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史(艾柯著)

美的历史(艾柯著)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美学,综合,
  品牌: 翁贝托·艾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44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802113794

·条形码:9787802113794

·包装版本:2007年2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美的历史》是美学大师艾柯编著的第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彩大书。《美的历史》不从任何先入为主的美学出发,而是综观数千年来西方社会视为美的事物,做多层次布局,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美”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作者以独到见解,将美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美的发展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广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呈现方式具独特的质感、美感,随处展现着美学大师的真知灼见,俨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宝典。

这部极度精美、份量十足的作品,提供读者多层次的路径,包括流动的文字记叙、绘画与雕刻等丰富的例证,另也将每个时代的作家、哲学家所摘选以及比较的说明内容收录其中。对读者而言,此书犹如一部美的概念的指引地图,引人惊奇地走入一趟趟精采的旅行。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美是要冷静、理性观察的东西,还是会牵动灵魂的媒介?在艾柯的引领下,我们走上这么一趟引人入胜的审美之旅,探索多变的“美”观,从古希腊以降,直到今天,并研析历世与美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除了密切检视视觉艺术,并援引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印证,他还扩大探讨范围,考虑爱情、女性的角色,以及丑、残忍,甚至魔性等课题。

《美的历史》将美的历史脉络呈现,它不仅是一部艺术的历史或美学史,而且是作者融合两者为美的概念所下的定义,涵括的范围自古典到现代。书中论及的美包含绘画、雕刻、建筑、电影、摄影、装置艺术以及文学等,领域广泛,包罗万象,以使广大的读者都能信服。

作者简介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波罗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当代达·芬奇”。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

译者简介

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现任报纸编译。译文以典雅著称。部分译作:《俄国思想家》、《现实意识》、《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西方政治思想史》等。

编辑推荐★美学大师真知灼见

★图文阐释天衣无缝

★名家译笔忠实典雅

★豪华印装典藏极品

《美的历史》已在全世界出版了28种语言版本。台湾版2006年6月出版,首印一万册很快销完。韩国版和日本版也在一年内多次加印。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艾柯历时45年,精心编撰本书,不从任何先入为主的美学观念出发,而是综观数千年来西方世界视为美的事物,向我们呈现西方美的历史脉络。 《美的历史》是一本完美的书,一部“美”的百科全书。全书编得既美,写得又好。当世唯有艾柯的渊博和深能成此手笔。——亚马逊网

贡布里希的《美的历史》,单纯由艺术史角度着眼;艾柯的学问取向广阔,讨论不只限于艺术史,更旁征博引,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哲学思想史寻找他山之石借鉴,在美学之外借助相关知识做讨论的切入点。——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

目录

导论

比较表

裸体的维纳斯

裸体的阿多尼斯

穿上衣服的维纳斯

穿上衣服的阿多尼斯

……[看更多目录]

序言导论

“美丽”——连同“优雅”、“漂亮”,或“崇高”、“奇妙”、“超绝”等措词——是我们要表示我们喜欢某件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形容词。依此意思,美丽的、善的似乎是同一回事,而事实上,在各个历史时期里,美与善也密切相连。

不过,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来判断,我们往往非但将我们喜欢的事物界定为好的善的,也把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界定为好的善的。我们所认为好的事物,其数无限,两情相悦之爱、诚实获致的财富、精美的佳肴,皆是,皆为我们所希望拥有。刺激我们的欲望者,谓之善。我们以有德之行为善,而且会有“但愿此事出自我手之心”,或者,见一善事,受其激励而决心做一同样可嘉之事。有时候,一事符合某种理想原则但苦难及身,我们仍视之为善,如英雄光荣就义、或有人舍身救治麻风病,以及父母为救子女而牺牲生命。这些例子,我们认为其事乃善事,但我们出于自私或恐惧,宁可不要置身其境。我们认其为善,却是他人之善,我们旁观,带着某种超脱,虽然也怀着某种情感,而且不无思齐之欲。形容我们宁可敬佩而不亲履的有德之行,我们往往说,那是“美事”。

超脱的态度使我们将一件善事界定为美,而不起思齐置身其地之心。细想此点,我们就明白,我们谈“美”时,是为一件事物本身之故而享受之,非关我们是否拥有此一事物。我们悦赏烘焙店橱窗里一个结婚蛋糕,可能觉得其美丽,即使我们出于健康理由或当时并无食欲而不以其为该买之物。美丽的事物,如果是我们的,会使我们快乐,但即使属于他人,也仍然美丽。至于有人见一美丽之物,例如伟大艺术家的画,出于借拥有以傲人、或为了能够日日观赏之欲、或因其经济价值巨大,而欲占为私有,当然又是另一回事。这些嗜欲、妒羡、占有欲、贪婪,与“美”的情操了无关涉。

口渴之人见水泉,急趋而饮之,初非赏爱水泉之美。他或她可能静观其美,亦是在其解渴之后。美感之异于欲望,关键在此。我们见人,对之并无性欲,或者,知道其人绝不可能为我所有,仍能视之为美丽绝伦。若我们对一人生出欲念(其人可能貌丑)但却无法与之达成为我所欲求的关系,则痛苦随至。

本书出古入今,第一要义是看看哪些文化、哪些历史时期认识到,有些事物给人静观欣赏之乐,此乐独立于我们对这些事物可能

……

文摘插图

美的历史(艾柯著)

美的历史(艾柯著)

导论

“美丽”——连同“优雅”、“漂亮”,或“崇高”、“奇妙”、“超绝”等措词——是我们要表示我们喜欢某件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形容词。依此意思,美丽的、善的似乎是同一回事,而事实上,在各个历史时期里,美与善也密切相连。

不过,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来判断,我们往往非但将我们喜欢的事物界定为好的善的,也把我们希望拥有的东西界定为好的善的。我们所认为好的事物,其数无限,两情相悦之爱、诚实获致的财富、精美的佳肴,皆是,皆为我们所希望拥有。刺激我们的欲望者,谓之善。我们以有德之行为善,而且会有“但愿此事出自我手之心”,或者,见一善事,受其激励而决心做一同样可嘉之事。有时候,一事符合某种理想原则但苦难及身,我们仍视之为善,如英雄光荣就义、或有人舍身救治麻风病,以及父母为救子女而牺牲生命。这些例子,我们认为其事乃善事,但我们出于自私或恐惧,宁可不要置身其境。我们认其为善,却是他人之善,我们旁观,带着某种超脱,虽然也怀着某种情感,而且不无思齐之欲。形容我们宁可敬佩而不亲履的有德之行,我们往往说,那是“美事”。

超脱的态度使我们将一件善事界定为美,而不起思齐置身其地之心。细想此点,我们就明白,我们谈“美”时,是为一件事物本身之故而享受之,非关我们是否拥有此一事物。我们悦赏烘焙店橱窗里一个结婚蛋糕,可能觉得其美丽,即使我们出于健康理由或当时并无食欲而不以其为该买之物。美丽的事物,如果是我们的,会使我们快乐,但即使属于他人,也仍然美丽。至于有人见一美丽之物,例如伟大艺术家的画,出于借拥有以傲人、或为了能够日日观赏之欲、或因其经济价值巨大,而欲占为私有,当然又是另一回事。这些嗜欲、妒羡、占有欲、贪婪,与“美”的情操了无关涉。

口渴之人见水泉,急趋而饮之,初非赏爱水泉之美。他或她可能静观其美,亦是在其解渴之后。美感之异于欲望,关键在此。我们见人,对之并无性欲,或者,知道其人绝不可能为我所有,仍能视之为美丽绝伦。若我们对一人生出欲念(其人可能貌丑)但却无法与之达成为我所欲求的关系,则痛苦随至。

本书出古入今,第一要义是看看哪些文化、哪些历史时期认识到,有些事物给人静观欣赏之乐,此乐独立于我们对这些事物可能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