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天则文库)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思想史,
品牌: 盛洪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9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301060804
·条形码:978730106080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天则文库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精选汪丁丁、张宇燕、张维迎、周其仁、 盛洪、樊纲、张军、林毅夫、张曙光、唐寿宁、汪新波等中国经济学家的重要论文,涉及科斯定理,契约与企业,公共选择与集体行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制度选择与国家兴衰等诸多领域。
作者简介盛洪1954年12月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86年和199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继获得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盛洪对经济学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兴趣。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先后致力于宏观经济理论和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产业经济理论和中国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度的结构 、起源和变迁的研究;文明的冲突、融合与整合问题的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百篇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1987年以后,他又注重介绍和翻译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组织翻译了罗纳德?科斯教授的论文集《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他的专著《分工与交易》 是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成功尝试之一;他主编的《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和论著《寻求改革的稳定形式》代表了这一领域的领先水平;他的随笔集《经济学精神》透露了他普及经济学的努力、 和对文化与道德问题的关注;他的文集《为万世开太平》则交织着理性主义的冷静思考和关注天下未来的文化激情。
编辑推荐正如其它经济学理论一样,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经典论文建造和构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家在引进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引人瞩目的努力, 取得了独到的成果。《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为理解和掌握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并运用于对中国问题分析的必备书籍。
由科斯及其追随者创立的理论体系,现在经常被称之为“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基本逻辑的核心部分却是很简明的。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新制度经济学。一个是“产权”,一个是“交易费用”。广义地讲,产权就是受制度保护的利益。它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中的物质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同,既包括物质资产,也包括人力资产,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知识资产和商誉资产)。产权制度既涉及对产权的界定,又涉及对产权的保护。交易费用则是一个信息量更大的概念。这里所谓交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行动(trans-action);交易费用则是这种交互行动所引起的成本。用一句较通俗的话说,交易费用就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费用。在较为狭窄的意义上,交易费用则是指达成契约和保证契约执行的费用。人的经济利益不仅要从与自然界打交道中获得,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实现。要合作,就会有利益分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才会实现合作。具体方式是通过谈判达成契约。谈判和缔约是要付出成本的,合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达成不同的合约形式会耗费不同量的交易费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合作效果。例如人们既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合作,又可以通过企业形式实现合作,各自的交易费用和效果都是不同的。那么采取什么样的合约形式为好呢?科斯的回答是,当合作效果是相同的时候,采取交易费用较低的合约形式。这是他的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所得出的结论。在制度经济学中,合约形式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制度安排,因为合约就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合作时就利益分配问题达成的协议。这正是制度安排的本质。根据定义,制度安排是在多人、多次重复的情境中的人的行为规范。所谓行为规范,就是保证不侵犯他人利益的约束。
目录
(上卷)
鸣谢
新制度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前言之一
走向新政治经济学——前言之二
第一部分产权理论
社会成本问题
关于“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
产权的交换与行使
产权经济学
关于产权的理论
产权范式
第二部分企业理论
企业的性质
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
企业的契约性质
公司管理与产权
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费用与所有权结构
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
纵向一体化、可转移性租金与竞争性缔约过程
关于多产品企业的经济理论
看不见的手之下的囚徒困境——公司内部生产率分析
企业死了;企业万岁
第三部分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历史中经济组织的分析框架
西欧庄园制的兴衰
晚期中华帝国的习惯法、市场资源交易
第四部分公共选择、集体行动和法与经济学
立宪经济学
经济学第二定律
独裁、民主与发展
芝加哥的法与经济学
(下卷)
鸣谢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代序)
第一部分产权与交易费用
科斯定理对吗?
《社会成本问题》的问题
有关交易成本的几个理论问题
西方产权理论结构分析
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
第二部分契约与企业
对企业性质的重新思考——现代股份公司的启示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社会主义的政府与企业:从“退出”角度的分析
公有制经济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方式比较
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
第三部分公共选择与集体行动
民主的经济含义
经济学透视下的民主——谈谈有关公共选择的经济理论
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
公共选择与改革过程
法官裁决和公共选择
论市场的立宪功能
第四部分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
再论制度创新的一般过程
生产性努力的增长——论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
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五部分制度选择与国家兴衰
个人理性与“制度悖论”——对国家兴衰的尝试性探索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中国经济学界最渴望新理论的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已经扫除了大多学术上的禁区,市场化改革也已基本上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经济学研究出现了几个中心。一些中青年学者与他们的前辈一起加入到了政策咨询的行列。向政府高层提供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机构势成竞争。农村改革的成功正期待着人们对它的解释,乡镇企业的崛起又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市场化的主要内容——价格体系的市场化正在艰难中前进,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还在辩论之中。经济学家们在如饥似渴地探求着新的理论资源。就在这时,新制度经济学与许多其他经济理论一起,进入
文摘法官裁决和公共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两种改进制度的路径
科斯教授在他的诺贝尔演讲中指出:“人们显然向往的是,这些权利(即产权——引者注)应该配置给那些能够最富生产性地利用它们、并有激励去这样做的人。并且为了发现(并维护)这样的权利分配,权利转移的费用要低,这需要法律上的明确和法律手续的简化。由于只有在一个适当的产权(并且被实施着)体系下才会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此之多的法学家(至少在美国)发现,探索这样一种产权体系的特征是一项令人着迷的工作,以及为什么‘法和经济学,的研究会在美国的法学院中兴盛起来。”(Ronald Coase,1991;科斯,1994)这种依赖于法学家改进制度的想法,看起来与布坎南所主张的通过所有当事人的一致同意改进制度的路径(Buchanan and Tullock,1962)很不相同。一致同意规则包含了两层意义。一层是,一致同意是所有当事人福利的最有意义的度量,因为同意意味着同意者认为他所同意的决策至少不损害自己;这种判断除了当事人自己以外谁也不能越俎代庖。一层是,一致同意是利益互相抗衡的各方互相妥协的结果,它通过一方的利益去制约其他方的过度要求。由于任何一个受决策影响的人都可以否决该决策,所以没有人能够在损害他人的情况下增加自己的利益。一致同意规则的这种特征,可以用来证明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证明)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只有在所有当事人的一致同意下,才有可能在有效率的意义上被创立和改进。因此,企图通过学术律师的探索和研究改进制度的想法似乎是一种精英论。
后记对于每个有理性的经济人来说,追求更少成本、更大收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公共选择领域中,这种每个个人的理性可以合成为有效率的公共决策或制度安排,也可能合成为对每个人都不利的公共决策或制度安排。导致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不恰当地将公共选择过程运用于市场领域或私人物品交换领域中。然而,在公共物品领域和私人物品领域之间的分界并不十分清楚,也没有一个自动约束的机制阻止人们跨越这一界限。所以,从短期看,人们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也是自然发生的。这与“自然发生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的信念相悖。当然,在“对自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