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改革开放30年高层决策回忆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品牌: 徐庆全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33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09045503/9787209045506
·条形码:978720904550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经验:改革开放30年高层决策回忆》是一本由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所汇编而成的图书,这些回忆文章作者是十几位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如田纪云、万里、杜润生、谷牧、龚育之、高尚全、吴象、袁宝华、周溪舞、袁庚、郑良玉、李定等同志。
内容分5个方面——“总论30年”、“农村改革”、“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及特区”、“证券市场”——来回忆改革开放30年来这段重要的历史,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背后一些争论和思考。从中可见我们国家在这30年走过的道路。
媒体推荐参加会议的人,很多都是跟毛主席共同战斗过的老同志,其中有一位同志在会议休息时间特别拉住我说:包产到户,关系晚节,我们有意见不能不提,留个记录也好。
——杜润生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而北京有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官老爷,还在大喊大叫“把普及大寨县推向高潮”,“决战三年,实现农业机械化”,一再强调这才是中国农业的出路。这不是瞎折腾么!
——万里
小平同志十分重视这件事。出访前,他专门在北京饭店听取我们出访的汇报,指示我们:要“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些问题”。当时我理解,小平同志对于实行开放的决心已经下定,他正在思索和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开放”,而是“怎么搞对外开放”。我深感这次带团出国考察责任重大,因此出去之后一直“马不停蹄”。
——谷牧
由此,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逐渐过渡到邓小平时代的中国。邓的升起,是不是意味着“非毛”?这个问题在国际上、在国人中,一时成为议论的一个中心。
——龚育之
当时,我们就要了蛇口两平方公里的地方。后来,蛇口与深圳发生土地之争,丁宁宁说我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没有顺口将整个南头半岛要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这不是想要不想要的问题,而是一个敢要不敢要的问题。在一片荒滩上开发一平方公里,总投资就得l亿元。如果我们当时铺开一个大摊子,一下子开发几十平方公里,很有可能就陷进去拔不出来了。那么几十亿的债留给谁来还呢?
——袁庚
编辑推荐《中国经验:改革开放30年高层决策回忆》回忆者大多都是相关改革及部门的主要领导和负责人,通过他们的生动回忆,读者可以立体地并且细节地感受这段即将逝去的历史。
目录
编者的话
【总论30年】
龚育之独特的超越
--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3
龚育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回顾党的历史\14
田纪云经济改革是怎样搞起来的?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44
田纪云八十年代经济改革十大措施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56
吴敬琏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论争\68
吴敬琏、厉以宁解读改革开放30年得失\85
【农村改革1
杜润生回顾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93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128
吴象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曲折历程\143
附:余广人一号文件的历史性解读\155
【企业改革】
袁宝华扩权让利: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175
李定中国私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91
附:徐庆全私营经济是怎么获得“准生证”的?\211
【对外开放及特区】
田纪云对外开放是怎样搞起来的?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224
谷牧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232
周溪舞深圳经济特区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245
袁庚蛇口的十年辉煌\261
附:曹普谷牧与1978-1988年的中国对外开放\273
附:梁宗华20年前发行特区货币的探索\297
【股份制与证券市场】
张劲夫新中国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由来\307
郑良玉深圳证券市场的艰难崛起\316
附:刘鸿儒江泽民与中国早期股票市场\330
……[看更多目录]
文摘毛逝世不到一个月,毛指定的接班人主持的党中央领导了不费一枪一弹一举粉碎“四人帮”的斗争。这是一场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的、为改变中国命运创造了必要条件的伟大斗争。粉碎“四人帮”不久,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要表明新的领导继承毛泽东遗志、高举毛泽东旗帜的决心,并且用毛泽东批评“四人帮”的那些指示来论证粉碎和揭批“四人帮”的正当性和正统性。但在“两个凡是”的框架内,揭批“四人帮”受到很大的局限,毛的错误不能触及。“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问题,1976年天安门事件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的问题,都不能合乎民心地顺理成章地解决。而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为改变中国命运准备好充分的条件。
邓的第三次升起,对“两个凡是”的框架实际上是打开了一个大缺口。但是,此时对毛泽东批邓指示的是非仍然存而不论。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宣布“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胜利结束。结束“文化大革命”,深得党心民心,但结束而称之为“胜利”,结束而宣布“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结束而宣布“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最重要发展,这说明,十一大仍然在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许多问题,也不是不想解决,但仍把它限定在毛泽东说过的“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框架之内。
这样的路线,不能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需要,不能引导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转折,造成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历史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随着对“两个凡是”的批评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的深入,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取代了毛泽东20年来一直强调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中央文件宣布撤销,天安门事件得到平反。接着,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独特的超越--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对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龚育之
1977年7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复出,重新担任他在1976年4月天安门事件的时候被撤销的全部职务。这是他“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中第三次升起。由此,毛泽东时代的中国,逐渐过渡到邓小平时代的中国。中国是不是在“非毛”
邓的升起,是不是意味着“非毛”?这个问题在国际上、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