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课程系列教材)(International Finances)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经管专业,
品牌: 李天德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55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61439616
·条形码:978756143961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课程系列教材
·外文书名:International Finances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注重国际金融理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旨在反映国际金融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全书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外汇风险管理、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对外贸易信贷业务、国际租赁、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一体化等。本书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经济管理类、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金融、经济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广大社会工作者了解国际金融知识的阅读书籍。
目录
第1章导论
1.1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1.1.1西方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1.1.2我国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1.2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1.2.1西方学者对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我国学者对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1.2.3本书对国际金融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1.3国际金融学的体系构成及研究方法
1.3.1国际金融学的体系构成
1.3.2国际金融学的研究方法
1.4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内容
1.4.1国际金融问题
1.4.2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信贷机构
1.4.3国际金融一体化与国际金融创新的问题
1.5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动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1.5.1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动趋势
1.5.2国际金融领域变动趋势的原因
1.5.3我国的金融对策
第2章世界货币体系
2.1世界货币
2.1.1世界货币的概念与职能
2.1.2世界货币的形成
2.1.3世界货币的发展
2.2世界货币体系
2.2.1世界货币体系的含义
2.2.2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容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2.3.1金本位制的内涵
2.3.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崩溃
2.4.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
2.4.2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危机
2.4.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全面崩溃
2.5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发展
2.5.1“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
2.5.2牙买加货币体系运行的新特点
2.5.3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作用
第3章国际收支
3.1国际收支概述
3.1.1国际收支的产生与演变
3.1.2国际收支的概念
3.2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主要内容
3.2.1国际收支平衡表
3.2.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3.3国际收支的调节
3.3.1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与不平衡的原因
3.3.2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3.3.3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
3.4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3.4.1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简史
3.4.2弹性分析法
3.5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及其主要内容
第4章外汇与汇率
第5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
第6章套汇、套利与外汇投机业务
第7章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业务
第8章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第9章外汇风险管理
第10章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
第11章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第12章对外贸易信贷业务
第13章国际租赁
第14章国际资本流动
第15章国际投资
第16章证券投资
第17章国际信贷机构
第18章国际金融市场
第19章国际金融一体化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课程系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高校经济学类专业课程,为适应国内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而编著的。面向21世纪大学本科经济学类专业课程共12门: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世界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跨国企业管理、经济法、国际商法、纳税筹划。
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轨道,中国高等教育也加快了同世界高等教育接轨的步伐,国内部分高校纷纷开始尝试引进国外著名高校的经济学类大学原版教材,也有不少国内高校开始研究与借鉴国外高校经济学类经典教材,以更新和补充国内高校经济学类教材的内容。我们组织面向2l世纪高校经济学类专业课程系列教材的编著,也是当前国内高校经济学类大学本科专业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系列教材的编著中,我们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理论的培养思路,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确立本经济学类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在高校经济学类本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12门专业课程都是高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它要求经济学类专业的本科生通过这12门课程的学习,达到熟练掌握经济学类本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文摘第1章导论
1.1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1.1.1 西方国际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学者对国际金融学理论的研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1720年,伊萨克·杰维斯(Gervaise Isaac)在其名著《世界贸易体系或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国际收支的一般均衡分析。1752年,大卫·休谟(Hume David)又在其《论贸易差额》一文中论证了著名的“黄金流动与价格的机能”。但是,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国际金融学理论的研究都是伴随着对国际贸易学理论的研究进行的。也就是说,西方学者一直是将国际金融学理论作为国际贸易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对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已经是硕果累累。各国出版了大量关于国际金融学的著作、论文和教材,以美国经济学家惠特克和海宁等的国际金融学专著为标志,人们首次将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来进行研究和认识。
应该指出,国际金融学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世界货币金融关系长期发展的产物,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金融关系广泛发展的产物。
1.1.1.2西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领域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和重大事件,推动了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广泛发展。这些变化和重大事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战后初期先是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经过20多年的运转于20世纪60年代末陷入严重危机,最终完全崩溃。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随之而来的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大动荡。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和欧洲货币体系的出现,这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使战后世界货币金融关系日趋复杂。
后记《国际金融学》一书是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国际金融学概论》一书的基础上,总结了近13年的高校本科教学实践编著而成。该书于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国际金融学》一书的写作分工是:李天德任主编,负责全书编写大纲的拟订与统稿、定稿,并撰写了第1、2、14、17章;王克武参与了对全书的统稿、定稿,并对1、2、3章进行了补充修改;彭维琴、刘亚、戴敏、丘利斌、谢菁、刘扬等参与了部分统稿、修改工作。参与撰写、修改的其他人员还有:徐朝歌第3章,刘春玲第4章,王国敏第5章,程志碧第6章,胡颖第7章,王红梅第8章,钱辉第9章,刘用明第10章,陈娜第11章,冯金华第12章,李里第13章,夏程波第15章,蒋瑛第16章,肖鹰第18章,王雅梅第19章。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出,以便今后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