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死(典藏柏杨/历史)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名家作品,柏杨,
品牌: 柏杨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020065090/9787020065097
·条形码:9787020065097
·包装版本:2007年1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典藏柏杨/历史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帝王之死》讲的是中国历史上死得最难看的二十七位帝王。柏杨日:我用杂文体写历史,形式上嬉笑怒骂,内心沉重无比。
帝王之死不比你我小民之死,小民死就死啦,帝王死了恐怕就势如山崩,丝毫不爽地引起百千万人头落地。所以,帝王死于非命,不仅关系他一个人,也关系百千万人,甚至关系他身家所系的王朝或政权。
作者简介柏杨,两岸三地中国人熟悉的作家,其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他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他不但是历史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如此丰富的人生不容易说得清,还是看他写的书吧!
编辑推荐按《帝王之死》作者柏杨的计算,从皇帝轩辕到清代溥仪,中国出现了三百九十七个帝和一百六十二个国王,这五百五十九个称王称帝的头目中,约有三分之一死于非命。而帝王之死,无论是幸运地因与“宫廷内如山如海的美女们昼夜上床,旦旦而伐”以致死在龙榻上,还是不幸地以帝王之尊而被绞死、饿死、囚死,起因都是自做孽的制度结构。在男性争权夺势的世界,政治因素高于一切。
目录
可怕的掘墓人
引言
四个时代
有点邪门
王就是King
王不是King
……[看更多目录]
序言《帝王之死》刚写满三个月,出版了第一集,渔业气象忽然“小浪转大浪”。有一天,黄道吉日,纽约《中国时报》美洲版台北编辑部美丽的编辑老奶陈文茜女士,御驾亲临柏府,吼曰:“好老头,叫你写稿,不过恤老怜贫,赏你一碗饭吃罢了,怎敢借古讽今?现在有人告你,你要听真,从今天起,一刀两断。这是剩下来的你的臭文,拿去拿去,你可把我害苦啦。”刷的一声,扔了一地。我一面拣一面请她稍坐献茶,企图用马屁功软化她铁石心肠,她却不理,跺脚而去。
我老人家自1977年从火烧岛监狱荣归,迄今六年,敝大作还是第一次受到腰斩。嗟夫,台湾根本看不到禁止进口的《中国时报》美洲版,这正说明海外文化大亨的神经末梢,似乎更凶。好吧,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既不准报纸刊我的敝大作,我就关着房门,埋头猛写。匆匆又是三个月,残稿加上猛写的成绩,再成一册,直接送给出版社,第二集遂轰然问世。
如果风云仍紧,“大浪转巨浪”,咱们就到此为止,没第三集啦。如果风和日丽,我就继续口吐真言,三集四集,直写到最后一位死于非命的真龙,才功德圆满。
是为序。
柏杨
文摘书摘
在政治挂帅下,中国史书成为文字诈欺大本营。遇到帝王老爷们哎哟哎哟,端不起嘴脸,栽倒在地时,总是“讳”个没完。
或语焉不详,或根本成了没嘴葫芦,把人气得吐血。呜呼,要想中国现代化成功,第一件事应该是砸碎政治挂帅的枷锁,先使史迹显示出来真正面目。这是一个开端,用它训练我们的思考,功考他为啥有那么一天,思考他为啥恐惧大家知道真相 柏杨
先生只希望借着不断的报道,使浆糊的一代早日死个精光,下一代起,将是思考的一代。孙观汉先生曰:“尊重事实。”中国人必须有能力说真心话、说老实话,洗清涂抹在事实头上身上的任何东西,不管它是污垢,或是脂粉。
因之,当设在纽约的《中国时报》美洲版,要我写稿时,我就大喜以应。最初每天一千字,后来自动膨胀,每天一千五百字。
写着写着,三个月下来,已写了十万字左右,时间从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到公元前七世纪 黄帝王朝到战国时代 可出一集矣。读者老爷真是三生有幸,可以看到史迹真相。如果换了从前,不是坐牢,就是屠灭三族,我固然倒楣,贵阁下也就没有这份福气矣。念及至此,你如果再不猛买,还有天理良心、国法人情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