目录
第一章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规划与空间管治的内涵
一、对区域规划含义的种种认识
二、管治概念及内涵
三、空间管治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