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心经 坛经(中华经典藏书)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经、律、论,
品牌: 陈秋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101059325/9787101059328
·条形码:978710105932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经典藏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金刚经•心经•坛经》为“中华经典藏书”书系之一。《心经》、《金刚经》、《坛经》在佛教中的地位,不仅在中国佛教中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从中国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们的影响并且关涉到僧俗各界,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此三部经是一个基础,是必须一读的经典。
本书以权威版本核校,约请业内专家加注、翻译,内容追求权威,形式追求精美,全面照应“典藏”理念。
编辑推荐“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书系”。《金钢经 心经 坛经》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遴选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书目,加以注释、翻译,引领大家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计划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权威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双色印制;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
目录
金刚经
心经
坛经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禅宗是与《金刚经》结缘最深的中国佛教宗派,据说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为听闻《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顿悟成道,所以《金刚经》也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其他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备宗,也都有注疏。佛教以外的文人学士,也以《金刚经》作为修心养性方式,而且还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宗经宝典。在民间其流传也甚广,连日不识丁的妇孺也可以随意背出一段或一句《金刚经》。由此可见《金刚经》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比较广泛,直至近代和当代,寺院僧人日常课颂和讲经说法,都依此经。这说明了《金刚经》既重般若的悟证,探讨了一切法无我之理,卷帙又不多,恰合中国人的口味,也适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完全适应中国的人文环境。
《心经》是佛教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部经。六百卷般若经当中,最简括切要、提纲挈领者,当推《心经》了。而言简意赅的《心经》也是一切般若法的核心,是《大般若经》的主体和精髓。《心经》全文不过二百六十个字,但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心经》在中国有众多译本,至于《心经》注疏,自古以来就有百来家之多,今人的讲注更是不计其数,可见此经传诵之盛。这种情况的形成,与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关系甚密。
《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被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坛经》是六祖惠能大师将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晶,他既保留了佛陀原始的“以心印心”的禅法思想,又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禅法发展上,建立了真正的中国禅宗。由于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佛教的禅法思想也就更加民族化、系统化、通俗化和大众化。同时,《坛经》也是中国祖师顿悟法门的根本源流,是佛弟子明心见性的法宝,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学、哲学的一个宝库。1978年,钱穆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的系列讲座上,指出了七部作为中国学子必读的书,其中《坛经》便是其中一本,这可见《坛经》在国学中的地位。
从以上说明,我们不难发现《金刚经》、《心经》、《坛经》在佛教中的地位,不仅在中国佛教中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从中国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们的影响不仅关涉到僧俗各界,也渗透到了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此三部经是一个基础,是必须一读的经典。
不但如此,现今社会纷繁复杂,现代人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实现人格完善、自身价值、利益社会、心智平和等理想,大乘佛教“自利利他,自觉觉人”的精神,能资以人们从事现代意义上的“菩萨行”。学习经典中的思想内涵,必能多少让我们离尘情俗念,于生活于工作都无不裨益。这也是古老经典凸显出的现代意义。
所以,此次译注这三部佛经,希望能指引方向,使读者由浅入深,略窥佛教及中国文化的要旨,并从先贤的智慧中汲取养分。此书《金刚经》、《心经》部分由陈秋平注译,《坛经》由尚荣注译,陈秋平负责统筹全书。书稿注译完毕之余,难免仍有些遗憾之处。由于才疏学浅,故我们的注译定然存在不足和疏漏,乃至讹误,乞望广大读者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文摘金刚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金刚经》以空慧为主要内容,探讨了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因此历来弘传甚广,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传说惠能就因此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一经题的含义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本经总题。“经”字是通名,佛所说的佛法都称为经。“经”字前的九个字,是本经所独有的,这是别名。“金刚”是比喻。金刚即印度的金刚石,它最光明,最坚硬,也最珍贵。金刚石做的刀子可以裁玻璃,硬度最高。它能破坏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坏。所以它最坚最利,而没有能破坏它的东西。也有些人解释金刚为真金久炼而成刚,具有坚固、光明、锐利三义。又有一些古德,不把“金刚”二字作譬喻解释,而是指金刚心,具足金刚观智,力用坚强,能破根本无明,得超生死此岸,而到达涅磐彼岸的金刚心。
“般若”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意译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密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密。其中因为诸佛皆由般若而成就,因此般若波罗密在六度波罗密中起关键作用,也因此称般若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密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
“波罗密”是梵语,译为到彼岸,也可译作度无极。彼岸者,对此岸说。烦恼是此岸,菩提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凡夫是此岸,诸佛是彼岸。简单来说就是众生通过修行而从烦恼轮回中解脱,并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到彼岸并不是说已经到了涅槃彼岸,而是说修学而能从此到彼,所以重在从此到彼的行法。
“经”,梵语作修多罗。本义是线,线有贯穿、摄持不令散失的作用。如来随机说法,后由结集者聚集诵出佛陀之遗法,再用线把它编集起来,佛法才能流传到现在。“经”也译为契经,契者合也,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具有贯、摄、常、法四义。贯者,贯穿所应知义理;摄者,摄化所应度众生;常者,三世不能易其说;法者,十界所应遵其轨。
结合以上各名相的分析,“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两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