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分類: 图书,心理学,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情绪与情感,
品牌: 尼克·利森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2254596
·条形码:978780225459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搞垮巴林银行之后》中一个平凡工薪族一员,满心期望成功,在社会阶梯上持续攀爬,在短短几年内暴富;他被环境腐蚀,为维持自己的地位一再编造谎言,致使一个古老的金融帝国:巴林银行灰飞烟灭……“终结者”尼克和心理学家伊凡的对话,将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证明:压力使我们情绪激昂,而情绪激昂往往会使我们做出蠢事;但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东西,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如果你与尼克·利森一样处于生活崩溃的边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这份阅读,一定能让你“起死回生”。
作者简介尼克·利森(Nick Leeson, 1967— ),英国一个泥瓦匠的儿子,从未上过大学。他于1995年让古老的巴林银行灰飞烟灭,这一惊世之举使他臭名昭著,成为路人皆知的“金融流氓”。为此,他迎来了长达6年半的艰苦的牢狱之灾。后被确诊罹患直肠癌,康复后取得心理学学位。1999年出狱后回到英国,出版传记《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Rogue Trader),并被改拍成同名电影。
媒体推荐我的经历或许是不平凡的,但它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压力是怎样失控的,压力是怎样影响所有人的。这本书将助困境中的人一臂之力。
——尼克·利森
利森又利用空闲时间推出了自己的另一本新书《搞垮巴林银行之后》,在里面讲述了自己完整的个人故事。书中与顶尖心理学家伊凡·泰里尔的对话,显示了利森的学历,同时也深度揭示了各种等级压力对他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
——《环球企业家》
前一刻,他们都还沿着快车道飞速前进,拥有声望、权利和金钱。可顷刻间,他们就遭受重创……因此,你必须认知那些潜伏的危险和压力,就像尼克·利森那样。
——《经济学家》
他真实的令人震撼的职业生涯,以及与心理学家的心灵对话,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那些想进入和已经进入金融界的人,提高警惕性以及承受灾难、缓解重压的能力。
——《心理学评论》
编辑推荐《搞垮巴林银行之后》是畅销书《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之姊妹篇。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毁掉一个庞大的金融机构,但失误同样会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搞垮巴林银行之后,背井离乡、年轻失足、触犯法律、疲于圆谎、屡战屡败、身败名裂、锒铛入狱、婚姻破裂、大病缠身、负债累累等所有倒霉的事情,陆续降临在尼克的身上,他该怎么办?
目录
致谢
序
第一章我的往昔
第二章认识压力
第三章当心你所追求的
第四章炼狱
第五章意乱情迷
第六章起死回生
第七章百万“负”翁与“卡奴”
第八章致命的嗜好
第九章我的开始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我的往昔
尼克的故事
我怎能被称作幸运儿呢?
我因涉嫌20世纪最大的经济丑闻而被投入世界上最艰苦的大牢服刑4年半,在铁窗里被老婆甩了——这些并不算最糟糕,我还得了癌症。在新加坡金融交易中心工作时,我就被视为幸运儿;我不知道旁人怎样理解“背运”的含义,但我知道那肯定意味着“喝口凉水都塞牙”。我曾以“可靠”著称于金融业界,琅珰入狱后,这一传闻又有了新说法——我已经彻底毁灭,“万劫不复”。
不幸中的万幸,命运还为我安排了一线转机。在经历了牢狱之灾、死神的威胁和孤独寂寞后我要讲述这段往昔——它有关野心和鲁莽带来的巨大压力,它有关在经历阴霾后追求和重建美好。
自1996年《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Rogue Trader)出版以来,我一直想再写一本书,记录我被引渡到新加坡后发生的事。写这本书时正值巴林银行倒闭10年——用更成熟的眼光看待和理解这一事件的好时机。对我而言,写作是一种宣泄。在新加坡服刑时,我每天都写日记,这些日记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我的“圣经”。我经常读它,有时一天要读好几次。我回顾这些日记,在脑海中重现当时的情形,因为往往最初落笔写下的文字并不准确。我绝不虚构任何情节,我需要一个真实的记录,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情感和这些情感对我的影响。
因被判每天23小时被关押,我有了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思量生命中那些阴霾的日子也许是自讨没趣,因为这样做可能于事无补还徒增忧虑。然而,你可以趋利避害——把想法写下来,真实地面对那些想法。正是这一做法,使我得以保持头脑清醒,满怀希望。更重要的是,这是我在狱中的精神支柱。实际上,通过写作来应对恐惧和忧虑可能算是最简易最便宜的心理治疗了。它对我很奏效,使我得以走出过去,翻开生活新的一页。
监狱的管理人员强迫我在离开新加坡时销毁所有的日记令我愤怒。把我内心深处的想法一张接一张地塞进粉碎机,一张都不能落下,是最让我难过的事。我知道未来是崭新而美好的,只是没有记忆我将手足无措。在此书中,那些日记的基本内容将会重现。
正是由于写作中涉及压力的问题,我得以回顾最初的想法和经历。那些被毁的日记是我狱中生活的无价之宝,我曾反复阅读它们,可以倒背如流。写作关于压力的书,给了我一个聚焦思想和回忆的机会。出狱后,我攻读了心理学学位。由于在狱中遭遇了巨大的压力和病痛的折磨,我对有关压力的课程很感兴趣。但是,那些课程旨在探讨临床问题,并未涉及个人承受极度压力的经历和感受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