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分類: 图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
品牌: 张建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00070521/9787200070521
·条形码:978720007052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讲述解放军80余年人才培养的秘诀,成千上万军官成长的箴言。我们这个社会有两种需求:对组织而言,需要组织内每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和舞台。如何培养成千上万适合组织并为组织创造效益的骨干队伍,如何搭上组织成长的快车而成长与成功,是今天每个组织与我们每个人成长与成功的关键。解放军这个组织以及无数领军打仗的军官的成功实践,凝结成九大要素: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信仰组织——骨干首先是组织的人,能打胜仗——捍卫组织的命脉,百炼成钢——合理的要求是锻炼,无理的要求是磨练,边干边学——学习能力决定职场竞争力,勇于承担——做组织大厦的承重墙,培养部属——推动团队持续成长,不搞宗派——让组织高度一致,不发牢骚——向上的组织才有战斗力。
作者简介张建华,中国企业组织建设专家,管理学教授,曾在军队服役20余年,现任职于一家世界著名500强企业,担任R&D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兼职教授。
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企业组织行为与组织建设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企业要学习解放军的组织建设经验,是国内倡导和深入研究红色管理的第一人。其《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被十大财经媒体评为“2005年中国营理市场十大热点图书”,累计销售超过百万册,是本土少有的管理著作之一。作者的主要著作还有《企业生存第四种理由》、《生存:繁荣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骨干是折腾出来的:优秀员工成功锻造》等。
编辑推荐《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讲述解放军80余年人才培养的秘诀,成千上万军官成长的箴言。
成为组织骨干的锻造之路,中国社会职业化进程中组织和个人的抉择与突围。
成为骨干是人人可以实现的目标,也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
成功的组织都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而不能只靠选拔人才。
成功的组织都是在合适的人当中选择优秀的人,而不是在优秀的人当中选择合适的人。
成功的组织都是以敢折腾、经折腾、善折腾的人组成骨干队伍。
目录
引言成为骨干
第一章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
一、职场位置感——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
二、明确职责——“打好这份工”
三、道德底线——诚而有信是立足之本
四、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态度做事,用正确的方法做事
第二章信仰组织——骨干首先是组织的人
一、认同组织——变成组织需要的人
二、统一思想——自觉接受灌输
三、融入组织——做企业“忠良”
四、“傻子”精神——重要的事大多是简单的事
第三章能打胜仗——捍卫组织的命脉
第四章百炼成钢——合理的要求是锻炼,无理的要求是磨练
第五章边干边学——学习能力决定职场竞争力
第六章勇于承担——做组织大厦的承重墙
第七章培养部属——推动团队持续成长
第八章不搞宗派——让组织高度一致
第九章不发牢骚——向上的组织才有战斗力
后记找到组织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成为骨干
我们这个社会中有两种需求:对组织而言,需要每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和舞台。
这是一个职业化的社会。
几十年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形象地把美国200多年的历史浓缩为一句话:农民、工人、职员。中国当代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也恰恰是这样一个历程:“农民”——“工人”——“员工(职员)”。所谓“农民”与“职员”,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农耕时代,而后者则属于职业化时代。职员是职业化社会中每个人的角色。
如果说,前些年,我的《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一书回答了“全球一体化形势下,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组织,以应对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这样一个现实而紧迫的管理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现在需要解决和回答的是:在市场急遽变化、压力日益增大、职场人才流动加速,社会进入“动时代”的大背景下,组织应如何选拔培养造就一大批服务组织并能够创造效益的人才?组织成员如何能够捕捉住机遇,依靠组织获得职业的成长与事业的成功?
对个人而言,组织已不单单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职业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与我们的生活质量、社会成就以及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组织已经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支撑成长的平台。
每个组织都在思考,如何选拔培养造就本组织需要的、能够创造效益的人才。在职业化社会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不仅有对人的管理,也有对物的管理,更包括对自己的管理。锻造一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队伍,是高效组织成功的基础。这如同军队打仗。一支军队要打胜仗,应当首先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战略方针要正确;第二,将帅要得力。只有将帅得力,才有得力士兵,才能把正确的战略方针贯彻执行下去。所以,毛泽东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解放军是中国最具代表、最有效率,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职业化组织。这个组织成功地使其成员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职员”,即“农民——士兵——军官”这样一个转变。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个组织,他们始终把选拔、培养和使用骨干作为事业成功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教育士兵接受管理,而且教育帮助他们自我管理,使他们最终实现了从农民到士兵,从士兵到军官的转变。
这是我们依然以解放军这个组织作为学习蓝本的重要原因。
成为组织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先决条件。如何成为组织需要的人才呢?对个人来说,无论是打造一个组织还是加入到一个组织。他必须是这个组织中的骨干。
成为骨干,是我们进入组织并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什么是骨干?
骨干是事物中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实质性的成分。如同大厦,组织的大厦靠骨干来支撑,缺少骨干,组织不能发展,大厦就会倒塌——骨干是组织大厦的承重墙,是组织赖以存续的基础。当然,这个“支撑”既可以是全部组织的“支撑”,也可以是组织某个局部的“支撑”。
骨干是个相对概念。
在解放军中,成为骨干是人人可以实现的目标,也是人人都能够达到的境界。我刚当兵的时候,由于喜欢写日记,便成为连队墙报组的骨干;后来又成为思想工作小骨干。我的一个安徽新兵战友,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在家里养过猪、种过菜,则成为连队的生产骨干。所以,在组织中,骨干没有大小之分,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只有能力方面的差异。
企业如同军队,是个竞争性组织。企业的骨干是那些认同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能够很好地掌握企业资源、对企业业绩有所贡献、愿意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人。这些人,可以是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也可以是一线的普通员工。他们能做好该做的事,能完成困难的事,能在大同世界里干出与众不同的事。
管理从来不仅仅是面向被管理者,而是面向整个组织的。它不仅教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同时,也在教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被管理者。组织的使命并不是把每个人培养成为老板、企业家,而是在为组织培养贡献者。如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与梦想。但仅有梦想是不能成为骨干的,就像并不是所有怀着将军梦的士兵都能够成为将军一样。
职业成长的人生道路犹如爬楼梯,是个不断向上的递进过程。如果没有到达楼顶,无论站在哪层台阶上,都不能说已经成功。骨干要想不断攀登职业的阶梯,还需要经受来自组织、环境以及自我的不断磨炼。对这种磨炼的描述,在解放军中有一句非常形象、流传几十年、在所有兵种中都通用、从班长到军长几乎所有人都明白的至理名言: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不经历折腾,就不会成为班长,也根本不可能成为将军。
“折腾”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敢折腾才有机会。机会是留给有胆识、敢折腾的人的。抓住机遇需要有胆识,但没有“胆”是不可能有“识”的。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永远保持一种创业的冲动,保持一种激情,从不畏惧,从不胆怯,“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刺刀见红,敢于“亮剑”。这些是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第二,经折腾才能成长。合理的要求是锻炼,无理的要求是磨练。要想成长,就要经受得住来自组织、社会以及环境反复不断的磨练——折腾。如同一块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在职业生涯中,要能够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扛得住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重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像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人才只有经受组织反复不断的磨炼,才能成为组织可用之才。所有梦想成为骨干的人都要具备坚韧的抗击打能力。
第三,善折腾才会成功。管理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人才、包括培养管理者自己。今天,单个人无法完成任何事情,组织也不可能让一个人把所有事情完成。要想成功就必须培养一批能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下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折腾下属的能力。
近年来,由于《向解放军学习——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一书,我有缘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人中,既有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也有更多的普通员工。在与他们的交往和交流中,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是:我们已经努力了,但结果仍然让人无法满意,那么,如何才能在组织中获得职业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呢?不错,组织是靠众多个人的努力获得效益和成功的,但组织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人的成功。换句话说,即使在卓有成效的组织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搭上组织成长的快车。因此,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成为骨干,并承受折腾!”
2500年前,孔子曾说:吾十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算起来,我的职业生涯已经三十余年。在这期间,我有幸先在世界上最有效率、最成功的职业化组织——解放军中开始职业生涯;更为有幸的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是从解放军起家的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一师开始的。期间,从士兵到军官,从边疆哨卡到军队高级指挥机关,23年的军旅生涯,不同岗位、9次立功,令我在成长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职业生涯的第二步,是我现在服务的企业——中远集团。中远集团是世界500强中的著名企业,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人自己拥有的、为数不多的,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这个组织中,我从一个普通员工到中高级管理者,十余年间,体验和感悟到了在一个国际化的组织中,如何在痛苦与喜悦、挫折与成功的交织中顽强成长。
三十余年时间,我供事于两个伟大的组织。回顾自己职业生涯的道路,总想揭示成功者背后的东西,希冀寻找和总结出一个普遍性的规律:一名普通员工需要具备何种素质,需要经受怎样的“折腾”,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才能成为骨干,最终获得成功。
我想,成为骨干需要具备这样的素质:
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
信仰组织——骨干首先是组织的人
能打胜仗——捍卫组织的命脉
百炼成钢——合理的要求是锻炼,无理的要求是磨炼
边干边学——学习能力决定职场竞争力
勇于承担——做组织大厦的承重墙
培养下属——推动团队持续成长
不搞宗派——让组织高度一致
不发牢骚——向上的组织才有战斗力
如果说“人间正道是沧桑”,那么,能否走上“正道”,“沧桑”说了算。
文摘第一章恪尽职守——摆正位置是职场第一要务
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写下了《孙子兵法》,总结出博大精深、至今仍影响深远的军事思想。仔细研读会发现,书中反复强调着一个概念:位置。战场上,军事指挥员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在瞬间能清楚回答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友邻部队在哪里?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决定战斗胜败的前提。也就是说,位置感决定了参战者的命运。指挥员必须明确自己的位置,并从这个位置出发,为应对战场局势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用今天的话说,我以为就是“从实际出发”吧。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岗位。
职场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失败。失败并不可怕,跌倒了站起来就是了。最大的悲剧在于不清楚自己今天在什么位置,明天应该在什么位置。这种状况被称为“岗位迷失”。不清楚自己今天的位置,眼前的成长机会没有了;不清楚明天应该在什么位置,未来也没有了。
在部队中,我受到的教育是,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名新兵到部队,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岗位要求: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谁是自己的班长?谁是自己的战友?
解放军有着用故事教育士兵的传统。
记得刚入伍不久,我们这些新兵首先面临的是站岗问题。对于哨兵职责,我印象最深,在此后的军旅生涯中,我反复给自己下属讲的是这样一个被不断演绎的故事:
军营门口,一个没有出示证件的将军被哨兵拦住。
哨兵立正敬礼,说:“首长,请出示证件。”
“哦,实在对不起,我忘带了。”将军希望被允许进入,但哨兵拒绝了。
这时,有军官路过,大声斥责哨兵:“你不认识吗?这是司令员。”
哨兵指着哨位旁的标牌说:“对不起,我只认证件不认人。”
标牌上写着:“请您主动出示证件。”
事情越闹越大,门口的人越聚越多。很快,哨兵的连长气喘吁吁跑了过来。他大声斥责哨兵的同时,谦卑地向将军道歉。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将军说:“哨兵做得对,哨兵就应该忠于职守。”将军表扬了哨兵,这个哨兵后来被破格提拔为军官。这个故事到底出自哪里已经无从考证。记得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中,有篇《列宁和哨兵》的课文,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我后来发现,在解放军各部队几乎都有类似的故事。随着阅历与年龄增长,我认为,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解放军从“小米加步枪”的游击时代向现代化军队转变的标志,也是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的标
……[看更多书摘]
后记找到组织
记得前些年公司组织看电影,片名已记不大清楚,但有一幕却印象深刻:当银幕上的主人公握住某人的手,一脸严肃地说“今后,你就是有组织的人了”这句话时,话音没落,就引来整个剧场的爆笑。“组织”,这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曾经被调侃得多少有些贬意。
但今天的情况不一样了。仿佛是个轮回,中国社会又进入了一个“组织”的时代。我们逐步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中,决定我们一生能否成功的因素与个人的智力、教育背景以及出身没有必然关系,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行业、在什么组织以及在这个组织中所处的位置。所以,几乎所有人的职业人生都在“选择进入什么组织”或“打造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的人生诉求中度过。
在我们今天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不是单个、独立的存在,而是职业的、组织的。社会由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个人都从属于不同的组织。当然,由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身份,使许多人具有多个组织人的身份。重新发现,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并进入一个适合自己成长的组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任何人的成长和成功必须依靠某个组织。我们在组织中诞生,在组织中生存,并最终在组织中消亡。同样,我们的一切智慧和技能,都将贡献给某个组织。我们的成长和成功,我们财富的增加,我们事业的发展,都有赖于所属的组织。作为组织中的人,成为组织所依赖的人才,成为支撑组织的骨干,是我们取得职业成功的前提,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起点。
你是有组织的人吗?
你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组织了吗?
管理理论始终是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回答和解读。组织应如何选拔培养造就一大批服务组织并能够创造效益的人才?组织成员如何能够捕捉住机遇,依靠组织获得职业的成长与事业的成功?正是在寻找和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完成了这部书稿。
在此,我衷心感谢北京出版社,感谢陈飞先生、李树青先生和刘迪先生,还要郑重感谢雷玟女士和陈红峰女士。本书的完成,凝聚了他们很多的心血。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也为这部书的书名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张建华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