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评说苏东坡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中国,苏轼,
品牌: 康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01059864/9787101059861
·条形码:978710105986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康震评说苏东坡》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润色而成。对一代诗人苏轼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作者简介康震,1970年3月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曾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词散文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等学术著作、教材多部。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全国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主持、参与“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与传播”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 2005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等专题讲座,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编辑推荐《康震评说苏东坡》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灵动,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然而,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具体的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苏轼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本书为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对苏轼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传奇人生进行了精彩品读。
目录
序
第一章 少年成名
第二章 步入仕途
第三章 大难临头
第四章 潇洒东坡
第五章 赤壁绝唱
第六章 东山再起
第七章 知难而退
第八章 一贬再贬
第九章 巨星陨落
第十章 天伦之乐
第十一章 手足之情
第十二章 东坡印象
主要参考书目
苏轼诗词选读选评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古人吾尚友,三不朽中卜。
持以论两宋,东坡尤所服。
为文不择地,涌似泉万斛。
一日泻千里,平地滔滔汩。
与山石曲折,赋形每随物。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
辞章馀事耳,襟怀人难蓄。
上欲狎玉皇,下陪乞儿属。
不合人时宜,用填便便腹。
无怪黄惠儋,半生困贬逐。
诗穷而后工,福祸相倚伏。
赤壁有词赋,脍炙千秋读。
央视开讲坛,百家论学术。
吾门子康子,颇有追星族。
谪仙说方罢,坡仙推又出。
唐宋两文豪,占籍巧皆蜀。
长江初发源,葡萄醅涨渌。
万里下南东,一气卷飞瀑。
恰似君辩才,悬河无断续。
嗟彼制片人,允称龙眼独。
书局贵中华,青睐催刊木。
索序不能辞,襞笺遥相祝。
学问上上乘,浅出而深入。
所以南宗禅,慧能能兴佛。
自注:予友台湾大学某教授伉俪,妇曰其许嫁之初,一日,婿谓曰: “台大诸师皆赞汝。”妇曰:“谓何?”婿曰:“赞汝为独眼龙。”妇诧曰;“安得有是语?”婿笑曰:“诸师皆赞汝独具只眼。非独眼龙耶?” 予爱其言诙谐,故用之。又,主管此书出版事宜者、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先生,亦予友,“青睐”盖双关云。
丁亥仲秋南京钟振振撰并书
文摘第一章少年成名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
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沉醉留连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
除了巨大的文学成就,苏轼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参与重大朝政的决策,地位很重要;还担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大体上来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部级干部,都是朝廷的要职。
我们不禁要问:苏轼是如何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的呢?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对于苏轼,他的成功之路同样包括这些方面。我们还是从苏轼的出
生讲起吧。
传奇人物的出生总是伴随着一连串的传奇故事,苏轼也不例外。
传说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的一天,四川眉山县原本郁郁葱葱、百草丰茂的彭老山,不知为什么忽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更奇怪的是,六十多年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的某一天,荒芜多年的彭老山忽然又重放光彩,恢复了蓬勃的生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据当地人说,在彭老山草木忽然败落的景祐三年,苏轼在眉山诞生了,彭老山的钟灵毓秀就都集中到苏轼的身上,被他带走了;而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江苏常州去世,这些钟灵毓秀就又回到了彭老山,彭老山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宋?张端义《贵耳集》)。
这显然是一个美丽而多情的民间传说,但我们倒宁愿相信这是发生在苏轼身上的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苏轼不像传说中的诗仙李白,乘着酒兴,化作一道月光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