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分類: 图书,经济,行业经济,工业,中国工业,
品牌: 宋应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34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32547685
·条形码:978753254768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末“四大科技名著”之一,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多种文字。它系统而全面地记述了中国16~17世纪农业、工业和手工业18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工艺和经验,如农植物种植方法,纺织用具及操作方法,谷物加工、制盐制糖工序,砖瓦缸瓮和陶瓷的制造,榨油、造纸的方法,车、船、武器的制作,矿物开采等等。书中还附有一百多幅插图。为了方便今天的读者阅读和理解此书,我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专家潘吉星先生将此书译成白话并作简注。
目录
导言
说明
天工开物序
卷 上
1.乃粒第一
2.粹精第二
3.作咸第三
4.甘嗜第四
5.膏液第五
6.乃服第六
7.彰施第七
卷 中
8.五金第八
9.冶铸第九
10.锤锻第十
11.陶埏第十一
12.燔石第十二
卷 下
13.杀青第十三
14.丹青第十四
15.舟车第十五
16.佳兵第十六
17.曲蘗第十七
18.珠玉第十八
附 录
一、古今度量衡单位换算表
二、二十四节气及时辰换算表
三、本书插图目录
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文摘二、《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的事迹
宋应星字长庚①,明代江两省南昌府奉新县北乡人。其故里在今奉新县宋埠乡的牌楼宋村,该村明代属北乡,实际上在县城东南方,东与新建县交界,有潦水流经于此。1963年笔者前往调查采访,全村一百多户,宋姓居三分之二,整个乡中宋姓也占多数,故称宋埠乡。这里是江南的稻米之乡,村的周嗣是整齐葱绿的稻田和茂密的竹林,房屋多具有古老建筑风格。村头有一座德水桥,是有数百年历史的石桥。村内有明代建立的石牌坊,故称为牌楼宋村。就在这样一个小村子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人人以此为荣。关于宋应星传记,已故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1888-1936)在二十年代据江西地方志作了开创性研究。从那以后,人们对这位明代学者的事迹有了了解。长期内丁先生的作品成为唯一的参考文献。但六十年代初,我们南下调查时更发现了新的第一手材料,从而对宋应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材料包括他的胞兄宋应舁(1578-1646)在崇祯十年(1637)发表的《方玉堂全集》,和宋立权、宋育德在1934年刻印的《八修新吴雅溪宋氏宗谱》。新吴是奉新的古名,雅溪是潦水的古名。这是奉新宋氏家谱的第八次修订本。
根据《宋氏宗谱》卷一记载,宋应星家族祖先在元代(1260-1368)以前本姓熊。元、明之际,熊德甫就任南昌府丰城驿吏,娶当地宋氏为妻,因避兵火,遂承妻姓而移居奉新雅溪一带。入明以来,宋德甫一家及其后人便世代定居于此务农,乘明初奖励垦荒之际,开发附近土地。在种稻之余,兼以养蚕为副业,家业有了好转。此后,宋家借雇工、佃田而成为经营地主,家产和人丁逐渐兴旺。宋德甫以下五代,都靠经营土地、农副业而发迹,至其第八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