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九讲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儒家哲学,综合,
品牌: 方朝晖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2179883/9787302179887
·条形码:978730217988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儒家修身九讲》试图用现代语言、结合现代生活需要较为系统全面地讲解中国古代的修身养性思想的精华,以儒学为主体,兼顾佛、道及其他学派的思想。
作者简介方朝晖,安徽枞阳县人,1965年11月生,哲学博士, 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与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安庆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在美国库兹城大学、台湾佛光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多处讲学。以儒学研究及中西文化、思想比较研究为主。出版学术论著多部,包括《春秋左传人物谱》、《“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思辨之神:西方哲学思潮选讲》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成果近300万字。
媒体推荐中国传统学术以儒家为主,而儒家学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直迄民初,小学教科书中犹有“修身”一门。本书作者方朝晖先生教授儒家学术多年,而著之《儒家修身九讲》一书,把中国传统的修身之学深入浅出,钩元提要,其中独到之见,胜义迭出,以供我们学术界与一般有兴趣的读者众人。
何兆武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一贯以修身为本,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方朝晖教授学贯中西,在清华讲授儒学多年,他这本新著特别适合今天年轻读者的切实需要,是正在兴起的“国学热”中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李学勤
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一年前左右,曾向方兄约稿,请他以“前轴心时代”为核心概念,写一本名叫《前儒》的书。那本书是求道的,这本书是讲道的。求道是个人的事,讲道是大家的事。在这个时代,还是大家的事更重要。
梁枢
《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
作为引领我触摸传统经典的良师,方老师这本新作中再次展现了他一如既往的率真与质朴,书中娓娓道来的不是别的,正是经典赋予亲近它的人们的那份回归本心的安宁与幸福。
王建
科学出版社编辑
从忙碌的专业学习中来到方老师的课堂,听一堂修身课程,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阵清新与凉爽。方老师的修身课程就好似一杯香茶,清新,淡雅,回味无穷,值得每一个劳碌的灵魂停下来好好品尝。
宋一超
清华大学机械系机械43班学生
编辑推荐《儒家修身九讲》作者将儒家几千年来特别是从孔孟到宋明时期所发展起来的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谨言"、"致诚"等九个范畴,对它们的基本含义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目录
导言:修身是我们一生做不完的功课
“磋”与“磨”
“养”与“得”
“信”与“修”
儒学复兴从修身做起
第一讲守静
你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吗
性天之妙,唯静者知之
静而后能安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
至静以宁其神
静坐观心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中看人忙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第二讲存养
为什么我们不会养生
动静节宣,以养生也
动息皆有所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存心,养心,养性
养吾浩然之气
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第三讲自省
你日三省汝身
认识自己的无知
突破心灵的PARADIGM
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目中有花,则视万物皆妄见也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性体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
第四讲定性
职业枯竭就在你身边
于心气上验之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大烈鸿猷,常出自悠闲镇定之士
知止而后有定
宁吾真体,养吾圆机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第五讲治心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只是一点方寸之心,千罪万过
了心自了事
贪了世味的滋益,必遭性分的损
尽其心,而后知其性
第六讲慎独
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昧暗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可妄动乎哉
终日对越在天
第七讲主敬
生生之谓易
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敬之敬之,命不易哉
第八讲谨言
言行,君子之枢机
括囊,无咎无誉
君子洗心,退藏于密
真机、真味要含蓄,休点破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巧言令色,鲜矣仁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
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第九讲致诚
网络时代,玩的就是心跳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温柔敦厚,诗教也
洁静精微,易教也
附录一、曾国藩论修身
附录二:修身集锦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年多以前,清华大学出版社两位编辑来找我,在他们的动员和鼓励下,才有了这本小书。我本没想这么快动笔写这本书的。
我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中长大的中国人。有过浪漫的“革命”理想,也曾与千万人一起振臂高呼。和同时代很多人一样,我曾长期沉浸对西方思想的崇拜和迷信中。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历的增多,内心深处找不到根基的感觉也日益强烈。难道人生的主要价值就在于轰轰烈烈、出人头地?难道做学问就是为了赢得社会的承认、实现所谓的“自我”?荣耀、光环、名噪一时、引人注目、受人追捧,终究不能带给人灵魂的安稳和持久的欢娱。我深信,我们这一代人,只要对灵魂有深刻的检讨和真诚的追问,而不是在时代风潮中随波逐流、迷失了方向,内心深处一定会经历深刻的苦与痛。有谁能理解我们这一代,有谁能拯救我们的灵魂?这正是需要我们深刻反省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反思的根本问题之一。失去了传统,我们的灵魂被连根拔起,生命的家园被撕裂;不懂得修身,我们就像那焦渴生烟的土地上的小草,苦苦挣扎,几度徘徊于绝境。对于我来说,是在回归传统中找到了生命的绿洲,通过儒家式的修身使灵魂从根基上获得了滋养。
有一天,当我有机会与青年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精神历程时,没想到他们竟是那样的如痴如醉,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仿佛暗夜里看见了明灯,他们为突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精神王国而无比惊喜,为古代修身传统的巨大魅力所深深吸引,贪婪地吮吸着其中的伟大智慧。对我来说,没有比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精神体验更幸福的了。为什么不能与更多的青年朋友一起来分享呢?用现代人的语言重述经过长达数千年的积累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完善而形成的、博大精深的古代修身传统,难道不是比空谈抽象的指导原理,建构一些大而无当的理论体系更有意义吗?
每当读到古人的书,时常感觉到他们就在我身边,那些人生的箴言仿佛是针对我们现代人而发的。于是惊叹古人的伟大,同时也感叹今天的人们自作聪明。他们自以为高明,不知其致命缺陷早已被古人窥破。比如浮躁、功利、肤浅、缺乏耐力和韧性,没有胸怀和气度等,看过本书的附录《修身集锦》你就明白,其中哪一样不被古人毫不留情地批评过?在一个信仰衰落的时代,也许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去告诉人们信仰是什么,而是先让自己树立起信仰来,然后向别人展示信仰世界的无限风光。本书所描绘的,不过是我个人所见识到的古人精神王国和信仰世界里的一二风光,跟古人的修身境界相比还相差甚远,我个人做得远远不够。如果你能因读此书而对古人的修身传统增加了兴趣,并付诸行动,本书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同时,望你多提意见,多加指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令我感动,也对本书的成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前院长、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负责人胡显章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慷慨的经费支持。胡桂华女士也对本书修订提供了不少有益的意见。在此,对上述诸位的帮助和支持深表谢意!
初静坐时,感觉思绪万千,但是每条思绪,当接近内心的时候,又似乎静止在那里,让我感觉不到它到底是什么,感觉像是自己在伸手向万丈深渊抓一个正在落体的小球,怎么也抓不到,大约过了3分钟,突然想起了自己从开学以来的一些行为,好懒散,好堕落,和上半学年的自己完全不同,突然很惭愧,之后又想到马上期中考试,还没做复习云云,想起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了,之后又是一片空白,大约过了几十秒,闹钟响了,睁开眼,又是新的世界。
文摘你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吗
今夜,月光如水。在家写了一天东西,出去散散心,来到不远处的一个大公园,看到一个角落有很多健身器材,众人在那里悠闲地练习,我也走过去,练了起来。抬头望去,公园里有很多又粗又大的树。在夜风的吹拂下,成片成片的叶子在高高的空中无声翻卷。远远望去,明月、蔚蓝的夜空、风中摇曳的叶子,构成一幅静谧安详的图画。
我忽然意识到,很长时间以来,整日忙东忙西,忘了户外还有如此美丽的风景;是否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了?总得想办法让自己恢复平静,否则即使再美丽的夜色也无法欣赏。看来我该恢复静坐了。很长时间以来,静坐对我来说已成为一种习惯,几乎每天坚持。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一段时间没有静坐,就经常发现自己心乱如麻,魂不守舍。
后记一年多以前,清华大学出版社两位编辑来找我,在他们的动员和鼓励下,才有了这本小书。我本没想这么快动笔写这本书的。
我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中长大的中国人。有过浪漫的“革命”理想,也曾与千万人一起振臂高呼。和同时代很多人一样,我曾长期沉浸对西方思想的崇拜和迷信中。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历的增多,内心深处找不到根基的感觉也日益强烈。难道人生的主要价值就在于轰轰烈烈、出人头地?难道做学问就是为了赢得社会的承认、实现所谓的“自我”?荣耀、光环、名噪一时、引人注目、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