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逻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综合,
品牌: 舍尔巴茨基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656 页
·出版日期:1997年
·ISBN:7100019087
·条形码:978710001908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佛教逻辑》是由三部著作所组成的丛书的最后一部。这套丛书的目的在于说明亚洲史上堪称最为强有力的思想运动。这种思想运动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时的印度斯坦流域,逐渐地扩张到几乎整个亚洲大陆,以至日本和印度群岛。因此,这几部著作讨论的是中亚和东亚的主要思想的历史。
编辑推荐《佛教逻辑》是关于佛教逻辑的一部权威性著作。作者通过对梵、藏原典的研究,并借助西方政治理论,对代表印度逻辑最高成就的晚期十乘佛教的逻辑理论作了系统的阐释和评价。
目录
书名缩写
前言
绪论
1.何谓佛教逻辑
2.逻辑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3.佛教哲学的第一阶段
4.佛教哲学的第二阶段
5.佛教哲学的第三阶段
6.佛教逻辑在印度哲学中的地位
7.陈那之前的佛教逻辑
8.陈那的生平
9.法称的生平
10.法称的著作
11.《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
12.释文派的诸注家
13.迦湿弥罗派或阐义派
14.第三派或明教派的注家
15.后佛教逻辑和印度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
16.中国和日本的佛教逻辑
17.西藏和蒙古的佛教逻辑
第一部分 实在与知识
1.佛教逻辑的范围和目的
2.何谓知识来源
3.认识和识别
4.真理的检验
5.实在论与佛教的经验观
6.两种真实
7.知识来源的两重性
8.认识活动的界限——教条主义和批判主义
第二部分 可感知的世界
第三部分 构造的世界
第四部分 否定
结论
专用名索引
逻辑主题索引
附录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部分实在与知识
1.佛教逻辑的范围和目的
“凡一切成功的人类行动都必然以正确的知识为先导,所以我们要研究它①。”这是法称给知识论所划定的范围与目的②。人的目标或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⑧,或者是欲求的、或者是回避的某物。预期的行动④在于达到所欲而避开非所欲。正确的知识⑨是成功的知识,即是说,它跟随有决心或判断@,后者便会引导成功的行动⑦。那使人误入歧途的认识,即欺骗有知者的希望和欲求的认识便是错误的认识⑧。错误与 疑惑①是正确知识的反面。疑惑是双重性质的。它可能是根本无知的怀疑,因为它全然没有决心和判断。这种疑惑便不会引起预期的行动。但它也可能包含了对成功②的企望或对失败③的了解,这60就会象正确的认识一样,引导判断和行动。农夫并不能确信丰收,但他指望有好收成并采取行动④。他妻子并不知道有行乞僧人要来,不知道会不会要施舍给他为别人准备的食品,但她预料他不会来,所以罐子热在火炉上⑨。
法称的这个知识论定义与现代心理学所认可的定义相差不远。心理学被定义成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的特性就是“对将来的结果的寻求及对所欲达到的目标的手段选择。”印度的这门学科只限于研究精神的认识现象、真理与谬误,限于人类知识范围。内心的情感成份不在研究之列。从认识的现象定义看,总得说认识活动中存在着(虽然它可以是微妙难言的)情绪,或者是欲望或者是厌恶⑦。这一点在佛教的认识理论中自有特别的意义,因为那称作我(ego)的本质被认为是由情感成份构成的。而详细的分析这些情感并估量价值也就构成了佛学另一分支的内容,而不在认识的真理与谬误的讨论中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