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采编评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新闻学,新闻学理论,
品牌: 陈斌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19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211047267
·条形码:978721104726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作者原来是传统大众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代网民,见证了因特网的发展。来到网络媒体,又亲身参与网络新闻的采编工作。《网络新闻采编评》尽可能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作者所了解的网络媒体业务技巧。
《网络新闻采编评》介绍网络新闻采编技巧时,重视实用性,以实例说话。实例既突出网络新闻采编的特殊性,又兼顾传统大众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共通性。同时,《网络新闻采编评》没有偏废理论阐述。书中集纳了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威尔伯·施拉姆、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王中等专家的精彩观点,以及作者本人的理论思考。
目录
第一章 更现代化的媒介
第一节 从阿帕网到因特网
一 阿帕网
二 第一节点
三 远程通信
四 传输控制和因特网协议
五 信息高速公路
第二节 因特网的基本功能
一 电子函件
二 文件传送
三 远程登录
四 电子论坛
五 网络聊天
六 网络查询
七 万维网
第三节 因特网的扩展功能
一 网络电话
二 无线互联
三 即时消息
第二章 网络新闻传播
第一节 克林顿绯闻的冲击
一 克林顿绯闻
二 德鲁奇报道
三 斯塔尔报告
第二节 新闻界的争鸣
一 什么是新闻
二 什么是网络新闻
三 有没有第四媒体
第三节 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 网络新闻的大众传播
二 传统大众传媒的发展
三 网站的赢利
第三章 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
第一节 因特网内容供应商
一 业务准入资格
二 两大新闻团队
第二节 权利与义务
一 知识产权
二 人格权
三 信息安全
四 国家主权
第三节 面临的误区
一 概念炒作连连
二 千网一面
第四章 新闻网页
第五章 新闻选择
第六章 新闻采访
第七章 中文报道写作与编辑
第八章 多媒体报道制作与编辑
第九章 网络新闻评论
第十章 网络新闻专题
……[看更多目录]
文摘《暂行规定》已明确,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经批准可以从事登载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的业务,但不得登载自行采写的新闻和其他来源的新闻”。商业网站从事新闻登载业务,新闻选择目前应该仅指编辑时的选择,且选择范围受到限制。
而基于传统大众传媒的新闻单位,新闻选择贯穿于采访、编辑的全过程。采访人员寻找线索、获取素材、确定主题、写作稿件,编辑人员挑选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提要)、组织版面(节目),都在进行选择。从本质上讲,新闻网站的新闻选择与基于传统大众传媒的新闻单位并无二致。
因特网的空间迅速扩展,传统大众传媒继续发展,信息的来源也就不断增多。在进行新闻选择时,网站与传统大众传媒开始互为信息源。对于传统大众传媒采用网站的报道,虽然一些人表示担心、不满,但这一趋势已难以阻挡。 第一节信息源区分一、权威信息源新闻单位的主要信息源有:记者、通讯社、通讯员、公众、政府或政党及社会团体等。一些信息源被认为具有权威性,如气象台站是发布气象的权威机构,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而记者采访所得到的部分信息,通讯员或一般公众来稿,往往不具有权威性。不管信息源的权威性如何,新闻单位对要发表的报道都有核实之责。
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首次为权威信息源确立了法律依据。《解释》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的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而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从此,援引权威信息源提供的消息进行客观报道并及时跟踪,即使造成损害也不构成新闻侵权,新闻单位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网站自然也不例外。对于权威信息源的具体范围,目前仍有争议:
理论研究方面,人们常常对权威消息来源给予列举,认识比较统一的有:(1)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规章认定的事实;(2)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3)合法的仲裁机构认定的事实;(4)行政机关在正式文件和正式行政程序中认定的事实;(5)执政党的正式文件、出版物认定的事实和执政党正式向社会发布的事实;(6)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监察机关在其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白皮书、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