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感悟:张其成讲读《周易》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易学,
品牌: 张其成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6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806667859
·条形码:9787806667859
·包装版本:2007年7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周易》讲的是算命、风水、预测?它是玄学、科学,还是哲学?六十四卦到底隐藏了宇宙天地间什么奥秘?它能帮助现代人改变命运吗?《易经》为《周易》入门之钥,书中首创性地从字的本源全新解读《易经》六十四卦,使六十四卦卦象的真实意蕴大白于天下,从而权威揭示了《易经》在中国古代预测吉凶的实用功能。译文准确客观、通俗生动、诙谐幽默,“感悟”部分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状况,是指导读者为人处事、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同时,作者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为每一卦名分别配上精美的手书体,使得全书古韵流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张其成,原名张其枨,1959年生,安徽歙县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客座教授、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专著有:《易道:中华文化主干》《易符与易图》《东方生命花园——易学与中医》《象数易学》《守护生命——中国养生文化》《阳阳五行——从哲学到医学》;主编有:《易学大词典》《易经应用大百般科》《医易文化与应用》《医古文》等等。
编辑推荐本书讲解从本义出发,不是长篇大论,更不是越解释越难懂,而是言简意赅,十分通俗,一看就明白。作者还为每一卦名分别配上精美的手书体,使六十四卦卦象的真实意蕴大白于天下,从而揭示了《周易》在中国古代预测吉凶的实用功能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目录
导语
中华文化史第一“冤假错案”
三圣演《周易》
占卜的本来面目
六十四卦今译
一、乾卦——龙马精神
……[看更多目录]
序言提起《周易》,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算命、看相、风水、八卦、阴阳、太极……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而将《周易》简单地说成是周代卜筮的书、是宣传封建迷信的书,简直就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上的第一桩“冤假错案”。
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每个伟大的民族总有一部或几部不朽的经典。比如《圣经》《古兰经》……
那么,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经典是什么?当然是十三经。而群经之首,则是《周易》。
《周易》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这样一部传承千古智慧的最高深的经学著作,又岂能以“迷信”二字盖棺论定?
那么,《周易》到底讲述了什么秘密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周易》实际上是以卜筮为手段,表现上古先民对宇宙生命占问的古经,因此从表面上看是占卜书,从本质上看则是探索宇宙变化规律和人生奧秘的著作。“周”即为周期,“易”即为日月、变化,《周易》书名的意思就是日月(宇宙)的周期变化。
而人类所要探索和解决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宇宙变化的问题,莫过于生命的问题。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周易》恰似那源头的一泓清泉,以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华夏文化的各个门类无一不打上了“易”的烙印。
好多人问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周易》的,我真是一下子回答不出来。
记得小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十年刚好是“文革”十年,那时候《周易》这一类的书当然是受批判的,是“四旧”,见了就得烧。
我家在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我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是新安医学“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随我母亲姓。我父亲李济仁(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之一)年轻时常跟我外公张根桂切磋医道,被我外公所赏识,于是招为上门女婿。我母亲张舜华是远近闻名的“孝女香”,其孝心感动了我外公,他老人家打破传男不传女的家规,悉将祖传秘法授予我母亲。父母成亲时有一个重要约定,所生第一个儿子要姓张。于是作为长子,我历史性地成为“张一帖”的继承人。我父亲还是心有不甘,于是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其枨”,“其”是李家辈分,“枨”是半张半李。长大后我给自己刻了一方闲章“张冠李戴”。
由于“枨”字是冷僻字,大家基本上都不认识,不仅读错,而且写错。后来我自己就把“枨”改换了同音字“成”,只好对老父亲不恭了。不过从这个“枨”字上,大概能看出我父亲的愿望。这个字在《论语》里出现过,孔子有一个学生就叫“申枨”。另外我父亲字元善,取自于《周易。乾卦.文言传》“元者,善之长也……故君子体仁是以长人”。你看,有点渊源吧。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徽州读“四书五经”是祖祖辈辈的传统。我曾把徽州称为“儒教圣地”,并有一个观点:如果说世界近代史是三个犹太人的历史,那么中国“近古”史就是三个徽州人的历史——朱熹、戴震、胡适,因为他们分别是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的代表人物。在徽州,几乎家家户户都贴有这样的对联:“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载人家无非积善。”“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因此虽然是“文革”,但在我的家乡,尤其是我的家庭,读书始终是第一等好事。“文革”中我家里烧了不少书,但也偷偷地留了不少书。于是我小时候得以看了不少古书,有明清四大经典小说,还有唐诗、宋词,当然也看过《周易》,只是看不懂,但对卦爻符号特别感兴趣,印象很深。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是个道士,“文革”时还了俗。他特别喜欢我,时不时地教我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先后天八卦等,给我讲很多神仙故事、地理风水。我们徽州是盛产罗盘——休宁万安罗盘的地方,我家就祖传有一个三十一层的罗盘,他就教我看罗盘。我想我以后迷恋上《周易》,迷恋上国学,与我的家庭、与这位远房亲戚是大有关系的。
高中毕业后,我下放当了“知青”。1977年恢复高考,由于我一直没有放弃当“民办教师”,没有到我父亲工作的城市——芜湖去参加复习,只考取了徽州师专。我上的是中文系,那时耽误十年的学子们一旦考取,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发奋。一个班上的同学之间年龄相差一二十岁是常事,当时我还是算小的那一拨,对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特别用功,可那时的课本上没有选《周易》。师专毕业在一所中学教了两年书后,我又考上了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但教材上仍没有《周易》,不过学到了比较扎实的古汉语知识,为以后读古书打下了基础。
本科毕业后,我又报考了北京中医学院的医古文研究生。医古文实际是中医的古汉语,是一门交叉学科,既要懂医,又要懂文。我有幸投入钱超尘教授门下。钱教授是章(太炎)黄(侃)学派传人,是陆宗达先生的高足。研究生的三年中,钱先生要求我们点读《说文解字》“大徐本”和“段注”,并要精读一部中医经典和一部儒家经典——“五经”中的一经。我选择了《黄帝内经》和《周易》。应该说这是我真正学习《周易》文本的开始,当时是1985年。
研究生严格的“小学”训练使我终生受益。毕业后我分配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教医古文课,同时专攻易学。南京的六年是我学业的起步阶段,我感激秦淮河给我的灵感,感激汉中门给我的坚忍。金陵——我的第二故乡,你给了我太多的成就、太多的荣耀:
1989年开设并主讲了第一个向社会招生的易学班;
1992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
1994年主编出版了第一部《易经应用大百科》;
1994年主持召开第一届国际医易学大会;
1993年被评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十佳青年”、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获得了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
也许人获得的东西越多,越有不安和不足感吧,1994年我决定还要深造,于是报考了北京大学朱伯崑教授的博士生。当时朱先生已经有几年不招学生了,我给他写了一封诚恳的信,表达了我的愿望。因为此前为编《易学大辞典》,我曾写信给朱先生希望他当总顾问,朱先生回信说“我不当总顾问,但可以给你提意见”。后来我多次写信请益,他总是要回复的。这一次朱先生也回信了,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他同意再招一届,要我好好看冯友兰先生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和他写的《易学哲学史》。经过笔试、面试,我终于成为朱先生对境内招收的最后一届学生。读博士三年期间,朱先生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都给了我极大的教益,使我如沐春风、如登圣域。在朱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完成了博士论文《象数易学哲学研究》。在答辩会上,答辩委员会主席余敦康先生给予了较高评价,我知道这都是朱先生指导的结果。
后来我将多年来习易的心得,撰成《易道主干》《易图探秘》《易学与中医》《象数易学》四书,由中国书店出版社陆续于1999~2003年出版。不少读者朋友总是问我:“你有没有解释《易经》经文的书?”虽然我在1989年初就系统讲解过《易经》,后来又给研究生、给企业家不断地讲《易经》,但还是没有出版一部解读《易经》的书,原因是对《易经》的解释是弥久日新的,不断会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悟,因此迟迟没有动笔。
感激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何醒社长,是他的诚恳打动了我,让我此次下决心讲读《易经》。他组织北京出版中心几乎全部的力量,不仅配合我编辑修订以前的三本易学书,而且帮我整理讲读《易经》的录音。也感激黄君妮主任和北京出版中心的其他同志,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完成现在这本书。它是对《易经》经文的全部语译,也是我二十多年研读《易经》的感悟。
希望本书会对大家有所启发。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张其成
2007.6.18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