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幼儿园,幼儿园教材与课程,美术,
  品牌: 朱家雄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9787561719961

·条形码:9787561719961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是幼儿园在职教师进修成人高等师范专科教材,也可作为幼儿教育管理干部和幼儿园教师参考理论读物。

编辑推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美术与儿童美术

第一节 美术

一 美术的发生与发展

二 美术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 儿童美术

一 儿童美术

二 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区别

第三节 当代关于儿童美术的几种理论

一 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二 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

三 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四 艾修勒和哈特薇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现的理论

五 古德伊娜芙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指标的理论

六 玛珂菲的知觉描绘的理论

七 加登纳的三个系统发展及交互作用的理论

第二章 儿童美术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美术的发展过程

一 涂鸦线

二 图形

三 图形的组合

四 曼陀罗与太阳

五 蝌蚪人

六 人以外的其他初期图形

七 儿童美术的国际性

第二节 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三节 儿童美术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一 图形的选择和组合

二 避免图形的重叠

三 图形独自的界线

四 图形的融合

五 水平——垂直关系的处理

六 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七 动态的表现

八 透视

九 色彩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一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二 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一 外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二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论

第五章 托幼机构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大纲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三、儿童美术与儿童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创造力是通过具体的创造活动和创造产品表现出来的。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Victor Lowenfeld)指出:“创造性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是一项天生的直觉,它是我们解决和表现生活困难的主要直觉,儿童尚未学习如何去使用它以前,就懂得使用。”对儿童而言,其创造力显然是与他们所进行的活动分不开的。由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因此其创造力的表现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儿童最初的创造应该说始于模仿。通过模仿,新生儿获得了关于动作、事物间的联系的知识经验,为下一步的创造提供了条件和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别是当儿童的想象开始萌芽、思维具有初步的独立性之后,儿童便能进行初步简单的创造活动了,如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活动。

幼儿的创造力贯穿于幼儿绘画发展之中。从最初的乱涂乱画,到画出一些符号和形状,再到把各种基本形状有选择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像,如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幼儿的创造力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同时也在绘画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绘画类型对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幼儿园的绘画中,最常见的是物体画、情节画、装饰画和意愿画。

物体画是在幼儿感知基础上,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记忆和经验加工而画成的。因此,这类绘画能激起每个幼儿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内容的遐想,幼儿在绘画中有充分的想象余地和表现自由,通过创造想象来表现新的形象。

情节画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听过的故事来构思画面,以表现一定的情节。那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情节、新颖的内容都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路.从而创造出具有一定情节的画面来。

后记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了适应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原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进行了修订。

本书力求反映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进展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学前儿童美术领域的发展,力图充分阐明儿童美术发展的多元性和时代性,同时注重理论的概括,并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在介绍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更强调理论的实际价值,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与特征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结合我们的研究提出儿童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阶段及特征,为第一线教师根据儿童美术发展的水平进行各种类型美术活动的指导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同时,通过来自一线教师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并结合案例的分析,帮助学习者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掌握实施美术教育的操作技巧,从而有利于学习者日后将实践技能迁移至实际的教学之中。

本教材还提供了适量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再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美术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本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行健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全书由林琳主持修订,共九章。其中,第一章的第一节由周雅平撰写,第一章的第二节、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的第一节由朱家雄撰写,第一章的第兰节、第三章、第六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由林琳撰写。本书若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