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
分類: 图书,哲学,欧美哲学,德国及德意志哲学,
品牌: 李秋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33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00094392/9787300094397
·条形码:978730009439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康德的著作素以语言晦涩著称,这不仅源自康德本人哲学思想的艰深,同时也源自康德时代德语与现代德语的差距。更何况,康德生活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贝格城,相对来说是文化上的一个“穷乡僻壤”。康德的德语,无论是在语法还是在句法上,都明显带有普鲁士方言的痕迹。《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讲述了学科之争和实用人类学两部分内容。
目录
1798年
学科之争
题献词
前言
第一篇哲学学科与神学学科的争执
导论
各学科的一般划分
第一章各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高等学科的概念和划分
一、神学学科的特性
二、法学学科的特性
三、医学学科的特性
第二节低等学科的概念和划分
第三节高等学科与低等学科的违法争执
第四节高等学科与低等学科的合法争执
结论
第二章附录:借助神学学科和哲学学科之间争执的实例来解释各学科的争执
一、争执的内容
二、解决争执的哲学释经原理
三、事关释经原理的指责及其答复
总的附释:论宗教教派
学科之争的媾和与调停
附录:关于神圣经书的实践利用和可能存续时间的圣
经历史学问题
附录:论宗教中的一种纯粹的神秘主义
第二篇哲学学科与法学学科的争执
重新提出的问题:人类是否在不断地向着更善进步?
一、人们在这里想要知道什么?
二、人们如何能够知道它?
三、关于人们想对未来预知的东西之概念的划分
四、进步课题不能通过经验来直接解决
五、然而,预卜的人类历史却必须与某种经验相联系
六、我们时代的一个证明人类道德趋势的事件
七、预卜的人类历史
八、论着眼于向世界福利进步的准则在公开方面的困难
九、向着更善的进步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收益?
十、惟有在什么样的秩序中才能够期待向着更善的进步?
结束语
第三篇哲学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争执
论心灵通过纯然的决心来控制其病感的力量
致宫廷顾问胡弗兰德教授先生的一封回信
论人的心灵通过纯然的坚定决心来控制其病感的力量
养生学的原理
一、论忧郁症
二、论睡眠
三、论饮食
四、论出自思维不是时候的病感
五、论在呼吸时通过决心来清除和预防病感
六、论这种紧闭双唇呼吸的习惯的结果
结束语
后记
实用人类学/李秋零译
前言
第一部分人类学的教学法
——论既认识人的内心又认识其外表的方式
第一卷论认识能力
论对自己的意识
论自我主义
附释:关于自我主义语言的格式
论对自己表象的自主意识
论对自己的观察
论我们没有意识到就拥有的表象
论对自己表象的意识中的清晰和不清晰
论与知性相反的感性
为感性辩护
针对第一条控告为感性辩护
针对第二条控告为感性辩护
针对第三条控告为感性辩护
论一般认识能力方面的能
论用感官幻相所做的人为游戏
论所允许的道德外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个开明的、为人类精神解除枷锁的、并且恰恰通过思维中的这种自由而能够造成更为心甘情愿的服从的政府,如今允许发行眼下这几个印张,它们也要同时为作者所利用的自由承担责任,即关于在事物的这种变迁中涉及他本人的事情,首先作出一番简短的历史叙述。
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是一位勇敢的、正直的、仁慈的和——且不说某些气质特征——绝对优秀的主人,他也认识我本人,时不时地也使他的恩典惠及我。有一位神职人员,后来被擢升为宗教事务部大臣,公正地讲人们有理由加给他的也不是别的意图,而是建立在内在信念之上的善良意图。由于他的鼓动,国王在1788年颁发了一道宗教敕令,不久之后颁发了一道非常限制一般而言的写作,因而也捎带着使上一道敕令更为严厉的书报审查敕令。人们不能否认:先行于后来发生的那种爆发的某些兆头,必定使得政府认识到在那个专业作出一种改革的必要性;这是沿着未来公共民众导师的学术讲授的平静道路就可以达到的,因为这些人作为年轻的神职人员,是以这样的口气来给自己的说教讲章定调的:谁爱开玩笑,就不能通过这样的导师得到教诲。
文摘三、医学学科的特性
医生是一个艺术家,由于他的艺术直接借自自然,而且因此必须从一门自然科学导出,因而,他毕竟作为学者而归属于一个学科,他在这个学科中接受教育,并且必须一直服从它的评判。——但是,由于政府对医生处理民众健康的方式必然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它有权通过该学科选出来的业务员(开业医生)的会议,通过高等卫生委员会和医学规定来监督医生的公共业务。但是,由于这个学科的特殊性状,亦即它不像前面两个高等学科那样必须从一个上司的命令,而是必须从事物的本性来获取自己的行事规则,——正因为如此它的学说在起源上也必须属于最宽泛理解的哲学学科,——所以,医学规定就与其说是关于医生们应当做什么,毋宁说是关于他们应当放弃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对于公众来说一般而言有医生;第二,没有庸医(没有按照fiat expermentum in corpore vili[可以在低贱的身体上做试验]的原理而ius impune occidendi[杀人不获罪的权利])。现在,既然政府按照第一个原则关注的是公共的舒适,按照第二个原则关注的是(在民众的健康事务上的)公共的安全,而这两部分就构成了一种督察,所以,一切医学规定真正说来只涉及医学的督察。
因此,这个学科在高等学科中就比前两个学科自由得多,并且与哲学学科非常接近;甚至就它的那些借以培养医生的学说而言,它是完全自由的,因为对于它来说,不可能有任何由最高权威核准的书籍,而只能有从自然出发创作的书籍,也没有真正的法律(如果人们把法律理解为立法者不变的意志的话),而是只有规定(敕令),了解这些规定并不就是学问,因为学问要求有种种学说的一个系统的总体。
后记在炎炎的夏日里,终于完成了这一卷的翻译。
与前面几卷晦涩的文字相比,本卷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说是直接来源于康德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以前虽也浏览过这两篇文字,却是浮光掠影,未及细细品尝。此番逐字逐句地翻译,感觉自是大不相同,仿佛有一股亲切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扼腕长叹。委实想不到,毕生罕有离开哥尼斯贝格、一向被人视为老学究的康德,对生活居然有如此细腻的感受。中国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康德也说:住在哥尼斯贝格,即便不出门游历,亦可获得丰富的世界知识。翻译这样的著作,不啻为一种享受。
本书的翻译,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经费支持。